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0篇
临床医学   85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230篇
综合类   110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文题释义: 寰枢椎脱位:是指先天畸形、创伤、退变、肿瘤、感染炎症和手术等因素造成的寰椎与枢椎(第一和第二颈椎)骨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发生关节功能障碍和(或)神经压迫的病理改变。 枢椎支点螺钉:利用杠杆原理将常规颈椎螺钉的钉槽底部加高,其产生的提拉复位能力较常规颈椎螺钉强,在寰枢椎脱位某些需行经口松解手术中,可应用枢椎支点螺钉的提拉复位能力直接行后路手术,从而避免行经口手术,降低感染、患者痛苦、术中改变体位等造成医源性损害的风险,可广泛应用于寰枢椎后路钉棒内固定。 背景:寰枢椎脱位常需要手术复位,后路钉棒固定融合是最常用的术式,但目前的钉棒固定系统常通过加大连接棒的弯曲度来增加复位效果,导致置棒操作困难,增加了脊髓损伤概率。 目的:评价枢椎支点螺钉应用于寰枢椎脱位治疗的初步效果。 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寰枢椎脱位患者11例,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8-51岁,均进行后路钉棒固定融合治疗:在寰椎双侧植入常规颈椎后路螺钉,枢椎双侧植入枢椎支点螺钉。记录手术前后的寰齿前间隙及颈椎JOA评分,术后定期随访复查X射线、CT检测以评价复位、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情况。试验方案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及脊髓神经损伤;②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颈部疼痛及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所有患者均获寰枢椎间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6个月;③术后1周X射线片及CT检查显示寰枢椎复位满意,内固定位置良好;④11例患者末次随访时的寰齿前间隙明显低于术前[(6.8±1.5),(2.4±0.9)mm,t=17.854,P=0.000],颈椎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14.1±1.3),(15.9±0.9)分,t=-10,P=0.000];⑤随访期间无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无复发脱位;⑥结果表明,在后路钉棒固定融合术中应用枢椎支点螺钉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复位效果良好,临床初步疗效满意。 ORCID: 0000-0002-5790-4030(葛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肾小球IgG1沉积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经皮肾活检穿刺病理确诊为IMN的86例患者,根据IgG1免疫荧光结果分为阳性组75例和阴性组11例,采用免疫荧光检测IgG、IgA、IgM、补体C3、补体C1q、IgG4、磷脂酶A2受体沉积强度及肾小管萎缩程度、肾小球节段硬化比例和肾小球球性硬化比例,分析IgG1沉积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年龄、IgG、IgM、补体C3、补体C1q、IgG4沉积强度以及肾小管萎缩程度和肾小球球性硬化比例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IMN患者IgG1沉积强度与患者年龄、肾小管萎缩程度和肾小球球性硬化比例呈负相关(r=-0.227、-0.214和-0.246,P<0.05),与补体C1q和IgG4沉积强度呈正相关(r=0.229和0.603,P<0.05)。结论肾小球IgG1沉积与IM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相关性,提示IgG1可能参与IMN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组织解剖剥离小鼠空肠起博细胞的培养和亚甲蓝选择性标记鉴定方法,为区分Cajal间质细胞亚型及其功能研究提供条件.方法:取CD1新生小鼠的空肠组织,采用精细快速剥离,取含有肌间丛及肌间丛Cajal间质细胞的纵行肌组织块进行培养.新生发的细胞在成活状态下用亚甲蓝和c-kit特异性抗体标记,证实细胞类型.结果:剥离组织所含Cajal间质细胞主要为肌间丛Cajal间质细胞(ICC-AP),即起博细胞,并具有其固有特征,着色亚甲蓝细胞被c-kit抗体荧光染色证实为Cajal间质细胞,而神经细胞、平滑肌细胞及其他亚型Cajal间质细胞在成活状态下均不被亚甲蓝着色.结论:组织解剖剥离能选择性获取空肠肌间丛起博细胞,活染亚甲蓝标记能特异性区分出肌间丛起博细胞并可用于进一步的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24.
