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9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内关穴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运用功能性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技术,研究内关穴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对不同脑功能区激活的异同。方法:7例青年志愿者分别接受内关穴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并进行功能性磁共振脑部扫描。统计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状态下脑部各感兴趣区的激活概率、激活点数、激活强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内关穴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对左右不同脑区的激活概率、激活点数和激活强度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有趋势表明,常规针刺对双侧颞叶和左侧枕叶、右侧小脑有相对集中的激活,皮部浅刺对右侧枕叶、左侧小脑有相对集中的激活。结论:内关穴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对不同脑部功能区激活无显著性差异,但表现有常规针刺更能激活双侧颞叶的趋势。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中频脉冲电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斜方肌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采用视觉模拟测试表(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及表面电极肌电图(s EMG)为临床评价指标,将65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腹针加中频组(治疗组)33例和单纯中频组(对照组)32例,观察第1次即刻针刺后及针刺1个疗程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即刻针刺及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缓解疼痛及提高斜方肌抗疲劳能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即刻治疗效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疗法结合中频脉冲电治疗能更好地缓解颈型颈椎病患者颈肩部疼痛症状,并可提高斜方肌抗疲劳能力,且即刻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23.
针刺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针刺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黑质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末端标记法检测针刺治疗前后PD模型大鼠黑质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 针刺治疗能明显抑制PD模型大鼠黑质神经细胞凋亡,其作用和美多巴近似。结论 针刺治疗PD可能是通过抑制中脑黑质神经细胞凋亡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24.
穴位敷贴对哮喘豚鼠血清E、P选择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治疗哮喘的机理。方法:将40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穴位敷贴组、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处理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E、P选择素水平。结果:模型组豚鼠血清E、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穴位敷贴组和地塞米松组血清E、P选择素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穴位敷贴可明显降低哮喘豚鼠血清E、P选择素的水平,这可能是其治疗哮喘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5.
<正>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由多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复杂的、不断进展的独立疾病,可导致心、脑、肾等多个重要器官功能与结构的改变[1]。高血压不仅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且并发症多而复杂,其治疗需要耗费大量医疗资源,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针灸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疗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效果明显、操作简便,且无毒副作用。现笔者将近年来针灸治疗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6.
ObjectiveTo explore whether auricular concha eletroacupuncture (ACEA) is effective in regulating lipid-lipoprotein metabolism in rats submitted to cold stress.MethodsThirty-six adult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placed in four groups(9 rats in each group), the rats in three groups of which were submitted to cold stress for fourteen days, the last one of which was a control group. After the cold stress process, in those three groups, the rats of one group were with no treatment (stress only), two were treated with either ACEA or auricular margin eletroacupuncture (AMEA) repeated for fourteen days. On the 14th day, all the rats were sacrificed after all experimental procedure for blood sampling. Blood glucose, triglycerides (TG), total cholesterol (TC),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an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levels were tested by using the collected serum. Plasma lecithin-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 (LCAT) was measured with ELISA kit.ResultsACEA down-regulated the TG level (P < 0.05) and LDL-C level (P < 0.05), and up-regulated HDL-C level (P < 0.05) and LACT level (P < 0.05). AMEA did not regulate the bio-markers.ConclusionACEA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lipid-lipoprotein metabolism in rats submitted to cold stress.  相似文献   
27.
回顾了近10余年来在国际期刊发表的针刺干预抑郁症的相关研究文献,探讨针刺治疗抑郁的临床和机制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与发展方向。资料显示,针刺干预抑郁具有肯定的疗效与独特的优势,针刺干预抑郁症的研究在近些年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在HPA轴、神经递质、信号通路、炎症反应和基因表达等方面。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针刺对抑郁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3种针刺取穴方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疗效持续性。方法:将97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俞募穴配伍组、合穴配伍组和合募俞配伍组。俞募穴配伍组取双侧天枢、大肠俞;合穴配伍组取双侧曲池、上巨虚;合募俞配伍组左右交替取单侧曲池、上巨虚、天枢、大肠俞。3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3组在基线期、治疗后2周、4周、8周随访期周排便次数、粪便性状、排便费力程度。结果:3组患者的周排便次数、粪便性状、排便费力程度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合募俞配伍组临床疗效及疗效持续性优于俞募穴配伍组及合穴配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合、募、俞穴配伍治疗功能性便秘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且疗效更具有持续性,为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浮针配合面部主动再灌注活动对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60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浮针配合面部主动再灌注活动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每周3次,1个月为1个疗程,2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House-Brach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HB分级)以及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综合评分,并评定疗效。【结果】(1)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的HB分级评分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对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评分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配合面部主动再灌注活动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能更好地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坠刺法配合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疗效,以探索规范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将65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试验组给予坠刺法配合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及面肌痉挛强度的改善情况。【结果】(1)治疗1个疗程后,试验组的愈显率为84.8%,对照组为62.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面肌痉挛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试验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坠刺法配合镇肝熄风汤加减及卡马西平治疗均能有效改善面肌痉挛的症状,但坠刺法配合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的优势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