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对正常结肠粘膜上皮,结肠上皮增生样息肉,结肠上皮腺瘤和结肠腺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评估.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DO-7,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方法,对7例结肠增生性息肉、59例结肠腺瘤(26例管状腺瘤、13例混合状腺瘤、20例绒毛腺瘤)和30例结肠腺癌组织中P53蛋白进行标记.结果 正常结肠上皮及增生性息肉组织中P53蛋白标记阴性.结肠腺瘤和结肠腺癌组织中P53表达阳性率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肠癌中P53阳性率达56.67%,并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及临床Dukes分期有关,分化程度越高,P53表达率越低.Dukes A期结肠癌P53表达率明显低于Dukes D期(P<0.05).结肠癌存活率随着P53阳性率和阳性标记范围的增加而降低.标记范围大于60%者存活率明显低于标记范围小于25%者(P<0.05).这也符合临床中Dukes D期患者5 a存活率明显低于Dukes A期患者的现象.在结肠腺瘤中,P53阳性率与腺瘤的大小和是否伴有异型增生有关,腺瘤直径≥20 mm者阳性率明显高于直径<10 mm者(P<0.05).P53蛋白表达随异型增生程度的增加而增加,重度异型增生和息肉癌变组织中P53阳性率明显高于轻度异型增生腺瘤(P<0.05,P<0.05).在3种类型腺瘤中,绒毛状腺瘤阳性率最高(55%).结论 结肠癌分化程度越低,P53阳性率越高,Dukes分期越差,5 a存活率越低.结肠腺瘤直径越大,异型增生程度越高,P53阳性率也越高.因此,P53表达可以做为判断结肠癌愈后的一个重要指标,也可做为预测腺瘤恶变倾象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2.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已有资料表明,我国现有慢性乙肝患者约2800万人[1]。根据本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脉舌象分析,属中医的黄疸、胁痛、痞积、膨胀等病症范畴,临床表现复杂。本文就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西医临床分类、病毒指标三者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以供临床参考。1 临床资料11 病例来源 120例患者系1996年7月~1999年7月门诊和住院病例。其中男性90例,女性30例;年龄14~65岁,平均年龄3008岁。合并肝硬化31例。12 中医辨证分型 按照第6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标准及中医辨证基本原则分型[2],本组病例分…  相似文献   
43.
目的评估内镜下微量射频技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安全性,从改善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用药情况、食管炎分级等多方面探讨微量射频技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10年3月接受微量射频治疗的9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6—32个月的随访研究,选择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时的胃食管反流症状积分(GERD—HRQL)、症状控制满意度、药物使用情况、食管炎程度。结果微量射频治疗后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发作明显减轻,63例(70.0%)2个月内明显减轻,15例(16.7%)在2~6个月内减轻,8例(8.9%)6个月以后明显减轻,4例(4.4%)未显示改变。GERD—HRQL积分由治疗前的(25.6±9.0),降至(7.3±4.1)(治疗后6个月,P〈0.01)和(8.1±3.9)(治疗后12个月,P〈0.01);烧心积分由治疗前的(3.3±1.3),降至(1.2±1.1)(P〈0.05);治疗前仅31.1%的患者对药物控制症状的程度感到满意,而微量射频治疗后,86.7%的患者对症状的控制感到满意;治疗后12个月,患者满意度积分由治疗前的1.4升至4.0(P〈0.01)。射频治疗前,100.0%的患者需要使用PPI控制症状,其中有67.8%的患者需要PPI与2种或2种以上的其他药物合用,治疗后6个月,69例(76.7%)的患者不需服用PPI,或仅按需服用抗酸药或少量H2受体拮抗剂。术前41例有明确食管炎的患者,术后6个月,33例患者(80.5%)已无炎症改变,8例(19.5%)患者仍为A级轻度炎症。结论微量射频治疗技术可以显著改善胃食管反流症状,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显著减少PPI的用量,减轻食管炎的程度。该项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微创、安全、有效、副作用少、恢复快等特点,易被患者接受。微量射频治疗技术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4.
纤维板层型肝细胞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板层型肝细胞癌是肝细胞癌的一种少见组织学类型,病因尚不清楚,本阐述了该病特点及近年来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5.
牛天天  唐红卫 《武警医学》2015,26(6):576-579
 目的 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益生菌用于治疗重度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的效果。方法 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全面查找益生菌治疗SAP的文献,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用RevMan5.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共有SAP患者65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病死率(RR=1.29, 95% CI:0.77~2.16,P=0.33)、多器官衰竭发生率(RR=0.81, 95%CI:0.52~1.24,P=0.33)、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RR=0.72, 95%CI:0.37~1.39,P=0.33)及抗生素使用率(RR=0.89, 95% CI:0.71~1.10,P=0.28)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在胰腺脓肿发生率(RR=0.53, 95% CI:0.28~0.98,P=0.04)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益生菌不能降低SAP患者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多器官衰竭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和病死率,但可能降低胰腺脓肿发生率。  相似文献   
46.
胃肠道不仅仅有消化吸收功能,还有“第二大脑”(“腹脑”)的称谓,以及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和免疫功能。胃肠道存在着人体是最复杂的次级神经指挥系统,构成胃肠道的指挥中心,具有独立的起博、信息处理、发号指令的功能。[编按]  相似文献   
47.
毒蛇咬伤203例救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蛇咬伤在我国南方农村比较常见,由于我县森林覆盖率高,是一个林业大县,且气候温和,适合蛇类生长繁殖,许多农民常年野外作业,近年来捕蛇者亦明显增多,毒蛇咬伤已成为我院夏秋季常见的急诊之一,伤者往往病情重,如治疗不及时,致残、致死率高。我院采用以抗蛇毒血清为主的综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积累了经验。现将我院2000年3月-2005年9月收治的毒蛇咬伤患者203例救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8.
患者女性,36岁。患者于10余天前进食涮羊肉后出现上腹部较剧烈疼痛。当地医院以急性胰腺炎治疗13天后转入我院。体检:体温36.5℃,血压12/8kPa,皮肤粘膜无黄染、瘀斑,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软,左上腹部压痛(++),脐周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肝脾未触及。化验检查:当地医院血淀粉酶512U/L,尿淀粉酶270U/L,转入我院复查血淀粉酶194U/L(正常值0~200U/L),尿淀粉酶816U/L(正常值0~1000U/L),白细胞5.3G/L,淋巴45%,中性55%,血红蛋白115g/…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e抗原系统与HBVDNA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方法检测HBVDNA,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e抗原系统。结果:HBeAg(+)的乙肝病人HBVDNA阳性率89.19%,抗HBe(+)的乙肝病人HBVDNA阳性率60%,HBeAg及抗HBe均阴性的乙肝病人HBVDNA阳性率43.75%,HBeAg(+)的各型乙肝HBVDNA阳性率无明显差别(P>0.05),抗HBe(+)的各型乙肝以慢性中重度乙型肝炎患者HBVDNA检出率最高(75%)。结论:HBVDNA阳性率与乙肝感染类型无关,而与e抗原系统存在状态有关,HBeAg和抗HBe均阴性的患者中也有43.75%的病人有DNA复制。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人甲状腺癌组织血管内皮标记物CD3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EnVision)检测68例人甲状腺癌组织CD34和VEGF的表达,并对CD34表达阳性血管进行MVD计数,对VEGF表达阳性血管进行半定量计数,结合甲状腺癌的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68例甲状腺癌组织中,有50例VEGF表达,阳性率为74%.甲状腺癌组织VEGF阳性组的MVD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VEGF阳性和MVD在甲状腺癌中明显增高,VEGF阳性表达对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