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41.
目的:探讨江苏省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对医院经济运行的影响。方法:利用试点医院填写的调查表收集数据,分析改革前后药品综合差价率、医院收支结余、医院收入结构、人均费用的变化情况。结果:改革后药品毛利比上年同期同比下降87.42%,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重从45.45%下降到39.54%,医疗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重从33.83%上升到39.13%,医院收支结余亏损增长了3 166.69万元,门诊和住院个人支付费用水平t检验p值分别为0.113和0.275。结论:医院运行平稳,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程度降低,医院收入结构得到优化,患者个人费用负担没有明显增加,但医院收支结余亏损扩大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42.
目的:运用复杂网络技术探讨针灸辅助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建库至2021年1月31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针灸辅助IVF-ET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进行描述性分析,利用IBM SPSS Modeler 18.0 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SPSS 25.0 Ward聚类法对高频腧穴进行聚类分析,采用Gephi 0.9.2软件对腧穴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124篇临床研究文献,提取出187条腧穴处方,涉及91个腧穴,使用总频次1296次,其中三阴交使用频次最高。常选用任脉、脾经、胃经腧穴,以下肢部、胸腹部腧穴为主,重视特定穴的使用。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腧穴间相关性最高的是关元和子宫。复杂网络K-core层次分析发现关元,三阴交,血海,合谷,太冲,气海和子宫为针灸辅助IVF-ET的核心腧穴。结论:针灸辅助IVF-ET常选用任脉、脾经、胃经腧穴,特定穴多使用交会穴。选穴多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补益肝肾为原则,“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刺血疗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造模关节局部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0(IL-10)基因的相对表达及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探讨刺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刺血组。右踝关节腔注射尿酸钠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刺血组在右侧昆仑穴点刺放血,药物组以布洛芬灌胃治疗。评价造模关节肿胀程度,光镜下观察关节腔组织形态学改变,qPCR和焦磷酸测序检测大鼠造模关节局部软骨及其周围软组织IL-1β、IL-10的mRNA表达水平及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结果?与模型组、药物组比较,刺血组关节肿胀指数明显降低(P<0.01)。刺血疗法能减少关节腔内尿酸盐结晶沉积,抑制炎性细胞的侵润,改善关节滑膜的组织形态结构。与模型组比较,刺血组IL-1β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但IL-1β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与其mRNA表达不呈负相关。与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比较,刺血组IL-10 mRNA的相对表达量升高(P<0.01),IL-10平均甲基化率降低(P<0.05~0.01)。IL-10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其mRNA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899,P<0.01)。结论?刺血疗法通过DNA甲基化的表观遗传修饰调控IL-10基因表达可能是刺血疗法发挥抗炎效应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4.
目的:通过个案研究,分析职工对医院文化建设的认知度和满意度及影响因素,提出相关合理化建议以推进医院文化建设。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探讨南京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文化建设的实质及核心要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79份,调查对象中对医院文化的认知度和满意度总体得分分别为81.41±17.01和85.01±16.08分;对医院文化概念理解占比最高的是认为医院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单因素分析认为影响医院职工对医院文化认知度的因素有婚姻状况、就职时间、文化程度、职业岗位和职称;影响医院职工对医院文化满意度的因素有年龄、就职时间、文化程度和职称。结论:医院职工对医院文化建设的认知度和满意度均较高,应结合影响因素结果,以职工的需求及满意度为出发点,不断提升医疗机构文化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电针不同部位穴组的减肥效应特征及可能机制.方法 ①制作肥胖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按体重分层,利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成模型组、电针“三里/内庭”穴组和电针双侧“天枢/天枢”穴组.治疗结束后称重,取肾周脂肪、附睾脂肪计算脂体比,并测定外周血清瘦素、脂联素、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肽Y(NPY)和八肽胆囊收缩素含量(CCK-8).②大鼠按随机数字分为正常组,食物剥夺组(禁食24 h)、电针“三里/内庭”穴组和电针“天枢/天枢”穴组,用细胞外记录法记录下丘脑外侧区葡萄糖抑制性神经元(GI)的电活动.结果 ①肥胖大鼠体质量、瘦素、抵抗素、TNF-α、NPY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大鼠,脂联素和CCK-8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大鼠;②电针治疗后“三里/内庭”穴组和“天枢/天枢”穴组大鼠体重均明显减轻,瘦素、抵抗素、TNF-α和NPY含量明显下降,脂联素和CCK-8明显上升.其中,“天枢/天枢”穴组对脂联素的调整优于“三里/内庭”穴组;③电针“三里/内庭”穴组对食物剥夺大鼠GI神经元以抑制效应为主;“天枢/天枢”穴组效应不明确.结论 电针不同穴组在减重的同时,对脂肪组织-下丘脑通路有良性调整作用,并且电针不同部位穴组的减肥作用机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耳管灸干预措施下,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症状改善、总体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运用简单随机化、单盲的研究方法将61例神经性耳鸣患者分为耳管灸组和针刺组,其中耳管灸组31例,针刺组30例。以耳鸣残疾量表(THI)评分,耳鸣响度匹配,烦躁评估等级等为观察指标,评估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总体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耳管灸组总有效率为74.2%,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相当。耳管灸组和针刺组对THI评分、耳鸣响度匹配和烦躁评估等级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耳管灸治疗神经性耳鸣临床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THI量表评分、耳鸣响度及烦躁等级,与针刺疗法相比,两种治疗方法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47.
