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目的观察验方柏枣宁心颗粒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佐匹克隆组)、B组(柏枣宁心颗粒组)、C(佐匹克隆+柏枣宁心颗粒)组,每组30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6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其睡眠质量进行评定。结果在治疗2周时,A、B、C组PSQI评分均值均有下降,与治疗前的PSQI评分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A组和C组下降较为明显,且与B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三组PSQI评分均值进一步下降,与基础值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B、C三组间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时,三组PSQI评分均值进一步下降。C组PSQI评分下降最为显著,与A、B两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服用佐匹克隆总量较A组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验方柏枣宁心颗粒治疗失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通窍活血颗粒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3组,每组20例,A组使用通窍活血颗粒与复方对乙酰氨基酚(Ⅱ)治疗;B组单用散利痛治疗;C组单用通窍活血颗粒剂治疗.治疗期间不合用其他止痛及镇静剂,现察12用.结果:在降低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方面,联合运用通窍活血颗粒...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感染所致婴幼儿喘息第一次发作时的疗效。方法:2004年5月~2006年5月因第一次轻中度喘息发作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哮喘中心住院治疗的患儿212例,入院后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空气压缩泵吸入万托林雾化液;治疗组在吸入万托林雾化液的基础上吸入布地奈德悬液。采用直接免疫法检测新鲜痰液标本中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FV)和副流感病毒(PIV);用RT-PCR法检测标本中的鼻病毒(RV)基因。采用UniCAP荧光酶系统进行过敏原过筛试验。收集患儿的出生史及特异性疾病的家族史。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单纯感染RSV或RV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同时比较单纯RSV感染患儿与单纯RV感染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治疗组中RV感染患儿与对照组中RV感染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治疗组中RSV感染患儿与对照组中RSV感染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结果:①治疗组单纯感染RSV或RV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6.71±1.79)天,对照组单纯感染RSV或RV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7.25±1.64)天,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RSV感染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7.25±1.86)天,RV感染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6.64±1.54)天,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RV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6.01±1.03)天,与对照组RV患儿平均住院时间〔(7.5±1.73)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组RSV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7.46±2.13)天,与对照组RSV患儿平均住院时间〔(7.06±1.61)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吸入治疗能缩短RV喘息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但对RSV喘息患儿的住院时间无影响。 相似文献
25.
不同年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确诊MPP的住院患儿11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将所有入选患儿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 3岁)20例、学龄前儿童组(3岁~)41例、学龄儿童组(6~15.2岁)51例。比较不同年龄段儿童MPP的临床表现、肺部体征、全胸片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婴幼儿组MPP患儿咳痰与喘息症状相对明显,发热多以低热为主,肺外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肺部体征较明显;学龄儿童组MPP患儿多表现为高热,干咳明显,多不伴喘息,肺外表现以皮损多见,肺部体征轻;学龄前组患儿临床表现介于两者之间。婴幼儿组、学龄前儿童组MPP患儿全胸片以支气管肺炎为主要表现,而学龄儿童全胸片以肺段实质浸润为主;婴幼儿组淋巴细胞计数高于学龄儿童组,学龄儿童组血CRP水平高于婴幼儿组。结论: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MPP临床特征不同,尤其是婴幼儿与学龄儿童之间差异更明显。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与孟鲁斯特治疗婴幼儿喘息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2年3月因婴幼儿喘息急性发作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患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布地奈德悬液吸入治疗,治疗组加用孟鲁斯特口服。比较两组患儿咳喘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分析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咳喘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显著差异(<0.05);布地奈德总有效率为84%,孟鲁斯特总有效率为86%,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差异(<0.05)。结论布地奈德与孟鲁斯特治疗婴幼儿喘息效果相近,孟鲁斯特可以代替皮质激素吸入治疗,作为婴幼儿喘息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8.
文章研究25-羟基维生素D-1α羟化酶CYP27B1与抗菌肽LL-37在细菌性支气管炎患儿的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收集2019年4月—2019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溧水分院住院的细菌性支气管炎患儿血清样本,其中急性细菌性支气管炎(ABB)患儿30例,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PBB)患儿30例,30例在本医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血清样本作为血清对照。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25-(OH)D3和1,25-(OH)2D3水平及CYP27B1、LL-37含量。结果显示,三组研究对象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ABB组及PBB组T淋巴细胞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研究对象25-(OH)D3水平比较(P>0.05);1,25-(OH)2D3水平ABB组和PBB组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鸡卵蛋白(OVA)致敏小鼠体内TH1/TH2平衡的变化,探讨减毒活菌卡介苗(BCG)对其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 方法所有实验小鼠被分为OVA致敏组(组1)、OVA致敏+BCG干预组(组2)及正常对照小组(组3),每组8只.第一组小鼠于第0天给予OVA10mg腹腔注射致敏.第二组小鼠在给予OVA腹腔注射的同时皮下注射BCG干预.第三组小鼠在第0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对照.全部实验小鼠于第14天处死,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测定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EOS)的个数.开腹取脾,制备脾单细胞悬液并培养48h,收集上清液.Elisa法测定上清液中的IL-4、IFN-γ的含量.结果致敏组小鼠BALF中的细胞总数较正常对照组增高,给予BCG干预后细胞总数与致敏组相比无明显变化.三组小鼠BALF中均未发现EOS.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致敏组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L-4水平增高、IFN-γ水平降低.经BCG干预后能提升IFN-γ水平,同时降低IL-4水平.结论致敏小鼠体内TH2细胞功能亢进.BCG干预后可以上调TH1细胞应答.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南京市溧水区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和情绪与行为的关系。 方法 2020年6—8月基于分层随机抽样,对南京市溧水区6个幼儿园的307名儿童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采集儿童的基本信息和睡眠状况;采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trength and Difficulty Questionnaire, SDQ)了解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发生情况,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问题对儿童情绪及行为问题的影响。 结果 307名研究对象中,睡眠障碍者95名(30.94%),起床时间在7:00后、就寝时间在21:00后、夜间睡眠时间<8 h者分别有233名(75.90%)、169名(55.05%)、104名(33.88%);SDQ困难总分(>17分)有29名(9.45%);有睡眠障碍、就寝时间在21:00后及睡眠时间<8 h的学龄前儿童困难总分(>17分)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睡眠障碍 (OR=3.613, 95%CI:1.217~6.314, P=0.013)、就寝时间晚于21:00(OR=1.611, 95%CI:1.031~2.467, P=0.038)、睡眠时间<8 h (OR=1.238, 95%CI:1.136~2.691, P=0.006)是学龄前儿童发生情绪及行为问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睡眠障碍、就寝时间晚于21:00和夜间睡眠时间<8 h增加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发生风险,特别是多动的发生,提示家长应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与成长环境,对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