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莲必治注射液(穿心莲内酯)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研究穿心莲内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探索其发挥治疗作用的免疫机制。方法 :采用生物活性法和ELISA法检测用有效成分为穿心莲内酯的莲必治注射液处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清中的IFN-α ,IFN-γ ,TNF-α,IL-8含量 ;用单核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来研究其促吞噬功能及用LDH释放法检测其对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 :和空白对照组比 ,莲必治注射液作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能显著诱导IFN-α ,IFN γ ,TNF-α产生 (P<0.05) ,但对IL-8诱生无明显影响 ,甚至轻度抑制。莲必治注射液能提高 豚鼠腹腔单核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百分率 (P<0.05)及提高人外周血中NK细胞杀伤K562 细胞的活性 (P<0.05)。结论 :穿心莲内酯是一种具有调节机体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免疫刺激剂 ,通过对NK ,MΦ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2.
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与白血病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血病是来源于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病毒病因学较受重视。人疱疹病毒6型(HHV-6)是1986年发现的疱疹病毒科中的一个新成员。研究发现,HHV-6的感染与淋巴瘤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在白血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感染率。为了探讨HHV-6感染与白血病的关系,我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PCR,分别检测了白血病患者血清抗HHV-6 IgG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HV-6 DNA的序列。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构建含HBVC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以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治疗。方法 用PCR法扩增HBV的C基因片段 ,定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质粒载体pLXSN中 ,重组质粒用脂质体转染包装细胞PT67,G418筛选抗性细胞 ,用抗性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重组病毒感染NIH3T3、EL4和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C) ,用PCR检测目的基因的插入 ,用间接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 ,基因修饰的DC免疫C57BL 6鼠观察其诱导细胞免疫的能力。结果 含HBVC基因重组质粒载体经PCR、酶切和序列分析鉴定为阳性 ,转染PT67后经G418筛选获得抗性细胞 ,抗性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含有重组逆转录病毒 ,病毒效价达 3× 10 5CFU ml,感染NIH3T3和EL4细胞后PCR鉴定含目的基因 ,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鉴定有HBcAg表达 ,基因修饰后的DC免疫C57BL 6鼠能诱导特异性CTL应答。结论 构建的HBVC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可将目的基因转移至真核细胞并得到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94.
EB病毒潜伏期膜蛋白2A重组腺病毒的制备及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构建EB病毒潜伏期膜蛋白 2A重组腺病毒 ,研究EB病毒相关肿瘤治疗性疫苗。方法 :利用RT PCR扩增出EB病毒B95 8株潜伏期膜蛋白 2A(LMP2A)全部编码蛋白的基因 ,并克隆至pGEM T载体中。并将LMP2AcDNA插入E1、E3区替代的腺病毒载体pAX1CW ,选择正确的克隆pAX1CW LMP2A与Ad5DNA 末端肽复合体共转染 2 93细胞 ,通过同源重组获得复制缺陷型的重组腺病毒。提取重组腺病毒转染的 2 93细胞DNA ,通过酶切初步鉴定。选择阳性克隆感染CV1细胞 ,通过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集显微镜分析LMP2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挑选同源重组 17个克隆中有 9个为阳性克隆 ,扩增到的病毒滴度为 2 3× 10 8pfu/ml。用MOI =10 0的重组腺病毒感染CV1细胞 ,48h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LMP2A蛋白表达于CV1细胞膜上 ,经流式细胞仪检测LMP2A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为 94 4 %。结论 :重组腺病毒能有效地介导LMP2A基因的表达 ,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功能及其工程疫苗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 CSF)和白细胞介素 10(IL 10 )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IL 12、IL 18及细胞表面HLA DR和CD80表达的影响。方法 :从健康献血员血液中分离单核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 ,分别以M CSF和IL 10单独及共同作用 ,收集上清 ,用ELISA法检测单核细胞IL 12和IL 18的分泌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HLA DR及CD80的表达。结果 :①M CSF能诱导单核细胞分泌IL 18(P <0 .0 5 ) ;IL 10则能抑制IL 18的产生 (P <0 .0 5 ) ,并拮抗M CSF增强LPS诱生IL 18的作用 (P <0 .0 5 )。M CSF和IL 10均能抑制单核细胞分泌IL 12 p4 0 (P <0 .0 5 ) ,并具有协同效应 (P <0 .0 5 )。②M CSF能诱导单核细胞表面HLA DR的表达 (P <0 .0 5 ) ;IL 10则可抑制HLA DR的表达 ,并拮抗M CSF对HLA DR的诱导作用。M CSF对CD80表达的影响不大 ,IL 10能促进CD80的表达。结论 :M CSF和IL - 10可通过对单核细胞分泌IL 12、IL 18及HLA DR和CD80表达的调节 ,影响T细胞的活化、分化及其介导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96.
