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96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中医临床数据仓库的研究及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持辨证论治个体化诊疗的特征是进行中医临床评价和临床研究的基础,临床海量数据是评价中医临床疗效的最直接和有效的证据。数据仓库技术是进行海量数据存储、管理和利用的有效方法。本文针对中医临床数据的特点,对中医临床数据仓库研究中涉及的主要环节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并设计了临床数据仓库的系统构架,数据模型和Web OLAP应用服务平台体系,同时举例说明中医临床数据的Web OLAP应用。  相似文献   
32.
简析了肝硬化的中医归属、发病和发展机制及治疗原则,认为病因主要是疫毒、酒毒、药毒、浊毒等邪为患,病位以肝脾为主,病理过程常由气及血,病机是本虚(肝、脾、肾)标实(气滞、血瘀、痰浊、水停、湿热)、虚实交错,所以在治疗上要注意攻补兼施,补虚不碍实,攻实不忘虚。根据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病理变化,结合临床实际,从整体出发,按照“以方统证”法辨证分型论治。  相似文献   
33.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肝脾血瘀证色诊客观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色诊角度研究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肝脾血瘀证的色诊特点.方法:采用数码摄像技术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面部、唇部、手掌、舌象(舌质、舌苔、舌下络脉)拍照,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中检测其RGB值(R为红色,G为绿色,B为蓝色),进行两样本(肝脾血瘀证与非肝脾血瘀证)均数比较.结果:肝脾血瘀证舌质RGB值均高于非肝脾血瘀证,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脾血瘀证唇部RGB值均低于非肝脾血瘀证,其中B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R值比较差异也较明显(P=0.055).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舌质RGB值、唇部BR值变化可作为肝脾血瘀证辨证标准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4.
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辨证论治是传统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特点。中医药在抗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保护肝细胞,减轻症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具有独特的优势。就近年来单用中药、中西药物联合应用与单纯西药对照治疗慢乙肝的疗效进行综述,比较中医药物的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35.
[目的]揭示慢性病毒性乙型重型肝炎(简称乙型慢重肝)舌质、舌苔R、G、B值的客观特征。[方法]采用前瞻性横断面分析及多中心临床调研方法,研究舌质、舌苔R、G、B值在不同证候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乙型慢重肝舌质、舌苔R、G、B各组证候的值均低于慢乙肝组;舌质R值肝胆热毒炽盛组最大,且两者均与湿毒壅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舌质G、B值的变化趋势为:肝胆热毒炽盛组<热毒阳虚夹杂组<湿毒壅盛组;舌苔R、G、B值变化趋势为:肝胆热毒炽盛组<热毒阳虚夹杂组<湿毒壅盛组。[结论]舌质、舌苔R、G、B值的变化可以作为区分乙型慢重肝与慢乙肝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6.
慢性病毒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研究采用病证结合、前瞻性横断面分析及临床多中心调研究等方法,研究本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并与慢性乙型肝炎进行对照,寻找本病基本证候和核心证候,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7.
对美国FDA关于含马兜铃酸中草药肾损害两个通告的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近几年来,某些中草药,特别是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引起的肾脏损害的临床报道不断出现,已成为国内外中西医界广泛关注的一“焦点”话题。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2000年5月16日,发布了“FDA对产业界的有关含有马兜铃酸植物药物和食品的通告(Letter to Industry-FDA Concerned About Botanical Products, Including Dietary Supplement, Containing Aristolochic Acid.)”随后,在2000年5月31日发布了“FDA对卫生行业的有关含有马兜铃酸植物药物和食品的通告(Letter to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FDA Concerned About Botanic…  相似文献   
38.
姚乃礼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业医近50年,学验俱丰,善治肝胆脾胃等消化系统疾病。笔者自跟随姚乃礼主任医师出诊以来,受益良多,现介绍姚乃礼主任医师调和肝脾法治疗药物性肝炎医案1则,并分析其临证思路。  相似文献   
39.
中医学采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有一定的优势。疫毒致病的病因病机理论为指导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实践,可以证明"毒邪"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研究对以疫毒致病病因病机理论为指导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研究的疗效进行Cochrane系统评价,其主要目的是评价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进而探索"毒邪侵袭,肝络受损"的病机,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采用两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治疗组84例接受疏肝健脾解毒汤加减治疗,汤剂1剂/d;对照组40例接受LAM治疗,100mg1次/d。两组用药疗程均为6个月,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血清HBsAg、HBeAg、HBV—DNA阴转率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在ALT复常率方面,中药治疗组、LAM对照组的ALT复常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DNA阴转率方面,中药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与LAM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中药治疗组的DNA阴转率为81.3%,与LAM对照组的20.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5)。在治疗过程中,中药治疗组患者出现4例HBsAg阴转(其中1例出现血清学转换),而LAM对照组无HBsAg阴转的病例出现。中药治疗组的证候显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LAM对照组。[结论]疏肝健脾解毒汤加减在促使HB—sAg阴转/血清学转换、HBeAg阴转/血清学转换,恢复肝功能、促进HBV DNA阴转、促进患者症状、体征的恢复上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