寰枢椎脱位或称为寰枢关节脱位,是指寰枢椎间的稳定性受到破坏,寰枢关节失去正常对合关系而导致严重临床症状的一种病理解剖状态。寰枢椎脱位在国内及国际上有很多分类方法,国内应用最多的是根据其疾病进程及严重程度,分为不稳定(通过体位改变即可复位)、可复性(颅骨牵引可复位)、难复性(牵引无法复位需手术松解复位)及骨性脱位(骨性融合)。近年来枕颈交界区疾患诊断与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针对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和基础研究逐渐深入,脊柱外科同道对于寰枢椎脱位的认识也愈发全面。但是对于难复性及骨性寰枢椎脱位的治疗目标仍存在较多争议。以往多认为寰枢椎的完全复位是外科治疗的终极目标,因为完全复位后延脊髓的压迫会得到彻底解除,颈椎的力线也会恢复正常。这无疑是正确的;但由于疾病的病理解剖学因素限制实在不能达到完全复位怎么办?临床工作中因追求通过手术达到完全的解剖复位而导致神经损伤甚至截瘫的临床教训时而有之。对于难复性脱位有必要为追求完全复位冒完全性截瘫的风险吗?部分复位可行吗?不复位、单纯减压是否可行?是否必须行风险较大的前路松解术?后路松解是否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单一入路或前后联合手术应如何选择?针对上述争议,我刊特邀部分专家围绕该内容展开讨论,以期为寰枢椎难复性及骨性脱位的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联合质谱技术鉴定消瘀泄浊饮中的活性成分,并利用HPLC法测定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大黄素、芦荟大黄素、杯苋甾酮、苦杏仁苷这5种成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液质联用技术测定消瘀泄浊饮中的生物活性成分,色谱柱:Waters HSS T3(100 mm×2.1 mm,1.8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0.1%甲酸-乙腈-异丙醇,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柱温:40℃。高分辨质谱:鞘气40 Arb;辅助气10 Arb;离子喷雾电压3000 V/-2800 V;温度350℃;离子传输管温度320℃;扫描模式为Full-scan MS2模式。采用Progenesis QI进行基线过滤、峰识别、积分、保留时间校正、峰对齐,对比公共数据库和实验室自建数据库后得到消瘀泄浊饮中的生物活性成分。选择Sharpsil-U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超纯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10 nm(苦杏仁苷、杯苋甾酮),260 nm(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大黄素、芦荟大黄素)。结果 从消瘀泄浊饮中共找到276种生物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26.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对骨质疏松患者有利无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在对伴骨质疏松的腰椎疾病患者进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时,椎体添加骨水泥可有效增加内固定稳定性,但对相邻节段的影响尚不明确. 目的:观察伴骨质疏松的腰椎疾病患者进行椎体骨水泥强化内固定后,早中期随访中骨水泥强化对相邻节段的影响. 方法:以87例伴骨质疏松的腰椎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后路椎管减压术,并分为3组:常规螺钉组,常规螺钉+骨水泥组,可灌注骨水泥螺钉+骨水泥组.样本平均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为9个月.测量术前、术后3 d、末次随访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固定节段上位相邻椎间隙高度、固定节段上位相邻椎体变形指数、固定节段椎体上缘终板及相邻上位椎体下缘终板凹陷角度、固定节段Cobb角. 结果与结论:①常规螺钉组、常规螺钉+骨水泥组、可灌注骨水泥螺钉+骨水泥组3组内末次随访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前明显减小(P〈0.05),组间两两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骨质疏松患者脊柱后路固定时,是否添加骨水泥及不同添加方式,对早中期主观疗效影响无显著差异,且均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②常规螺钉+骨水泥组、可灌注骨水泥螺钉+骨水泥组2组末次随访对术后3 d固定节段Cobb角变化小于常规螺钉组(P 〈0.05),常规螺钉+骨水泥组、可灌注骨水泥螺钉+骨水泥组2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添加骨水泥辅助的内固定稳定性明显优于未添加骨水泥常规手术.