以HSV-1接种U937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并在接种前后分别以不同的细胞因子处理细胞,借助病滴定、免疫荧光抗体试验检测病毒抗原,用PCR检测病毒基因,研究了细胞因子对HSV-1感染单核巨噬细胞的影响。结果报告如下。M-CSF对HSV-1感染U937细胞具有抑制作用。病毒接种前或后三天以200U/mlM-CSF持续处理U937细胞,接种HSV-1后病毒滴度的下降、病毒抗原及基因组DNA的消失较末处理组迅速,M-CSF还能拮抗LPS对病毒增殖的促进作用。IFN-α中和单抗与M-CSF同时持续处理U9…  相似文献   
97.
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与淋巴瘤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人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与淋巴瘤的关系。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PCR,分别检测淋巴瘤患者和对照组患者血清中抗HHV-6 IgG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HV-6 DNA序列。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淋巴瘤患者淋巴结组织标本中HHV-6抗原。结果:淋巴瘤患者血清抗HHV-6抗体的阳性率为95.5%,几何平均滴度为1:123,PBMC中HHV-6 DNA的检出率为59.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的5例淋巴瘤患者淋巴结组织标本中,4例HHV-6抗原阳性。结论:HHV-6感染可能与淋巴瘤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98.
目的 :研究雷公藤多甙和IL 10对DC内IL 12p40和DC CK1转录的影响。方法 :通过GM CSF、IL 4和TNFα体外培养体系 ,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导DC ,IL 12p40和DC衍生的趋化因子 1(DC CK1)转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结果 :通过GM CSF、IL 4和TNFα体外培养体系可以获得成熟功能性DC ,雷公藤多甙和IL 10能抑制DC内IL 12p40mRNA的转录 ,但对DC CK1mRNA的转录无明显影响。结论 :雷公藤多甙、IL 10可能通过抑制IL 12p40mR NA的转录而干扰DC的功能  相似文献   
99.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ABA)临床分离株AmpC酶和β-内酰胺酶基因存在状况。方法自2007年7-10月南京地区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出20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测定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2种AmpC酶及18种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20株ABA AmpC染色体型基因阳性14株(70.0%)、AmpC质粒型基因阳性1株(5.0%);TEM基因阳性12株(60.0%)、SHV基因阳性1株(5.0%)、CTX-M-1群基因阳性2株(10.0%)、OXA-23群基因阳性1株(5.0%)、OXA-24群基因阳性1株(5.0%),经测序BLASTn比对为OXA-72型;16、17号株测得AmpC(染色体型)DNA序列翻译成氨基酸序列与美国核酸库已登录的AmpC(染色体型)序列比较分别有两个和1个氨基酸差别,均为新亚型。结论南京地区ABA除可携带TEM、VEB、GESI、MP、VIM、OXA-10、OXA-23基因外,还可携带AmpC染色体型及AmpC质粒型、SHV、CTX-M-1群、OXA-24群基因。同时进行AmpC活性与AmpC染色体型、质粒型基因配对检测为国内首次。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研究人疱疹病毒 6型 (HHV 6)感染与口腔鳞癌的关系。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聚合酶链反应 ,分别检测口腔鳞癌和对照组患者血清中抗HHV 6IgG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HV 6DNA序列 ;用免疫组化染色法 ,检测口腔鳞癌组织标本中HHV 6抗原。结果 :16例口腔鳞癌患者和 16例其他口腔疾病患者血清中抗HHV 6IgG的阳性率分别为 10 0 .0 %和 75 .0 % ,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 1∶118和 1∶64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上述 2组患者HHV 6DNA的检出率分别为 62 .5 %和 12 .5 % (P <0 .0 5 )。其中 12例口腔鳞癌组织标本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 ,9例 ( 75 % )HHV 6抗原阳性 ,而 8例对应癌旁组织中 ,阳性者仅 2例( 2 5 % ) ,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HHV 6可能是口腔鳞癌发生的诱因 ,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