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凡德他尼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合成的一系列凡德他尼衍生物进行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的筛选,为寻找低毒高效的新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体外筛选采用均相时间分辨荧光(HTRF)法和磺酰罗丹明B(SRB)法分别进行激酶和细胞的筛选;采用经典的急性毒性实验方法,并建立移植人非小细胞肺癌H1975裸鼠模型评价其抗肿瘤活性。结果HTRF结果显示有6个活性较好的化合物(TY8115、TY8119、TY8122、TY8128、TY8129、TY8131),其中TY8115对VEGFR-2和EGFR抑制作用均好于凡德他尼;SRB结果显示这些活性化合物对选用的3种靶细胞(A431、H1975、A549)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TY8115的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最明显,且对非靶细胞(MDA.MB-231)生长影响很小;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TY8115没有表现出毒性反应;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显示TY8115对肺癌H1975具有疗效,75、150mg/kgTY8115对H1975的相对肿瘤增殖率分别为54.44%、39.54%。结论化合物TY8115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并且毒副作用小,具有发展成为一种新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芫花Daphne genkwa中的瑞香烷型二萜原酸酯类成分及其肿瘤细胞毒活性。方法 采用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谱学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评价化合物对NCI-H1975肺癌细胞株和SK-BR-3乳腺癌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从芫花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芫花酯甲(1)、芫花酯甲(2)、芫花酯丁(3)、芫花酯庚(4)、异芫花酯乙(5)、芫花酯乙(6)。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6对人乳腺癌SK-BR-3细胞株显示了较强的细胞毒活性,IC50值分别为217.1、172.6、170.2、809.4、83.7、61.6 nmol/L,而对肺癌NCI-H1975细胞株未显示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生物学特点及蓝激光成像结合放大内镜(BLI-ME)的诊断价值。
方法 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术病理确诊的255例早期胃癌病例纳入回顾性研究,包括33例手术前行BLI-ME精查者。依据日本胃癌学会2010年指南将胃癌病理组织学分为分化型和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比较分析其临床特点、内镜下特征、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情况及BLI-ME下的病变特点。
结果 255例早期胃癌中,男164例(63.31%),>40岁者242例(94.90%),分化型182例(71.37%),病变位于胃窦93例(36.47%),内镜下0-Ⅱc型92例(36.08%);发生淋巴结转移37例(14.51%),对比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率黏膜内癌明显低于黏膜下癌[5.04%(7/139)比25.86%(30/116),χ2=22.109,P=0.000],分化型癌明显低于未分化型癌[9.89%(18/182)比26.03%(19/73),χ2=10.938,P=0.002],病灶最大径≤2.0 cm明显低于>2.0 cm[9.88%(16/162)比22.58%(21/93),χ2=7.687,P=0.009]。33例行BLI-ME精查者中,分化型早期胃癌以FNP(13.64%,3/22)、ILL-1(59.09%,13/22)、ILL-2(22.73%,5/22)为主,未分化型早期胃癌可见ILL-2(45.45%,5/11)、CSP(54.55%,6/11)。
结论 早期胃癌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大多数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好发于胃窦部,内镜下形态以0-Ⅱc型居多。癌灶>2.0 cm或侵及黏膜下层,以及未分化型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临床行BLI-ME精查,对黏膜异常微血管形态及异常微腺管结构进行观察,有助于判断早期胃癌的病理分型。 相似文献
14.
