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9篇
临床医学   85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228篇
综合类   110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91.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质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以抗 CK- MB特异性抗体测定血清中 CK- MB的质量。初步评价说明 ,该检测系统对 CK- MB高度灵敏和特异 ,与 CK - MM及 CK- BB无交叉反应。可报告范围宽 ,而且精密度符合临床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92.
李艳  张平安  张健  夏虹 《检验医学》2000,15(4):238-239
运用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技术,以抗CK-MB特异性抗体测定血清中CK-MB的质量.初步评价说明,该检测系统对CK-MB高度灵敏和特异,与CK-MM及CK-BB无交叉反应.可报告范围宽,而且精密度符合临床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93.
目的 评价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 (TARP)的生物力学性能 ,包括三维运动范围和螺钉最大拔出力。方法 共 12例C0 ~C3 新鲜标本。 6例用于三维运动测试 ,分 7组 :(1)完整标本 (对照 ) ;(2 )损伤 (去除C1前弓、C2 齿突 ,破坏关节囊和横韧带等 ) ;(3)TARP ;(4 )后路Brooks钢丝 ;(5 )后路Magerl经关节螺钉 ;(6 )Magerl+Brooks;(7)前路经枢椎体寰椎侧块螺钉。分别测量其三维运动范围。另 6例(双侧n =12 )分解为单个椎体后用于螺钉拔出力测试 ,分 3组 :(1)寰椎 ;(2 )枢椎 ;(3)C3 (对照 ) ,分别测定最大拔出力。结果 TARP和Magerl+Brooks组在各个方向上的运动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二者抗屈伸、侧屈和旋转性能均强于其他 3种内固定方法 (P <0 0 5 )。C1、C2 、C3 的最大拔出力分别为 4 91 5 8±6 7 92、396 73± 6 0 99、385 5 3± 96 77N ,C1与C2 、C3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结论 TARP与目前临床应用最坚固的后路Magerl+Brooks固定等效 ,较其他 3种固定方法具有更坚强的固定作用 ;TARP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其寰椎和枢椎螺钉固定牢靠  相似文献   
94.
经口咽前路枢椎椎体次全切在陈旧性寰枢椎脱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口咽前路枢椎椎体次全切除椎管扩大范围减压术治疗陈旧性寰枢椎脱位伴以C2后方受压为主的脊髓压迫症的疗效。方法 对15例先天畸形或外伤(12例先天畸形,3例外伤)引起的陈旧性寰枢椎脱位伴高位脊髓压迫症患者,采用经口咽前路C2椎体次全切除术(11例仅行C2椎体次全切除,4例行C2椎体次全切除同时切除C1前结节和齿突)。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按Symon和Lavender临床评定标准和影像学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临床总有效率15/15,显效率9/15,术后影像学显示椎管减压改善率平均为79.8%。本组无术中脊髓损伤、血管损伤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该术式减压充分,是治疗以C2后方受压为主的脊髓压迫症较好的术式。  相似文献   
95.
目的:对一个遗传性纤溶酶原(PLG)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变异分析,探讨其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4人)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溶酶原活性(PLG:A)、纤溶酶原抗原(PLG:Ag)、抗凝血酶活性(AT:A)、蛋白C活性(PC:A)及蛋白S活性(PS:A)等指标以明确诊断。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PLG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5’和3’非翻译区及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用反向测序予以证实。应用ClustalX-2.1-win软件将突变氨基酸进行同源物种序列保守性分析;利用PolyPhen-2、PROVEAN、SIFT和MutationTaster 4个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突变氨基酸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用Swiss-PdbViewer软件对突变位点进行蛋白质模型和氨基酸相互作用分析。结果:先证者和其祖父、父亲PLG:A均降低为正常值的50%左右,PLG:Ag含量正常,结果分别为45%、95%,64%、94%和64%、104%;基因分析发现先证者PLG基因第15号外显子存在c.1858G>A杂合错义突变导致p.Ala601Thr;其祖父和父亲具有同样的基因突变。Ala601在其11个同源物种间高度保守;4个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结果一致,均为有害突变,可引起相应疾病。结论:该先证者的PLG基因第15号外显子存在c.1858G>A(p.Ala601Thr)杂合错义突变;祖孙三代均为Ala601Thr杂合子,突变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且与该家系PLG活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96.
