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SARS冠状病毒基因组编码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ARS冠状病毒是一种新的病毒,能够引起人体以急性肺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传染病,对这种病毒的研究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就SARS冠状病毒的基因组所编码的结构蛋白和酶的研究现状和预测加以综述,为SARS的诊断、治疗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对致敏小鼠气道炎症和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鸡卵白蛋白(OVA)组、RSV组、OVA/RSV组;应用OVA腹腔注射致敏、OVA气道雾化结合RSV滴鼻激发哮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作细胞分类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BALF上清中白细胞介素(IL)-4、IL-5、干扰素(IFN)-γ含量;苏木精-依红(HE)染色观察肺病理变化;采用三色光流式细胞分析法测定气管旁淋巴结(PBLN)中CD4^+、CD8^+T细胞及细胞内细胞因子IFN-γ、IL-4、IL-5表达与TH2/TH1、Tc2/Tc1比值变化.结果(1)BALF中细胞总数及分类:与OVA组比较,OVA/RSV组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均明显增加(分别P<0.01);与RSV组比较,OVA/RSV组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加(分别P<0.01).(2)BALF上清中细胞因子含量:与OVA组比较,OVA/RSV组IFN-γ、IL-4、IL-5含量均明显升高(分别P<0.01);与RSV组比较,OVA/RSV组IFN-γ无明显变化,而IL-4、IL-5显著上升(分别P<0.01).(3)肺组织病理:OVA/RSV组与其他各组比较气道黏膜增厚,管腔狭窄、收缩,上皮破坏,管壁周围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加重.(4)PBLN中CD4^+(WN-γ^+、IL-4^+、IL-5^+)、CD8^+(IFN-γ^+、IL-4^+、IL-5^+)T细胞各占CD3^+T细胞百分比及TH2/TH1、Tc2/Tc1比值变化:与OVA组比较,OVA/RSV组CD8^+(IFN-γ^+、IL-4^+、IL-05^+)T细胞百分比、Tc2/Tc1比值增加(分别P<0.01),TH2/TH1比值无明显变化.与RSV组比较,OVA/RSV组CD4^+(IL-4^+、IL-5^+)T细胞、TH2/TH1比值、CD8^+(IL-4^+、IL-5^+)T细胞、Tc2/Tc1比值均明显上升(分别P<0.01).结论(1)OVA致敏小鼠RSV感染后可明显加重气道炎症,TH2、TH1型炎症均加强,且以TH2型炎症加重为主.(2)OVA致敏小鼠RSV感染后可引起CD8^+T细胞数量及功能改变,即由产生IFN-γ^+为特征的Tc1细胞向产生IL-4^+、IL-5^+为特征Tc2细胞转化,并可能与气道内IL-4、IL-5升高及嗜酸性粒细胞的大量募集有关.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腺病毒载体介导EB病毒(EBV)潜伏期膜蛋白2A(LMP2A)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DC)对其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同源重组法构建带有EBV-LMP2A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5-LMP2A,用不同感染滴度(MOI)的Ad5-LMP2A转染成熟的DC,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DC的LPM 2A蛋白表达细胞百分率及用台盼蓝染色计数DC死亡百分率,选择最佳MOI;用最佳MOI的Ad5-LMP2A转染成熟的DC,FACS检测转染前后DC表面分子CD1a、CD83、CD40、CD80及HLA-DR的变化;并用^3H-TdR掺入法检测转染前后DC刺激同种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荧光定量PCR检测表达IL-12 P40 mRNA等功能的改变。结果 MOI 200为Ad5-LMP2A转染DC的最佳滴度,此时约80%的DC表达LMP2S蛋白及92%以上细胞为活细胞。Ad5-LMP2A转染成熟DC前后对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及特征性表面标志无影响;转染后的DC仍具有较强的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表达IL-12 P40 mRNA的功能。结论 腺病毒载体能高效介导EBV LMP2A基因在DC中表达,Ad5-LMP2A转染成熟DC对其功能无明显影响,便于进一步用于EBV相关肿瘤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54.
本文采用ELISA方法,研究了重组的人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抗原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GM-CSF能提高单核细胞HLA-DR抗原表达,并且呈剂量依赖关系,最适剂量(500u/ml)时能使DR抗原表达量提高到对照组的2.5倍。GM-CSF对HLA-DR抗原表达的诱导作用并不是通过诱生的IFN-γ的作用而实现的,因为有中和活性的IFN-γ单抗并不能阻断这种效应。GM-CSF能够增强低剂量IFN-γ(5u/ml)对单核细胞HLA-DR抗原的诱导作用,但未观察到对高剂量IFN-γ(100u/ml)的HLA-DR抗原的诱导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55.