异柠檬酸脱氢酶(IDH)1和2是细胞代谢的关键酶,参与多个生理过程。IDH突变(mIDH)在肿瘤发展中起关键或决定性作用,是胶质瘤药物开发的重要靶点。制药企业不断开发针对mIDH的抑制剂,Ivosidenib和Enasidenib已被FDA批准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并进一步开展针对胶质瘤的试验;Olutasidenib,Vorasidenib,NOA-16等正在进行Ⅰ/Ⅱ期临床试验;AGI-5198,GSK-321等止步于临床前研究。对这些小分子抑制剂和疫苗的临床前研究成果及临床试验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胶质瘤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测定高尿酸模型小鼠血浆中尿酸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并将其用于典型药物Lesinurad的降尿酸作用评价。方法 采用Laballiance Series III HPLC系统,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10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5%乙酸(10:90),等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L/min,检测波长为283 nm;应用建立的HPLC法测定小鼠ip给予250、500 mg/kg尿酸0.5、1.0、2.0 h后血浆中尿酸浓度;ig给予小鼠50、150 mg/kg Lesinurad 0.5 h后,ip 500 mg/kg尿酸制备模型,1 h后HPLC法测定血浆中尿酸浓度。结果 在建立的HPLC法中,血浆尿酸浓度在7.5~150 μg/mL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7),方法专属性、重复性、精密度、样品稳定性、回收率均符合生物样品检测指导原则规定。与对照组小鼠内源性血尿酸浓度比较,250 mg/kg剂量组在0.5 h血浆尿酸浓度显著升高(P<0.01),500 mg/kg组在0.5、1.0、2.0 h血浆尿酸浓度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50、150 mg/kg Lesinurad组血尿酸浓度均显著下降(P<0.05、0.01),且呈剂量相关性。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HPLC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小鼠血浆尿酸浓度测定及相关药物的药效评价,为小鼠高尿酸模型建立及后续降尿酸药物的筛选提供了快速可靠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合成吡咯并嘧啶类化合物并研究其抑制JAK3激酶的活性。方法以4-氯-7H-吡咯并[2,3-d]嘧啶为原料,经过取代、氨基脱保护和N-酰化反应合成两类(Ⅰa和Ⅰb)吡咯并嘧啶类化合物,经体外细胞试验测定其对JAK3激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设计并合成了8个新化合物,结构经1H-NMR和HR-MS确证。初步活性测试结果显示Ⅰa-1和Ⅰb-3对JAK3的抑制强度与阳性对照药tofacitinib相近。结论目标化合物对JAK3依赖的DAUDI细胞抑制活性较好,对非JAK3依赖的BT-20细胞抑制作用弱。 相似文献
17.
赤芝子实体中三萜酸类成分及其抗人乳腺癌SKBR3细胞增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赤芝Ganoderma lucidum子实体中三萜酸类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用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反相HPLC等方法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它们的化学结构,并进一步确定各化合物对乳腺癌SKBR3细胞的生物活性.结果 分离得到13个三萜酸类的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灵芝烯酸C(1)、灵芝酸C2 (2)、灵赤酸A(3)、灵芝酸G(4)、灵芝烯酸B(5)、灵芝酸B(6)、灵芝酸H(7)、灵芝烯酸A(8)、灵芝酸Ⅰ(9)、灵芝酸A (10)、灵芝烯酸K (11)、灵芝烯酸D(12)、灵芝酸D(13).化合物6在20 μmol/L浓度下对人乳腺癌细胞SK-BR-3的抑制率为40.3%.结论 化合物11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6对人乳腺癌细胞SK-BR-3显示了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他化合物在该浓度下未显示活性.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考察dapagliflozin及其衍生物与大鼠血浆蛋白的结合规律以及结合位点.[方法] 采用平衡透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浆蛋白结合率,选出代表性化合物与地西泮和华法林进行竞争性结合实验,利用对接计算进行结合位点的初步研究.[结果] dapagliflozin的蛋白结合率随着血浆比例的增加而增大,糖苷类化合物结构变化对蛋白结合率也有一定影响,地西泮和华法林对糖苷类化合物的蛋白结合影响较小,对接结果表明糖苷类化合物主要与白蛋白的第2个亚结构结合.[结论] dapagliflozin及其衍生物具有较高的血浆蛋白结合能力,可能结合在与华法林和地西泮不同的白蛋白结合位点,结构的变化可以一定程度改变蛋白结合率.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