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21.
22.
目的 探讨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使用肝素联合前列腺素E1(PGE1)预防肝静脉阻塞症(HVOD)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0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男62人,女38人,其中位年龄30岁(2~62岁),其中血液系统恶性肿瘤85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13例,重症肌无力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肝素联合PGE1预防HVOD.结果 10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除3例非血缘脐血移植患者未植入外其余患者均获得植入,本组HVOD的发生率2.0%.结论 肝素联合PGE1可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中预防HVOD,疗效好,副作用小,价格低廉,是一个安全,值得推广的预防方案. 相似文献
23.
应用细胞信号转导理论研究针灸效应机理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多年来针灸效应产生的机制加以述评,提出针灸效应的实现最终是通过细胞信号转导所介导的,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是针灸刺激引起机体某些活性物质的释放,继而激活靶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路,最终导致一系列的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HCV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多重PCR对164例健康对照者和186例HCV感染者进行apoE基因型分析,并对其血脂水平进行检测。结果HCV感染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poB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apoE的3种基因中,HCV感染者E£2等位基因E2/2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可能是HCV感染的遗传因素之一,E£2等位基因对防止HCV的感染起到一定的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究单份非血缘脐带血移植(UCBT)术后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与移植后早期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UCBT术后第0、7、14、21、28天(D0、D7、D14、D21、D28)动态监测血液病患者生物标志物可溶性肿瘤抑制素2(sST2)、再生胰岛衍生蛋白3α(REG3α)、白细胞介素(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的浓度,分析评估植入前综合征(PES)、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和感染与5种生物标志物浓度的关系.结果 PES-/PES+患者在各个检测时间点生物标志物水平均无差异.相较于aGvHD-组,aGvHD+组患者的D28 sST2升高(Z =2.236,P=0.036).以D28前是否发生感染分组,两组间各时间点上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ST2与TNFR1在移植后D21和D28均表现为中高度正相关(rs=0.633,rs=0.821;P=0.005,P=0.023).结论 单份脐血移植后D28 sST2的升高与aGvHD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研究健康指导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不同影响。方法:将20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指导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指导组住院期间由多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健康教育能力综合指导,对照组住院期间仅进行一般指导。评估项目有Barthel指数(BI)、脑卒中残损评定法(SI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牛津残障评分(OHS)、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指导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对照组为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指导组SIAS、BI、HRSD出入院差值分别为(21.28±9.45)分、(21.36±10.54)分及(-17.56±6.89)分,对照组SIAS、BI、HRSD分别为(14.36±6.22)分、(17.55±6.45)分及(-11.34±4.8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导组OHS轻中度残障者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指导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更有益。 相似文献
29.
30.
晕动病是指在乘坐交通工具过程中由于旋转刺激引起的一类前庭神经疾病,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明确。根据症状调查表明:晕动病患者伴有恶心、呕吐的胃肠道症状,与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疾病伴随出现,同时这些胃肠道疾病及其伴随的情绪异常均会引起、加重晕动病发病;通过调理体质、饮食调节及中西医治疗调理胃肠道后,晕动病的发病率及症状会明显减轻,由上可看出晕动病与胃肠道存在一定的关联。通过分析肠道菌群与大脑之间存在的影响及针灸调理肠道菌群治疗晕动病的可行性,探讨肠道菌群及胃肠道与晕动病病理生理学机制的关系以及针灸治疗晕动病的切入点,以期为晕动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手段提供新见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