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9篇
临床医学   85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228篇
综合类   110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初步评价AZ31B镁合金的生物安全性。方法体外细胞毒性:L929细胞分别与实验组(M)镁合金培养基浸提液、空白对照组(N)DMEM培养基,阳性对照组(P)5%DMSO培养基培养,3 d后进行细胞毒性分级。体外溶血率:稀释兔血分别与实验组(M)镁合金生理盐水浸提液、空白对照组(N)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N)蒸馏水混合后置37℃水浴中孵育,60 min后离心,取上清液测定吸光度(OD),计算镁合金材料溶血率。体外浸提液分析:检测镁合金材料浸提液中镁离子和钠离子浓度,以及pH值。体内急性毒性:分别自小白鼠腹腔注射空白对照组(N)生理盐水和镁合金组(M)镁合金材料生理盐水浸提液,观察和记录动物的状态,72 h后计算动物体质量变化。结果 N组毒性反应分级为0级,M组为4级,P组为3级。M组溶血率为68.1%,具有溶血作用。浸提液镁离子浓度为1.33 mmol/L,钠离子浓度为134 mmol/L;浸提液pH值为10.10±0.29。所有动物注射后在各时间点无不良反应,一般情况好。M组和N组动物体质量的平均变化分别为1.97%和0.43%,小鼠体质量增加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9,P=0.624)。结论体外实验显示高腐蚀率的镁合金有细胞毒性和溶血率,但体内实验并未见到急性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82.
双侧钉棒及同侧单钉棒置入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腰椎失稳、腰椎滑脱等腰椎退行性疾病常常需要实施腰椎融合,其目标是稳定脊柱,但究竟采取何种内固定方式仍存在争论。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经椎间孔减压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人新鲜尸体腰椎标本6具,L4~5模拟微创经椎间孔减压椎体间融合,根据不同的内固定组合方式分为2组,即双侧钉棒组及同侧单钉棒组。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测量各种固定方式不同工况下的运动范围(ROM值),并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以完整的腰椎运动单元为参照,两固定组的ROM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双侧钉棒组在各工况下ROM值均显著低于同侧单钉棒组(P〈0.05)。提示在生物力学实验中,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生物力学性能优良,刚度适中,腰椎可获得可靠的稳定性。但与双侧钉棒固定比较,单钉棒方式仍然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83.
探讨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各种症状的护理,减少患者痛苦,努力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84.
文题释义: 寰枢椎脱位:可分为可复性、难复性和不可复性脱位3种类型,其可导致C1/2水平脊髓压迫而造成神经功能障碍症状,临床上多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后路钉棒固定融合术是最常用的手术方式。 寰枢椎板间融合器:与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不同,其直接固定在寰椎后弓与枢椎椎板骨面上,是一种新型融合器,此融合器可配合广泛使用的后路钉棒内固定手术,置入简便,增加植骨与寰椎后弓及枢椎椎板骨面的接触应力,促进骨性融合。 背景:寰枢椎融合器一直以侧块关节融合器为研究热点,但其置入操作风险过大,目前临床上一直缺乏可广泛应用的寰枢椎融合器。 目的:探究成人后路寰枢椎板间融合器的CT影像解剖学可行性并给出初步设计。 方法:对100例成人(男50例,女50例)寰枢椎CT三维成像进行测量,测量指标包括寰椎单侧后弓长度、寰椎后弓厚度、枢椎单侧椎板长度、枢椎椎板厚度、寰椎后弓上缘至枢椎椎板下缘距离,分析寰枢椎后方部分结构的CT测量数据并设计寰枢椎板间融合器。 结果与结论:①男、女性的寰椎单侧后弓长度分别为(23.41±1.48) mm和(22.23±1.25) mm,寰椎后弓厚度分别为(6.00±0.96) mm和(5.28±0.78) mm,枢椎单侧椎板长度分别为(18.54±2.23 )mm和(17.31±0.91) mm,枢椎椎板厚度分别为(5.12±1.31) mm和(4.98±1.26) mm,寰椎后弓上缘至枢椎椎板下缘距离分别为(32.63±2.76) mm和(31.39±4.04) mm;②不同性别的双侧测量数据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男性的寰椎单侧后弓长度、寰椎后弓厚度、枢椎单侧椎板长度大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男性与女性的枢椎椎板厚度、椎后弓上缘至枢椎椎板下缘距离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寰枢椎后方部分结构的CT测量结果提示寰枢椎板间融合器是可行的;④寰枢椎板间融合器初步设计成功,并获得国家专利;⑤提示寰枢椎板间融合器具有应用可行性,可用于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融合过程中,提升寰枢椎间的植骨融合率。 ORCID: 0000-0002-2101-1900(邹小宝)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5.
上颈椎前路固定螺钉拔出力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上颈椎前路固定螺钉进行拔出力的实验研究,用以评价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transoralpharynge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TARP)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6例寰、枢椎和C3椎体新鲜标本,左右双侧共12例,在生物力学实验机上通过传感器测定TARP寰椎和枢椎固定螺钉的最大拔出力,并将结果同对照组的C3椎体进行比较。寰椎螺钉固定于侧块,枢椎和C3椎体螺钉固定于椎体。结果:寰椎与枢椎、寰椎与C3椎体的固定螺钉的最大拔出力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05和P=0.002),枢椎和C3椎体最大拔出力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723)。统计检验水准均为α=0.05。结论:寰枢椎的螺钉固定是比较安全的,因而TARP也是可行的,钉道长度(即进钉深度)是影响拔出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6.
