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术后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肠癌一经确诊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就是手术切除.传统的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经过长时间的改良已日趋成熟,全结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已成为手术治疗直肠癌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02.
<正>病人,女,46岁。自觉右下腹部肿物1周入院。体格检查: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形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右下腹可触及5 cm×5 cm包块,质韧。全腹部增强CT检查:右下腹部盲肠内侧团块影,不除外间质瘤。子宫左侧壁多发结节影,考虑子宫肌瘤可能性大。右侧附件区改变,考虑囊肿或正常卵泡可能性大。行腹腔镜回盲部切除手术。术中所见:回盲部  相似文献   
103.
目前,关于直肠癌、乙状结肠癌、横结肠中段癌和右半结肠癌(包括结肠肝曲癌)的腹腔镜手术操作规范,如戳孔位置、分离入路、操作步骤和技巧、淋巴结清扫范围以及肠吻合方式等都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对结肠脾曲癌(splenic flexure cancer,SFC)的腹腔镜手术操作尚缺乏规范,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前,我国恶性肿瘤患病率直线上升,它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在较长的时间里承受疾病折磨的痛苦和巨大的精神摧残,长期带着沉重的心理压力和忧伤的心情,所以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问题已经受到了很大的重视,这无疑是摆在医护人员面前的又一大难题。下面就让我们对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护理工作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6.
107.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的眼轴(AL) 、屈光度(D)、角膜曲率及角膜厚度(CCT)的相互关系。方法:将高度近视患者80例158 眼分为3组:A 组为高度近视(-6.00~-9.00D)26例46眼,B组为超高度近视(-9.25~-20.00D) 57例97眼,C 组为超高度近视(≥20.25D)9例15眼, 分别测量3组患者眼轴(AL)、屈光度(D)、角膜曲率(K1,K2) 值及角膜厚度(CCT)。结果:AL值:A 组26.75±0.15mm,B组29.25±0.19mm,C组32.27±0.84mm,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组屈光度与AL呈正相关(r=0.352,0715,0.622;P<0.05),三组意义不同,分别为低、高、高相关;A,B,C组AL与角膜曲率均呈负相关(r1=-0.630,-0.494,-0.750;r2=-0.609,-0.465,-0.782;P<0.05),眼轴越长曲率越低;A组屈光度与角膜曲率(K1,K2)值呈正相关(r1=0.575,r2=0.346,P<0.05),B和C组不相关;A,B和C 组角膜厚度与角膜屈光力无相关性。结论:眼轴增长是高度近视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角膜曲率改变是次要因素,而与角膜厚度不相关。  相似文献   
108.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补肾祛瘀化痰法对栽脂蛋白E(ApoE)基因敲除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其组方通脉益智胶囊对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将32只Apo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成年中药组、老年中药组、成年模型组及老年模型组,每组8只;将16只相同遗传背景C57BI_,/6J小鼠随机分为2组,即成年正常组及老年正常组,每组8只。成年组小鼠至24周起、老年组小鼠至32周起,中药组以通脉益智胶囊灌胃12周,模型组与正常组以同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12周,均每日1次。24周及36周时,成年组小鼠予跳台及避暗实验;32周及44周时,老年组小鼠予跳台及避暗实验。结果在24周给药前,成年中药组、成年模型组与成年正常组小鼠的错误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忆成绩显示,成年中药组、成年模型组与成年正常组小鼠的错误次数均较第1d有所减少,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年中药组、成年模型组与成年正常组小鼠的潜伏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小鼠24周龄时未出现明显认知障碍。在给药12周后,成年中药组、成年正常组错误次数均较成年模型组降低(P〈0.05,P〈0.01),成年中药组、成年正常组错误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忆成绩显示,成年中药组、成年正常组错误次数均较成年模型组降低(P〈0.05,P〈0.01),潜伏时间均较成年模型组增加(P〈0.05。P〈0.01);成年中药组、成年正常组错误次数、潜伏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小鼠36周龄后已出现认知障碍.补肾祛痰化瘀法对认知障碍有一定改善。在32周给药前,老年中药组、老年模型组小鼠的错误次数均较老年正常组多(P〈0.05),老年中药组与老年模型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d的记忆成绩显示,老年中药组、老年模型组小鼠的错误次数均较老年正常组多(P〈0.05),潜伏时间均较老年正常组减少(P〈0.05),老年中药组小鼠的错误次数、潜伏时间与老年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32周龄时ApoE基因敲除小鼠已出现认知障碍。在给药12周后(第44周).老年中药组、老年正常组的错误次数均老年模型组减少(P〈0.05,P〈0.01),老年中药组的错误次数与老年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忆成绩显示,老年中药组、老年模型组、老年正常组小鼠的错误次数均较前1d有所减少,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中药组、老年正常组的错误次数均较老年模型组减少(P〈0.01),潜伏时间均增加(P〈0.01);老年中药组的错误次数、潜伏时间与老年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44周龄时ApoE基因敲除小鼠已出现明显的认知障碍,而补肾祛瘀化痰法则对认知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老年ApoE基因敲除小鼠存在认知功能损害;补肾祛瘀化痰法干预老年ApoE基因敲除小鼠后可改善行为学表现,进而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评估不同周龄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E,ApoE)基因敲除小鼠的氧化应激水平,并探讨补肾祛痰化瘀法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成年组及老年组ApoE基因敲除小鼠共32只随机分为中药组及对照组,并取相同遗传背景的C57BIV6J小鼠共16只随机分成成年正常组及老年正常组,连续给予补肾祛痰化瘀法组方灌胃12周,成年组至28周龄、老年组至44周龄时予检测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活力,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并进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海马CAl区神经细胞分布情况及尼氏体数量,免疫组化法检测8-羟基脱氧鸟苷(Oxo.2’-deox—yguanosine,8-OHDG)表达情况。结果氧化应激水平均符合正态分布,故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统计。ApoE基因敲除小鼠及C57小鼠28周龄时脑内氧化应激水平无明显差异;随着小鼠的周龄的增加,至44周时,老年ApoE基因敲除小鼠对照组其脑内MDA及8-OHDG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而SOD及GSH—Px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老年正常组C57小鼠的脑内氧化应激水平具有明显差异(P〈0.05);而老年中药组与老年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老年ApoE基因敲除小鼠氧化应激水平较高,而补肾祛痰化瘀法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抵抗部分机体氧化作用,并控制机体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18例已行手术治疗的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光镜观察形态特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117,CD34,S-100,波形蛋白(vimentin,VIM)和平滑肌肌动蛋白(SMA)的表达情况.结果 218例中,胃间质瘤152例(69.7%),小肠间质瘤27例(12.4%),结直肠间质瘤30例(13.8%),食管间质瘤9例(4.1%);其中恶性116例(53.2%).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以腹部肿物和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通过手术标本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均明确诊断.染色显示肿瘤组织中抗原表达:CD117呈弥漫强阳性,CD34和VIM多呈弥漫强阳性,SMA和S-100偶尔呈局灶或散在阳性,阳性率分别为100%,76.2%,38.1%,4.8%和4:8%,其阳性表达率与肿瘤良、恶性无关(P>0.05).58例随访6个月至3年,19例(均为恶性)发生复发和转移,因复发再次手术者5例.结论 CD117是诊断GIST的敏感而特异的标记物,但免疫表型与肿瘤良、恶性无关.手术整块切除是治愈GIST的惟一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