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学生近视的调查和比较研究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目的:调查中小学生的近视发生和发展现状,分析和比较学生近视发生和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调查了2755城乡学生的近视和近视状况,调查项目包括学生的近视检出率和近视程度、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父母屈光状况,并对其他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学生近视检出率存在明显差异;平均高达53.8%,是15年前同类调查的两倍,学习行为影响近视的发生和进展;父母一方或双方近视对学生近视发生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意义,结论:社会文明进步对视觉的需求是学生近视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硫普罗宁浓度的HPLC法。方法采用RP-HPLC法,Kromasil C18色谱柱,磷酸缓冲盐-乙腈(82∶18)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20℃,检测波长360nm,进样量20μL。结果硫普罗宁保留时间为17.186min,在0.2~12.0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0),最低定量限为0.2μg/mL,回收率为97.8%~103.9%,日内精密度(RSD)为2.8%~7.78%,日间精密度(RSD)为4.89%~8.59%。结论建立的HPLC法结果准确,简便快速,灵敏度较高,可用于硫普罗宁血药浓度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24.
刘丽  曹艳  姜君  赵春杰 《医药导报》2011,30(8):1080-1083
目的测定大黄牡丹汤中钙(Ca)、铜(Cu)、铁(Fe)、钾(K)、镁(Mg)、镍(Ni)、铬(Cr)、钼(Mo)、锌(Zn)、镉(Cd)和钠(Na)等11种元素含量。方法采用空气 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硝酸 高氯酸(4:1)常压微沸条件下消解样品,测定大黄牡丹汤中11种元素并进行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考察。结果大黄牡丹汤中11种元素含量RSD为0.68%~2.00%,加样回收率为96.5%~99.8%。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适合大黄牡丹汤中Ca、Cu、Fe、K、Mg、Ni、Cr、Mo、Zn、Cd、Na的含量测定,同时为大黄牡丹汤的临床疗效研究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25.
安博诺对高血压患者血尿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尿酸的升高与嘌呤的过量合成和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减少有关,氢氯噻嗪在尿酸代谢中,抑制远端输尿管对尿酸的排泄,从而产生高尿酸血症.厄贝沙坦促进了远端输尿管对尿酸的排泄,可以纠正氢氯噻嗪产生的高尿酸血症,本研究结果 表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固定复方制剂(安博诺)对血尿酸无影响.  相似文献   
26.
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肝病,该病以胆汁淤积间歇性发作为主要特点。然而近年来,有关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的中国患者的报道很少。因此,我们首次总结出了近年来发病的五名中国汉族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对所有患者进行了实验室常规检查、肝活检和基因测序。所有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但谷酰转肽酶正常或接近正常。肝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轻微到严重的小叶中心型胆汁淤积和汇管区胆管增生,所有患者光镜下无明显的炎症反应。此外,一例患者在确诊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后发现甲状腺功能亢进。另一个男性患者的胸部出现了蜘蛛痣,该患者的基因测序报告显示位于23号外显子处发现一个新的杂合错义突变2943G>A。本病例报道包括以下要点(i)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患者可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ⅱ) 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的患者可以出现蜘蛛痣的体征; (ⅲ) 位于23号外显子处的杂合错义突变2943G>A首次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发现。虽然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症是一个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肝脏疾病,当患者出现胆汁淤积的间歇性发作而无确切的原因时,我们应当考虑该病。  相似文献   
27.
189例静脉注射胺碘酮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静脉注射胺碘酮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筛选有效ADR报告表,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胺碘酮给药方式、剂量对胺碘酮所致ADR严重程度的影响,分析静脉注射胺碘酮ADR的临床表现,同时分析对ADR的处理情况和预后转归。结果共收集ADR报告189例,其中男性116例,平均年龄(67±15)岁;女性73例,平均年龄(60±15)岁。原患疾病主要为循环系统疾病174例,呼吸系统疾病4例,肿瘤4例,外科疾病2例,其他5例。给药方式包括负荷给药37例,无负荷给药152例。严重不良反应共30例,肝损害最多,占74.19%,其次为过敏性休克和血压下降,分别占6.45%,尖端扭转型室速、肾功能不全、心悸、神经系统损害分别占3.23%。对ADR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减量、停用、积极临床治疗。共对183例进行随访(6例未能随访),其中67例治愈,106例好转,7例有后遗症,3例死亡(原有疾病死亡)。静脉应用胺碘酮的严重ADR比例为15.87%, ADR的发生与性别(P=0.061,〉0.05)、年龄(P=0.140,〉0.05)、剂量(P=0.857,〉0.05)、有无使用负荷剂量(P=0.572,〉0.05)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胺碘酮在临床应用中是相对比较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但其ADR多样,但经及早对症处理,均获得良好转归,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临床医生对药品ADR的重视,注意个体化应用,严密监测ADR情况,减少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8.
姜君 《现代预防医学》2015,(12):2285-2288
摘要:目的 评价超长疗程阿米卡星在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中的疗效与药物安全风险。方法 将138例耐多药肺结核病例随机分组,治疗组77例,对照组61例。化疗方案:治疗组方案为12AmZEPLvTh/12ZEPLvTh,对照组方案为6AmZEPLvTh/18ZEPLvTh;2组于治疗前、治疗6月末、治疗12月末及治疗24月末分别进行X线、痰菌检查;对2组同期的肺部X线病灶吸收率、痰菌阴转率进行比较。监测阿米卡星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期进行比较。结果 2组共有105例完成化疗疗程,治疗组57例,对照组48例。治疗6月末,治疗组痰菌阴转率、肺部病灶X线吸收有效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月末,治疗组痰菌阴转率、肺部X线吸收有效率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月末,治疗组与对照组痰菌阴转率、肺部X线吸收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完成疗程病例中,2组阿米卡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退组病例中,因阿米卡星不良反应而发生的退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米卡星注射剂的12个月超长疗程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优于6个月疗程的疗效;在严密监测下,超长疗程阿米卡星注射剂治疗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29.
背景与目的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KRAS基因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重要的分子靶点,但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晚期NSCLC组织和血浆标本的EGFR检测,早期NSCLC组织样本中EGFR和KRAS突变特征尚不清楚.本研究将探讨Ⅰ期-Ⅲa期NSCLC EGFR和KRAS基因突变与相关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突变扩增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PCR方法检测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提供的754例Ⅰ期-Ⅲa期NSCLC组织样本的EGFR和KRAS基因突变状况,分析基因突变率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EGFR和KRAS基因热点突变的突变率分别为34.5%和13.1%,其中有3例样本具有EGFR和KRAS基因的双突变.EGFR基因在女性中的突变率高于男性(39.5%vs 29.4%,P=0.076),在腺癌中的突变率(38.7%)高于鳞癌、腺鳞癌、大细胞癌(P<0.01),但仍明显低于其他研究报道的亚裔晚期腺癌突变率(-50%).KRAS基因突变在男性中的突变率高于女性(16.6%vs 9%,P=0.048),且在腺癌中的突变率也高于其他类型,但差异不显著(P=0.268).与KRAS基因突变阳性组相比,EGFR基因突变阳性组在年龄分布上有年轻化的趋势(P=0.031,5),在性别分布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Ⅰ期-Ⅲa期NSCLC EGFR基因突变率较晚期患者低,且EGFR和KRAS基因双突变的发生率为0.9%.  相似文献   
30.
流行性出血热(EHF,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中的不同型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以啮齿类动物(主要是鼠类)作为传染源,通过多种宿主携带、多种途径传播给人。为探索县域内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趋势和发病规律,研究在目前条件下控制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的有效措施,遏制该病流行态势,现将农安县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