为了探讨含有EB病毒潜伏膜蛋白2A(LMP2A)抗原表位片断表达的融合蛋白在鼻咽癌血清学检测中的应用意义,通过重叠延伸PCR方法,合成了3对相互重叠的寡核苷酸引物,涵盖LMP2A的主要的4个抗原表位,将它们拼接在一起构建一个多肽融合基因,克隆到PGEX-4T-2载体中表达融合蛋白,以GST亲和层析柱法纯化融合蛋白,鉴定后以此为抗原检测鼻咽癌患者的血清。结果表明,获得了含EB病毒LMP2A主要的4个抗原表位的融合蛋白(EC2A),蛋白纯度达90%以上,ELISA结果显示鼻咽癌患者血清的检出率为77.9%,正常人群血清为阴性,与常规的VCA-IgA法进行比较,有9份(13.3%)血清VCA-IgA为阴性而EC2A-IgG检出阳性,为鼻咽癌的临床检测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后续的单克隆抗体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甙和IL-10对人树突状细胞(DC)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和CD80表达及IL-12p40转发洋和分泌的影响。方法:通过粒细胞-巨噬细胞型集落刺激因子(GM-CSF)、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体外培养体系,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获得DC,细胞表面HLA-DR和CD80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IL-12p40转录和分泌分别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和ELISA法。结果:雷公藤多甙(5-20ug/ml)、IL-10(50-200ng/ml)能下调DC表面HLA-DR和CD80的表达,同时雷公藤多甙、IL-10能抑制DC内IL-2p40mRNA的转录和分泌。结论:雷公藤多甙、IL-10能通过抑制表面分子的表达和细胞因子的合成而干扰DC的成熟和功能。  相似文献   
57.
自杀基因治疗是一种富有希望的肿瘤治疗新方法。自杀基因导入细胞后可通过直接杀伤作用及“旁观者效应”(bystandereffect)发挥作用。大肠杆菌嘧啶脱氨酶 (CD) / 5 FC自杀基因系统是继HSV TK/GVC系统后得到广泛关注的新的基因治疗系统 ,导入CD基因的细胞可将无毒的前药氟胞嘧啶 (5 FC)代谢成细胞毒性产物——— 5氟脲嘧啶 (5 FU)从而杀死细胞。控制自杀基因的靶向性保护正常细胞组织不受伤害是自杀基因临床应用的重要前提。癌胚抗原(CEA)是胃肠道肿瘤特异性标志物 ,在结肠癌合并肝转移或复发时 ,常…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人类疱疹病毒6A对神经细胞嗜性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HHV-6A GS株感染神经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病变。PCR法鉴定神经细胞中HHV-6A U22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神经细胞中HHV-6A U22基因的相对含量。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神经细胞中HHV-6A糖蛋白gB的表达。神经细胞感染HHV-6A后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HHV-6A GS株感染5天后,U373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SK-N-SH和SHG44细胞聚集,折光性降低,细胞发生明显病变。PCR法检测到U373、SK-N-SH和SHG44细胞中均含有HHV-6A U22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发现随着感染天数的增加,HHV-6A DNA在细胞中含量逐渐降低。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病毒糖蛋白gB在细胞中表达,其中在U373细胞和SHG44细胞中的表达量高于SK-N-SH细胞。MTT法显示HHV-6A促进U373细胞和SHG44细胞的增殖,抑制SK-N-SH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显示U373和SHG44细胞感染组与对照组相...  相似文献   
59.
目的:建立表达EB病毒LMP2A小鼠移植瘤模型,为树突状细胞治疗EB病毒相关肿瘤的动物试验奠定基础。方法:将EB病毒LMP2A基因克隆至逆转录质粒pLXSN中,重组质粒用脂质体Clonfectin转入BALB/c小鼠来源的骨髓瘤细胞SP2/0,经G418筛选获得阳性克隆,亚克隆得到EB病毒LMP2A表达株并经PCR、RT—PCR、IFA、流式细胞仪鉴定。腹股沟皮下接种该细胞入BALB/c小鼠得到移植瘤模型,两周后切除肿瘤组织并作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切片。结果:构建出含EB病毒LMP2A基因的重组逆转录质粒,获得表达EB病毒LMP2A的SP2/0细胞,该细胞在BALB/c小鼠可生长成肿块。结论:成功地构建表达EB病毒潜伏膜蛋白2A(LMP2A)的小鼠移植瘤模型。  相似文献   
60.
应用多重反转录PCR技术检测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了寻求呼吸道感染病毒的快速诊断并指导治疗,建立一种多重反转录PCR体系。方法:分别设计针对肠病毒、腺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和甲型流感病毒标准株的特异性引物,采用多重反转录PCR检测4种病毒。结果:应用此多重反转录PCR系统可以特异的同时检测到同一模板中的肠病毒、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通过用多重反转录PCR和单一PCR对36份临床标本的检测相比较,结果表明多重反转录PCR的检测与单一PCR的检测结果是一致的。结论:通过与单一的PCR对比,证明该多重反转录PCR系统可替代单一的PCR用于肠病毒、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