上颈椎手术的早期并发症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介绍上颈椎手术中所遇到的术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方法对近年来所进行的110例上颈椎手术中所出现的4例早期并发症予以报告,并结合相关文献提出相应的预防及处理方法。结果1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经口腔手术,术中大出血,经DSA检查发现为咽升动脉损伤,予以血管栓塞止血。现已术后34个月,可扶拐行走,但由于多次出血,出现脑缺血后遗症,夜间仍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1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行后路枕颈融合术,术中行C2椎弓根螺钉固定时一侧螺钉进入椎动脉孔,损伤椎动脉,即时以螺钉拧入,未见再出血,现术后半年,情况稳定;1例齿状突骨折,行颈前路直接中空螺钉固定时,自螺钉孔中出现脑脊液漏,术中骨蜡封堵螺钉孔,术后未见脑脊液漏;1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行一期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后出现脊髓不完全损伤,经对症处理,脊髓功能逐渐恢复,术后1年复查肌力恢复至Ⅳ级以上,感觉正常。110例患者中,无一例出现术后伤口感染。结论减少术中神经、脊髓损伤等并发症的关键在于对解剖的熟练掌握,同时应对患者的病情有充分地了解。对于经口腔入路感染的预防,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妥善的术后处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7.
目的 评价不同表面设计的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器的抗拔出性能。方法  1 2具男性青壮年新鲜尸体的L3、4节段 ,分 3组模拟后路双侧植入螺纹表面柱状椎间融合器 (Interfix) ,锯齿表面方形融合器 (Prospace)和光滑表面方形融合器 (Syncage)。每组共 4个标本 8枚融合器。在生物力学实验机上通过传感器测定各个融合器的最大拔出力并得出拔出曲线。比较试验结果并进行生物力学评价。结果 三种融合器之间的最大拔出强度分别为 6 95± 1 75N (Interfix) ;2 5 8± 6 5N (Prospace) ;1 30± 34N(Syncage)。三者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同时三种融合器的拔出曲线具有不同特征 ,其拔出斜率分别为 1 95 6± 75N/mm、 5 0 4± 2 4N/mm、 1 6 3± 7 4N/mm (按Interfix ,Prospace和Syncage的顺序 ) ,三者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5 )。 结论 在用于测试的 3种融合器中 ,表面带螺纹的Interfix拔出强度最大 ,表面带连续锯齿的Prospace次之 ,表面光滑的Syncage最差。各融合器的拔出性能与其表面设计有关系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一种可注射骨诱导材料的椎间融合器用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TLIF)手术Xtube通道下置入的相关解剖学问题。方法:自行设计一种可注射骨诱导材料的新型椎间融合器,并通过解剖学测量确定其规格尺寸。应用40套成人腰骶椎干骨标本,针对不同椎间隙(L3/4、L4/5、L5/S1),分别测量斜跨中线放置时所需要的融合器理论长度及放置融合器的最佳倾斜角α;同时测量Xtube管道下操作允许的器械内倾角μ。结果:用于不同椎间隙时(L3/4、L4/5、L5/S1)融合器的理想倾角α分别是23.9°±3.8°(21.3°~28.2°)、25.8°±3.1°(22.2°~29.2°)和28.8°±3.8°(26.9°~33.6°)。相应倾斜角下,所需融合器的理论长度分别是28.7±4.4mm(26.8~31.2mm)、29.3±3.8mm(27.3~31.8mm)和30.4±4.6mm(28.6~30.8mm)。Xtube工作管道下操作允许的器械内倾斜角μ的均值为22.3°±2.5°(18.3°~27.5°)。结论:采用单枚融合器斜向放置的方法实施微创TLIF手术时,在L5/S1斜向对侧放置融合器时需要比L3/4、L4/5更大的内倾斜角,在实施L4/5、L5/S1椎间融合时,需要的融合器长度略长于L3/4间隙。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应用CT量化评分评估寰枢椎脱位(atantoaxial dislocatiion,AAD)及合并颅底凹陷症(basilar invagination,BI)的AAD复位难易程度的可行性,为手术决策提供指导.方法:2018年3月~2019年12月,对88例AAD(BI/AAD)患者入院后行颈椎CT扫描,依据定义...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比较镁合金及钛合金Jefferson 骨折复位钢板(Jefferson-fracture reduction plate, JeRP)内固定系统对于不稳定型Jefferson骨折的固定效果和应力分布。 方法 通过CT扫描获取寰椎的空间结构信息,运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JeRP内固定系统固定寰椎前弓双骨折三维实体模型,利用 Ansys软件模拟寰椎生理载荷中立位、屈伸、侧弯及旋转运动状态进行有限元分析,比较镁合金及钛合金 JeRP系统内固定后的应力分布,计算骨折端的移位和内固定材料的形变量分析内固定效果。 结果 (1)所建JeRP内固定系统固定寰椎前弓双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几何相似性好,应力分布合理。(2)JeRP系统内固定术后,在所有运动状态下,内固定系统主要应力均集中在JeRP钢板的中部及螺钉根部。屈伸运动时螺钉尖部以及侧弯运动时同侧螺钉中部亦承受较大应力。(3)生理载荷下,两种材料JeRP系统的钢板及螺钉最大应力均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内固定材料的形变量及骨折端的位移均非常小,骨折端均存在一定应力,但镁合金组大于钛合金组。 结论 两种材料JeRP内固定系统固定寰椎前弓双骨折时均具有足够的力学强度及良好的内固定效果,但理论上镁合金组在促进骨折愈合方面优于钛合金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