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2 毫秒
11.
12.
目的:研究长期低硒、低碘饲料喂养对子代发育期大鼠甲状腺组织形态结构以及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人工低硒、低碘饲料喂养繁殖的SD大鼠模型的仔3代胎鼠(F3E)、4日龄(F3P4)、21日龄(F3P21)、成年(F3A)4个时间点的甲状腺石蜡标本,常规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观察,滤泡计数。动物模型分为对照组,低硒(Se-)组,低碘(I-)组和低硒、低碘(Se-I-)组,各组分别喂以不同硒、碘水平的人工配制饲料,繁衍至仔4代。取甲状腺,制做石蜡切片。结果:各发育期时间点I-组与Se-I-组甲状腺体积增大,重量增加,滤泡增生,排列紧密。这种增生现象从胎鼠期间即有出现。在成年大鼠Se-组甲状腺滤泡有坏死和纤维化。PCNA在Se-I-组与I-组均强阳性表达,强阳性表达百分比依次为成年Se-I-组50%,I-组28.6%。21 d Se-I-组21.4%,I-组16.7%。结论:低碘和低硒、低碘均可致仔代发育期大鼠甲状腺滤泡明显增生。这种增生现象在胚胎期即表现。低硒能引起部分仔代大鼠甲状腺滤泡的坏死与纤维化。  相似文献   
13.
听觉事件相关电位(ERPs)早期和晚期成份的任务负荷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不同任务负荷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ERPs,event-related potentials),以探讨听觉ERPs各种成份的任务负荷效应。方法 被试者为12名右利手正常在校大学生(20-23岁)。要求被试者对4个方位的声音信号进行难度负荷不同的3种作业任务:全反应(AR)、方位区分反应(DR)、音调选择方位式区分反应(SR)。对-t和方差分析统计3种任务的听觉ERPs成份。结果1)SR反应时最长,DR次之,AR最短;2)早期成份的任务负荷效应:P1波幅随负荷的增加进行性增强;AR-ERPs的NI峰值相近,均高于SR(T)-ERPs;DR-ERPs与SR(T)-ERPs中前脑区的P2波幅无明显差异,均显著低于AR-ERPs,P2的潜伏期随负荷的增加明显缩短;3)晚期成分的任务负荷效应;随任务负荷的增加,N2(N2a/N2b),P3和SW波幅明显增强。结论 听觉ERPs早期成份和晚期成份均有明显的任务负荷效应,晚期成份的任务负荷效应可能与早期的警觉激活程度相关联。  相似文献   
14.
姜洋  金晓明  贺岩  金银姬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6):456-457,i0019
胃癌的浸润和转移是无法手术切除、术后复发及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手段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PTEN、FAK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及转移的关系,寻找胃癌复发、转移的预测指标,用于指导临床。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标本取自2002-09—2004-03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二医院胃癌手术切除的石蜡标本。其中男性60例,女性35例,年龄29~78岁;有淋巴结转移者45例。标本经4%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行4μm连续切片,进行HE染色和PTEN、FAK免疫组化。组织学分型参照1973年日本分级标准,管状腺癌35例,低分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所使用的绷带式角膜接触镜的细菌污染菌种和位置.方法 前瞻性调查研究.20例(35眼)接受LASEK手术的患者于术后即刻配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常规使用抗炎药物,术后第6天使用无菌镊摘除角膜接触镜,并采用无菌剪将角膜接触镜剪成两半,分正反面放置在巧克力培养基上,进行细菌学检测和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 35片角膜接触镜中,5片(14%)细菌学检测结果呈阳性,其中4片细菌生长位置为角膜接触镜的内侧面,1片生长于角膜接触镜的外侧面.检测出的细菌有甲氧西林敏感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和微球菌.检测到的菌种对左氧氟沙星和妥布霉素敏感.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眼部感染表现.结论 LASEK术后使用的角膜接触镜具有发生细菌污染的可能,尤其在角膜接触镜的内侧面,可能与手术造成局部适宜细菌生长的微环境有关,手术前后合理用药、术中保护角膜瓣活性有利于降低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伴有出血的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1年5月收治的6例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临床表现的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症状,病变部位以降部和球部多见,分别经内镜、上消化道钡餐及上腹CT检查确诊。免疫组化检测示:CD117阳性6例,CD34阳性4例,S-100均为阴性,Dog1阳性5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消化道出血可以是十二指肠间质瘤主要的临床表现并往往是其首发症状,合理选择内镜及影像学检查可以提高检出率。早期根治性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是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17.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8岁,因右下腹疼痛27 d,发现右下腹包块23 d于2012年2月21日人院.入院查体:右侧腹壁局限性膨隆,左右腹壁不对称,右下腹可触及一包块,大小约15.0 cm×12.0 cm,上界平脐,下至耻骨联合水平,内侧缘位于胸骨旁线,外缘位于腋前线,质地韧,伴有压痛,肿物边界欠清晰,活动度差,全腹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4次/min.腹部彩超:右下腹可见一大小12.7 cm×16.5 cm不均质低回声,边界清,其内未见血流信号,其前方腹腔浅层可见液性病变,范围17.2 cm×5.5 cm,内可见分隔及细密点状弱回声.术前诊断为腹腔脓肿(考虑阑尾周围脓肿可能性大).于2月22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脓肿位于腹膜外侧,脓腔内浓汁呈暗红色黏稠液体.  相似文献   
18.
钱余  江河  姜洋 《吉林医学》2013,(8):1426-1428
目的:观察慢性前列腺炎(CP)对精液质量的影响和治疗后的改变。方法:对诊断为CP的286例患者进行精液分析,并与40例正常男性精液进行比较,然后对286例CP患者进行抗生素序贯治疗和综合治疗3个月,每个月随访1次。结果:CP患者精子存活率、活动力和正常形态精子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治疗后精子存活率、活动力和正常形态精子等提高均明显大于治疗前(P<0.01)。结论:CP影响精液质量;经积极治疗CP,患者的精液质量可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了7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发现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充分的评估与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并且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调脂通脉颗粒对载脂蛋白E(ApoE)基因敲除小鼠血脂、动脉粥样斑块及黏附分子的影响。方法:6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血脂康组、调脂通脉颗粒低中高剂量组,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每组8只,高脂饮食结合药物喂养12周,血清检测观察血脂变化,主动脉弓根部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及马松(Masson)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sVCAM-1)表达。结果:血脂检测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调脂通脉颗粒各组、血脂康组、模型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调脂通脉颗粒低剂量组小鼠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升高(P<0.01);HE、Masson染色表明对照组主动脉内膜光滑未见粥样斑块形成;模型组主动脉内膜增厚伴易损斑块形成;血脂康组及调脂通脉颗粒高剂量组内膜增厚伴稳定斑块形成。ELISA法检测表明与正常组比较,调脂通脉颗粒各组、血脂康组、模型组小鼠血清sICAM-1、sVCAM-1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调脂通脉颗粒高剂量组小鼠血清sICAM-1、sVCAM-1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调脂通脉颗粒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清TG及sICAM-1、sVCAM-1水平,从而减缓AS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