在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针灸国际化迎来重要契机,智能针灸医疗设备已从实验室进入临床.但目前的研究多着眼于优化针灸治疗技术而非革新针灸理论.国际范围内,传统针灸西化、特色淡化的现象较为严重,中国主导的针灸国际标准推行及传统针灸的专利保护刻不容缓.智能医疗设备将发挥媒介的作用,以标准化、高集成度的智能针灸设备推动传统针灸的...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电针对薄型子宫内膜模型大鼠蜕膜巨噬细胞极化水平的调节作用,以及电针对薄型子宫内膜的修复作用。方法 将60只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电针组针刺“关元”“、子宫”“、三阴交”,连续干预4个动情周期。干预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的动情周期;记录子宫中着床胚胎数量;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子宫形态和蜕膜化水平、内膜厚度、腺体及血管数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极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ficational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1,IGFBP-1)、分化簇86(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86,CD86)及分化簇206(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06,CD206)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相似文献   
49.
目的 以江苏省为例,了解居民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江苏省第六次卫生服务调查家庭健康调查表中的居民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多分类 logistic 回归方法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9 450例居民中,17.36%的居民已签约家庭医生服务,22.06% 的居民未签约,但知道家庭医生服务,60.58%的居民表示不知道家庭医生服务。logistic结果显示,居民的城乡类型、年龄、收入水平、患慢性病对是否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有影响(P<0.01);居民的婚姻状态、就业状况、收入水平、到医疗机构最快时间、健康状况评分对是否知道家庭医生服务有影响(P<0.01)。结论 需要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知晓度;聚焦重点人群,制定个性化服务策略;进一步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回顾和整理近20年针灸治疗卵巢早衰(POF)的研究成果与作用机制,为临床针灸治疗POF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集整理自1998年1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针灸治疗POF的文献,从选穴规律、治疗方法等方面归纳分析,阐述潜在的作用机制。结果:最终获得针灸治疗POF的临床文献26篇,阐释作用机制的实验类文献5篇。临床治疗卵巢早衰的辨证分型及使用频次前3位的腧穴分别为少阴病证(太溪、三阴交、关元穴),太阴病证(三阴交、足三里、次髎穴),厥阴病证(太冲、神庭、关元穴),少阴、厥阴兼证(三阴交、肝俞、肾俞穴),少阴、太阴兼证(脾俞、三阴交、足三里穴),冲任失调(关元、子宫、肓俞穴)。十四经经脉腧穴使用频率前5位的穴位由高到低依次为关元、肾俞、三阴交、中极、脾俞、太溪、肝俞。经外奇穴则以局部取穴为主。按经脉腧穴使用个数排序前5位的经脉由高到低依次为: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任脉、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选穴部位多分布在胸腹部、腰背部及下肢。临床方法多样,包含毫针刺、电针疗法、灸法、穴位埋线疗法等。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A)的功能,恢复性激素正常水平;改善卵巢、子宫的组织学形态;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调控系统,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卵巢早衰相关信号通路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等,达到治疗效果。结论:虽然针灸治疗卵巢早衰在临床上已取得一定疗效,但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却有限。从机制上阐明针灸治疗POF,可以指导临床实践。今后应规范临床路径,探究效应机制,通过设计科学严谨的实验,选取更为客观合理的评价体系,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