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20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全反式维甲酸、13-顺式维甲酸和9-顺式维甲酸浓度。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C18柱(4.6mm×250mm,5μm);柱温为室温。流动相A:甲醇;流动相B:0.01mol/L醋酸钠缓冲液(pH=5.7),梯度洗脱,流速1ml/min;检测波长340nm。结果全反式维甲酸、13-顺式维甲酸和9-顺式维甲酸血药浓度在1~200ng/m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比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浓度为0.5ng/ml。全反式维甲酸方法回收率为97.22%~108.80%,日内RSD≤8.24%,日间RSD≤11.34%;13-顺式维甲酸方法回收率为98.62%~104.80%,日内RSD≤8.02%,日间RSD≤11.70%;9-顺式维甲酸方法回收率为97.74%~102.24%,日内RSD≤7.72%,日间RSD≤9.17%。结论本方法简单、快速、灵敏、重现性好,适用于全反式维甲酸、13-顺式维甲酸和9-顺式维甲酸临床血药浓度监测及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82.
血液感染常见病原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真菌性血液感染常见病原真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状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用WHONET5统计软件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导致真菌性血液感染的病原真菌的菌群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状况。结果从血液标本共分离出94株病原真菌,其中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的分离率分别为25.5%,22.1%,19.1%,19.1%。4种主要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及5-氟胞嘧啶的总的敏感性最高分别为96.8%,100%,对氟康唑的总的敏感率为87.2%,对伊曲康唑的总的敏感率最低仅为51.1%。结论应重视对血液真菌感染患者的检测及合理用药以有效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药物咨询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确诊的高血压患者经药物咨询进行治疗患者(观察组)和常规治疗患者(对照组)各80例,3个月后考察两组患者依从性的变化。结果纳入研究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佳者分别为20%及21.2%,两组无明显差异,1个月及3个月后观察组依从性佳者分别上升至42.5%及57.6%,对照组分别为22.5%及23.7%,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在1个月及3个月时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开展包括药物咨询在内的全方位的药学服务,让药师成为药物治疗的服务主体,在提高病人用药依从性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4.
血培养分离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2002-2005年血培养分离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用WHONET 5.1软件对2002-2005年血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革兰阴性菌是导致血液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在2002-2004年稳居病原菌的前3位,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等也是导致血液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对革兰阳性球菌总的敏感率最高,亚胺培南和头孢吡肟对革兰阴性杆菌总的敏感率最高。结论应加强血液感染患者血液中的病原菌检测。  相似文献   
85.
山茱萸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介绍山莱萸化学成分环烯醚萜类化舍物、山茱萸多糖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查阅相关文献报道,对山菜萸抗炎免疫、抗菌、降血糖、抗休克、抗氧化等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山莱萸有明显的免疫抑制活性,对肾阳虚动物模型生命质量及多个脏器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6.
唐蕾 《中国疗养医学》2011,20(9):783-784
目的观察点式直线偏振光疼痛治疗仪并超短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种物理治疗1次/d,10次为一疗程。结果经过1个疗程治疗,72例患者痊愈率59.7%,好转率37.5%,总有效率97.2%。结论运用两种物理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满意,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7.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骨外科常用的一项矫形手术,临床上多用于治疗严重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等骨疾患。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者多在60岁以上,多数患者年老体弱、机体脏器功能低下,术后恢复较慢。循证护理也称实证护理,是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及患者的需求相结合、获取实证,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最终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护理模式[1]  相似文献   
88.
唐蕾 《中国疗养医学》2014,(10):919-920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配合超短波、穴位注射治疗慢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56例患有慢性鼻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采用针灸疗法配合超短波、穴位注射治疗慢性鼻炎,10 d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迎香穴穴位注射法:维生素B121 mL,维丁胶性钙1 mL,每侧迎香穴注入药液1 mL,隔日注射1次,5次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疗法配合超短波、穴位注射治疗慢性鼻炎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黄芩苷是否通过上调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H19表达来减轻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诱导的PC12细胞神经毒性。方法 分别采用0.5、0.75、1、2 mmol/L MPP+和10、20、50和70 μmol/L黄芩苷作用PC12细胞,后续试验使用水平分别选择0.75 mmol/L MPP+和50 μmol/L黄芩苷; 以0.75 mmol/L MPP+损伤PC12细胞,体外模拟帕金森病,并加入黄芩苷;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进行细胞活力测定,Annexin V-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isomer,FITC)/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双染法进行凋亡定量分析,蛋白质印迹分析(Western blot)检测Pro-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3,Cleaved-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wkmia-2,Bcl-2)蛋白和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的相对表达水平,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进行lncRNA H19的相对表达水平检测; 在PC12细胞中转染lncRNA H19小干扰RNA(lncRNA H19 siRNA,si-H19),并加入MPP+和黄芩苷,考察PC12细胞增殖、凋亡等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PP+降低PC12细胞的存活率、Bcl-2蛋白、lncRNA H19相对表达水平,提高PC12细胞的凋亡率、Cleaved-caspase-3,Bax蛋白相对表达水平(P<0.05),而Pro-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MPP+组比较,黄芩苷显著提高MPP+诱导的PC12细胞的存活率、Bcl-2蛋白、lncRNA H19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C12细胞的凋亡率、Cleaved-caspase-3,Bax蛋白相对表达水平(P<0.05),而Pro-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转染si-H19后黄芩苷和MPP+诱导的PC12细胞的存活率、Bcl-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C12细胞的凋亡率、Cleaved-caspase-3,Bax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而Pro-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黄芩苷上调lncRNA H19表达,提高MPP+诱导的PC12细胞活力和降低其凋亡,减轻MPP+诱导的PC12细胞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90.
目的 分析舟山海岛地区远洋船员感染HBV的影响因素,为该地区乙型肝炎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选择2011年7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在舟山医院进行体检且HBsAg指标阳性的453名远洋船员作为感染组.按照1:1选择以年龄±2岁、同工种且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测全阴者进行匹配,设立453名对照,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是感染HBV的保护因素(OR=0.507,x2=11.339,P<0.05),而饮用生水和出国劳务是感染HBV的危险因素(OR=1.471、2.215,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是海岛船员感染乙型肝炎的保护因素(OR=0.523,x2=10.150,95%CI:0.351~0.779),出国劳务史是海岛远洋船员感染乙型肝炎的危险因素(OR=1.992,x2=5.000,95%CI:1.089~3.646).结论 出国劳务史是海岛船员感染乙型肝炎的主要危险因素,乙肝疫苗接种史是HBV感染的保护因素,应强化远洋船员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并加强远洋船员的安全性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