记忆合金椎间融合器对腰椎节段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植入记忆合金椎间融合器 (SMAcage)后腰椎节段的即时稳定性。方法 :8具青年男性新鲜尸体脊柱腰 3、4节段标本 ,制成包括正常腰椎、SMAcage和其它 3种不同类型椎间融合器在内的5种状态的试验模型。测试其前屈 ,后伸 ,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方向的运动范围 (ROM )。结果 :植入SMAcage后各向ROM值分别为完整状态的 66%、84%、65 %和 12 5 %,在前屈和侧屈方向上较正常腰椎的稳定性明显提高 (P <0 .0 0 1) ;后伸方向一致 (P =0 .117) ;旋转方向则降低 (P <0 .0 0 1)。与其它 3种融合器的稳定性相比 ,在前屈、后伸方向一致 (P >0 .0 5 ) ;侧屈方向与 2种方形融合器无明显差别 (P =0 .12 2 ) ,高于螺纹状融合器 (P =0 .0 0 4) ;旋转方向与螺纹状融合器一致 (P =0 .861) ,高于 2种方形融合器(P <0 .0 5 )。结论 :SMAcage具有独特的构型和稳定机制 ,其生物力学稳定性高于一般螺纹状和方椎间融合器。  相似文献   
87.
枕颈区域的不稳 ,包括寰枕关节及寰枢关节不稳 ,如齿突骨折、横韧带断裂、上部颈椎的炎症、肿瘤以及先天性畸形等 ,皆可引起枕颈区域的稳定性改变 ,临床上常需要予以外科手术治疗。枕颈融合术是常见的解决其稳定性的方法之一 ,虽然临床上已有近 70年的历史 ,但近 2 0年才真正得以迅速发展。现就枕颈融合术有关的文献予以综述。1 枕颈融合术式1.1 后路单纯植骨辅以外固定最早枕颈融合术成功的报道是 193 4年Khan将髂骨块加大量的碎骨块植骨辅以石膏外固定 ,融合获得成功。但其发展缓慢。其后出现一些其它不采用内固定的枕颈融合方法 ,如燕…  相似文献   
88.
本文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技术观察了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病人骨髓红系祖细胞(BFU一E和CFU一E)和粒一单系祖细胞(CFU一GM)的增殖能力;骨髓细胞经酸化AB型血清处理后的BFU一E,CFU一E和CFU一GM的增殖能力;以及BFU一E、CFU一E对红细胞生成素(Epo)和(CFU一GM对粒一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M一CSF)的反应能力,发现PNH病人骨髓BFU一E,CFU一E和CFU一GM集落数明显低于正常;骨髓细胞经新鲜酸化AB型血清处理后培养的BFU一E、CFU一E和CFU一GM集落数明显低于经热灭活酸化AB型血清处理后培养的集落数;以及BFU一E,CFU一E对Epo和CFU一GM对GM一CSF的剂量反应曲线低平。因此认为PNH病人骨髓红系和粒一单系祖细胞有以下特点:1.增殖能力降低:2.在酸性条件下对补体的敏感性增加;3.对造血因子的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89.
正颅底凹陷症又称为颅底陷入症,是指因颅颈交界区病变或者发育畸形,高位颈椎向上移位或者直接陷入枕骨大孔,导致脑干腹侧受压,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1~4])。其形成原因较多,发病机制复杂,常合并寰枢椎脱位及小脑扁桃体下疝或脊髓空洞。经口咽齿状突切除是治疗颅底凹陷症的一种前路减压方法,经口咽入路一般可以向  相似文献   
90.
目的:百里醌(thymoquinone,TQ)是具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生物单体,参与多种肿瘤细胞增殖、凋亡及转移过程。MGC-803细胞株为常见的低分化胃黏液腺癌细胞。本研究探讨 TQ 对胃癌 MGC-80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信号通路。方法以终浓度分别为0、10、25、50、75、100和125μmol/L TQ 处理 MGC-803细胞12、24和36 h, MTT 法检测其对增殖的影响,Hoechst 染色观察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分析 Bax、Bcl-2、survivin、Cyclin D1、caspase-3、caspase-9、PTEN、AKT、P-AKT、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cleaved caspase-3及cleaved caspase-9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结果 MTT 结果显示,10~125μmol/L TQ 抑制胃癌MGC-803细胞,呈现明显的剂量-时间依赖性。流式结果显示,0、25、50和75μmol/L TQ 作用 MGC-803细胞24 h,凋亡率分别为(1.59±1.04)%、(4.26±0.35)%、(8.37±0.67)%和(21.73±1.71)%,F =209.76,P <0.001;G2/M 期细胞分别为(4.18±1.09)%、(6.81±0.28)%、(8.68±0.15)%和(12.26±1.46)%,F=80.388,P <0.001。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PTEN 信号通路相关蛋白 PTEN 及凋亡相关蛋白 Bax、cleaved caspase-3及 cleaved caspase-9表达上调,抑凋亡相关蛋白 Bcl-2、caspase-3、caspase-9、survivin 和 PARP 表达下降。结论PTEN 信号通路参与 TQ 抑制胃癌 MGC-803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