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通过对角膜瓣厚度的临床观察,找出角膜刀与角膜瓣厚度的相关因素,从而确保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对在我院行LASIK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后追踪观察3~6个月,分为90刀组和110刀组,通过统计学处理找出90刀及110刀制作角膜瓣的厚度值。结果:90刀组的角膜瓣厚度值为(116.55±12.36)μm,110刀为(138.37±12.48)μm。结论:LASIK术中角膜瓣的厚度在理论上是固定的,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角膜瓣的厚度与理论值存在较大偏差,故提醒我们设计角膜切削深度时一定要结合本单位设备情况及术者的经验找出自己的角膜瓣厚度值.从而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分离性垂直偏斜 (dissociatedverticaldeviation ,DVD)多伴有先天性内斜视 ,也可与后天性内斜视或外斜视同时存在。外斜视矫正术后DVD现象完全消失较为少见 ,郭少山[1] 曾报道 2例。我院于 1 996~1 998年收治的 2例“外斜合并DVD”患者 ,经水平斜视矫正术后追踪观察 1年余 ,DVD现象完全消失。现将该病例报告如下。病例 1 :患者赵×× ,女 ,5岁。发现眼球向外偏斜 3年余。个人史与家族史无特殊。入院检查 :裸眼视力右 1 0 ,左 1 0。屈光状态 :右 +1 5 0DS =1 0 ,左 +1 5 0DS =1 0。眼位 :3 3cm交替外斜 -40 △ ,被遮盖眼呈上斜… 相似文献
13.
虹膜定位波前相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治疗中度近视的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虹膜定位波前相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IR—SUPER—LAsIK)治疗中度近视的临床效果及其预测性。方法:分别对经IR—SUPER—LASIK治疗术后1年的197例390只眼睛和常规LASIK治疗术后1年的195例390只眼睛进行临床效果分析判断。结果:IR—SUPER—LASIK和常规LASIK术前患者平均裸眼视力分别为(0.19±0.17)和(O.21±0.18)(P〉0.05),平均等效球镜屈光度分别为(-4.56±0.89)D和(-4.53±0.88)(P〉0.05);术后1年,患者平均裸眼视力IR—SUPER—LASIK为(1.10±0.16)。LASIK为(1.07±0.20)(P〈0.05)。结论:IR—SUPER—LASIK术治疗中度近视的疗效显著,预测性好。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调查内蒙古地区视疲劳的病因,为视疲劳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1-01/2014-12在我院就诊的视疲劳患者3502例,年龄7~50岁。按年龄分为4组:(1)7~20岁组712例;(2)21~30岁组603例;(3)31~40岁组694例;(4)41~50岁组1493例。检查其眼前后节、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电脑验光、主觉验光、水平聚散力、远近隐斜、集合近点、调节性辐辏/调节值、调节灵敏度、相对调节、调节幅度、调节反应,分析视疲劳的原因。将视疲劳患者病因先进行Kruskal-wallis H检验,再采用Nemenyi法进行检验组间比较。结果:视疲劳患者3502例其病因依次是:眼部相关疾病(49.37%),屈光不正(23.36%)、调节与辐辏功能障碍(21.70%)、眼外肌功能障碍(5.57%)。将4组不同病因患病率进行Kruskal-wallis H检验,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各组间患病率进行Nemenyi组间比较,眼外肌功能与眼部相关疾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疲劳常见病因依次是眼部相关疾病、屈光不正、调节与辐辏功能障碍、眼外肌功能与障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球面与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对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患者46例(46眼)随机分为两组.非球面组23例(23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球面组23例(23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术后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对比敏感度(CS)及波前像差均方根(RMS)值.结果 非球面组BCVA为4.5±0.12,球面组BCVA为4.3±0.1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1,P>0.05).非球面组在夜视(3.0 c/d、6.0 c/d)及夜视加周边眩光(1.5 c/d、3.0 c/d、6.0 c/d)条件下,对比敏感度值明显优于球面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瞳孔直径5.0 mm状态下,非球面组的球差、第四阶像差、第五阶像差、第六阶像差及总体高阶像差均明显低于球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可以减少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患者术后的高阶相差尤其是球差,提高对比敏感度,具有比球面人工晶状体更佳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Wavescan波前像差分析仪检查和分析虹膜定位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前后波前像差的改变与视觉质量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66例(130眼)行虹膜定位波前像差手术的病人。分别于术后1d、1周和1、3、6个月检查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及满意度调查,术后3个月行波前像差检查。结果: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为1.02±0.13,术后6个月平均UCVA为1.06±0.14,术后6个月平均UCVA较术前平均BCVA高(P〈0.05),视觉质量满意度为96.92%。术后总体像差均方根值(root of mean square of general aberration,RMSg)明显减小(P〈0.01),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oot of mean square of higher aberration,RMSh)增大(P〈0.01),高阶像差所占的百分比(Hiorder)增大(P〈0.01)。C4减小(P〈0.01),C7增大(P〈0.05),C12增大(P〈0.01),三叶草差Z33减小,C8增大。结论:虹膜定位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Zernike函数C7、C12增大与术后视觉质量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至2010年青少年近视患者246例(482只眼).根据矫正屈光不正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角膜塑形镜组(A组)、普通框架眼镜组(B组).两组患者戴镜后1d、1周、1个月、6个月、12个月、2年随访,观察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 A组病例戴镜1个月后裸眼视力达到最佳并稳定,B组病例矫正视力均能达到1.0.A组病例戴镜1年及2年后眼轴长度较戴镜前增长,分别为0.18±0.19mm及0.21±0.21mm,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例戴镜1年及2年后眼轴长度较戴镜前增长分别为0.98±0.29mm及1.12±0.27mm,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经戴镜满2年者停戴2周后查近视屈光度,平均每年增加0.26±0.31D,B组病例戴镜满2年后查屈光度,平均每年近视增加1.22±0.24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戴镜前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近视效果确切、安全有效,可以有效控制近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