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糖尿病胃轻瘫(DGP)是糖尿病在消化系统中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据统计糖尿病病史患者中75%合并有胃轻瘫,出现一系列以胃动力低下、胃排空延迟、胃节律紊乱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症候群,多见有厌食、嗳气、恶心呕吐、上腹胀满、上腹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2.
目的以针灸气街理论为指导,观察针刺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皮质醇(COR)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CF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观察组针刺人迎、风府、百会;对照组采用5%葡萄糖250mL加参麦注射液20mL静脉输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FS患者ACTH及COR水平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ACTH及COR水平均有上升,治疗后观察组血ATCH为(51.08±24.29)pg/mL、COR(336.86±242.72)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能提高气阴两虚型CFS患者血ATCH、COR水平,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麦注射液。  相似文献   
53.
目的分析针刺与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调查500例系统接受针刺及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的脑性瘫痪患儿治疗前后及3个月后随访时发育商(DQ)、粗大运动功能量表数值(GMFM)及有效率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及随访后DQ及治疗后GMFM各分区数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胎龄<32周组患儿临床疗效低于胎龄<37周及足月儿组(P<0.001);年龄<1 a组患儿临床疗效高于<3 a组及>3 a组(P<0.01)。结论针刺与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可提高脑性瘫痪患儿的语言、运动、认知功能,促进神经功能重建;其康复治疗开始年龄越小,疗效越明显;胎龄越小,患儿运动功能障碍程度越重,疗效越差。  相似文献   
54.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探讨浮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abse;AMED;Nature;Science on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资源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等。检索时间限定建库至2017年4月,查找浮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随机/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者独立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共770例患者。浮针治疗肩手综合征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相对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更高;浮针治疗肩手综合征在降低SHSS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浮针治疗肩手综合征在升高FMA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浮针治疗肩手综合征在降低VAS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浮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该结论的证据质量等级不高,故该研究结论需谨慎对待,需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来支持和印证所得出的结果。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躁狂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及研究针刺对其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MMPM)建立躁狂模型,并对其四神针、内关、三阴交进行针刺治疗干预,与丙戊酸钠灌胃进行对比,用旷场实验和睡眠潜伏期进行观测评定。结果:模型组大鼠存在容易激惹、攻击性较强等躁狂表现,穴位组和丙戊酸钠组均能改善各项评测成绩。结论:针刺能有效缓解躁狂模型大鼠的症状。  相似文献   
56.
57.
谭汉添  唐纯志 《河南中医》2016,(9):1528-1530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补阳还五汤对全脑缺血大鼠脑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体质量100~120(113.25±12.25)g,随机选取8只作为正常组,应用正常饲料喂养。30 d后随机选取8只作为假手术组(不阻断动脉),其余大鼠用来制备全脑缺血模型。随机选取造模成功大鼠80只分为模型组、汤剂组、针药组、脑心通组,每组20只。造模后,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10 m L·kg-1的质量分量0.9%生理盐水灌药,汤剂组给予浓度为1.496 g·m L-1的10 m L·kg-1补阳还五汤原方汤剂灌药,针药组给予浓度为1.496 g·m L-1的10 m L·kg-1补阳还五汤原方汤剂灌药后实施针刺治疗,脑心通组给予浓度为0.050 g·m L-1的10 m L·kg-1脑心通胶囊的水溶液灌药。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汤剂组、针药组、脑心通组大鼠ATP、ADP含量均明显下降,而AMP、GLUT1、GLUP3含量均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汤剂组、针药组、脑心通组大鼠ATP、ADP、GLUT1、GLUP3含量均明显上升,而AMP含量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汤剂组比较,针药组大鼠ATP、ADP、GLUT1、GLUP3含量均明显上升,而AMP含量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补阳还五汤可显著提高全脑缺血大鼠ATP、ADP、GLUT1、GLUP3含量,降低AMP含量,对脑能量代谢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疗法对实验性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腺组织结构及相关脏器系数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乳癣消组、穴位敷贴组,每组10只.采用雌激素诱导法制作大鼠实验性乳腺增生模型,用中药穴位敷贴,并与正常组、模型组、乳癣消组比较.结果:各组大鼠实验前后体重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各组大鼠实验结束后乳房直径和乳头高度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模型组增长明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乳癖消组、穴位敷贴组的增长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镜下,穴位敷贴组乳腺导管上皮排列基本规则,腺泡数量以及腔内分泌物未见明显增多,腺泡、导管管腔未见明显扩大.与模型组比,导管上皮层数明显减少,排列较为规则,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小叶腺泡数明显减少,穴位敷贴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脏器系数,与模型组相比,穴位敷贴组和乳癖消组子宫系数均显著减少(P<0.01),穴位敷贴组与乳癖消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穴位敷贴组与空白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脾脏系数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穴位敷贴组和乳癣消组则显著增加(P<0.01),穴位敷贴组比乳癖消组效果更优(P<0.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胸腺系数显著减少(P<0.01),穴位敷贴组和乳癖消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而穴位敷贴组与乳癖消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中药物穴位敷贴治疗后大鼠乳腺增生程度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相似文献   
59.
肝阳上亢证的血清学及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肝阳上亢证的血清钙、红细胞膜 ATP酶活性及胞内钙、钠离子浓度的变化。分成 3组 ,即肝阳上亢证组、肝肾阴虚证组及健康对照组。分别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钙 ,连续自动测定法检测红细胞膜 ATP酶活性 ,胞内 Na+ 、Ca2 + 浓度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结果 ,肝阳上亢证组的血清钙与其它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红细胞膜 ATP酶的活性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及肝肾阴虚证组 ,而胞内 Na+、Ca2 +浓度则明显高于其它二组。红细胞膜内 ATP酶活性降低 ,而胞内 Na+ 、Ca2 + 浓度增高 ,可能是肝阳上亢证患者血管紧张度增高的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0.
[目的] 观察"通督调神固本"电针法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血浆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成年健康SD 大鼠 (SPF 级)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电针组9只(电针治疗,取百会、大椎、脾俞、肾俞穴)、西药组8只 (尼莫通治疗,剂量为 12mg/kg) 和模型组8只(不作治疗).采用改良的四血管阻断法复制VD模型,Morris 水迷宫法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 ET 含量.[结果] 模型大鼠血浆 ET 含量显著性升高(P<0.01),其学习记忆能力表现出明显的障碍,在水迷宫实验中,其逃避潜伏期显著性延长(P<0.01),在原平台象限跨越平台次数与其他3个象限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电针组、西药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性缩短(P<0.01),相同时间内跨越原平台次数显著性多于其他3个象限(P<0.01),并可使血浆ET含量显著性降低(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督调神固本"电针法治疗VD的作用可能与其调节血浆ET含量,有效提高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