③常规螺钉+骨水泥组、可灌注骨水泥螺钉+骨水泥组2组术后3 d出现上终板凹陷角度增大;末次随访观察到相邻上位椎体下终板凹陷角度、椎体矩形指数及相邻椎间隙均减小,且前两项指标的改变程度明显大于常规螺钉组.表明添加骨水泥辅助内固定对相邻椎间盘退变程度无显著影响,但明显改变了相邻椎体终板及椎体的形态,增加了相邻椎体发生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强龙(methylprednisolone,MP)对兔急性脊髓损伤后(SCI)血清及髓鞘碱性蛋白(myelinbasicprotein,MBP)表达的影响。方法45只家兔分成3组,Ⅰ组为全椎板切除 生理盐水对照组,Ⅱ组为不完全性SCI 大剂量MP冲击治疗组。Ⅲ组为不完全性SCI 生理盐水。用改良Allens法造成Ⅱ、Ⅲ组不完全性SCI模型,通过ELISA、MBP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对比观察血及脊髓组织中MBP的变化。同时进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和脊髓诱发电位测定比较神经功能改变情况。结果大剂量MP治疗组的血清中髓鞘碱性蛋白浓度较单纯损伤组明显下降,病理切片上组织的MBP髓鞘染色明显增加,病理损害减轻。结论大剂量甲强龙(MP)对能下调SCI血中的MBP浓度,减少损伤脊髓髓鞘组织中MBP的释放,从而减轻髓鞘组织的退变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应用CT量化评分评估寰枢椎脱位(atantoaxial dislocatiion,AAD)及合并颅底凹陷症(basilar invagination,BI)的AAD复位难易程度的可行性,为手术决策提供指导.方法:2018年3月~2019年12月,对88例AAD(BI/AAD)患者入院后行颈椎CT扫描,依据定义...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肿瘤型骨缺损,不同比例骨缺损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1例股骨远端患者,术前行64排螺旋CT扫描,建立股骨缺损5cm、10cm、15cm骨缺损的复合假体三维有限元模型,最后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6.9对该模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三组模型应力均未达到屈服应力,5cm骨缺损模型最大应力为2.1Mpa,最大位移为0.04mm。10cm骨缺损模型最大应力为5.8Mpa,最大位移为0.14mm。15cm骨缺损模型最大应力为11.07Mpa,最大位移为0.19mm。但其峰值均低于骨水泥疲劳强度。结论:骨水泥+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肿瘤不会引起股骨应力分布的明显改变。随着缺损范围的增大,引起填充骨水泥的位移增大,不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颅底凹陷症的分型方法,为其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2007年3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颅底凹陷症患者70例,均行颅骨正侧位X线片及包含颅底部的颈椎CT和头颈部MRI检查,根据有无寰枢椎脱位或寰枕脱位将其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统计各型合并寰枕融合畸形、Chiari畸形、枢椎上关节面倾斜及脊髓空洞的例数,测量枕骨斜坡角、齿状突顶点到Chamberlain线的垂直距离和齿状突顶点到枕骨大孔连线的垂直距离,观察脊髓受压情况,记录手术方法。结果:20例为稳定型颅底凹陷症,其中合并Chiari畸形18例(90%),合并脊髓空洞15例(75%);50例为不稳定型,其中合并Chiari畸形2例(4%),寰枕融合46例(92%),枢椎上关节面倾斜37例(74%),脊髓空洞43例(86%)。稳定型枕骨斜坡角为168°±5°,不稳定型为133°±11°,无统计学差异(P<0.05);稳定型齿状突顶点与枕骨大孔线的垂直距离为0.5±0.3mm,不稳定型为-6.9±2.9mm,有统计学差异(P<0.05);稳定型齿状突顶点与Chamberlain线垂直距离为-4.8±4.2mm,不稳定型为-5.6±3.7mm,无统计学差异(P>0.05)。20例稳定型患者中,脊髓前方受压2例、后方受压11例、前后方均受压7例,均采用后颅窝减压手术治疗;50例不稳定型患者中,脊髓前方受压44例、前后方均受压6例,均采用经口咽前路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论:根据有无寰枢椎脱位或寰枕脱位可以将颅底凹陷症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这一分型方法对于正确认识两种不同类型颅底凹陷症的解剖学和临床特点,从而采取合理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