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进一步探讨细胞免疫在流行性出血热发病中的作用,作者以汉坦病毒76/118株感染NIH品系无胸腺裸鼠,对其致病情况,进行初步研究。 NIH系裸鼠(nu/nu)由本校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系1983年9月引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属SPF级动物。裸鼠及其同窝表型正常鼠(PNLM)共31只(其中裸鼠21只),21d龄,雌雄  相似文献   
32.
健康树鼩肠道致病菌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鼩(Tupaia belangeri)盛产于我国西南地区,具有容易捕获、价廉、使用方便等优点,近年来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实验动物。为了充分利用树鼩开展生物医学研究,查清其肠道带菌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树鼩的肠道菌丛,目前国内外尚无报道。我们对164只树鼩的粪便进行了部份肠道致病菌的分离和鉴定。材料和方法一、动物:本实验所有树鼩(164只)均系1985年9~10月捕自云南省禄劝县。(?)66只,(?)98只。体重77~136克。按成年树鼩体重120~130克为准,将其分为成年树鼩和幼树鼩两个实验组。捕送实验室  相似文献   
33.
近来对习惯性流产患者应用皮内注射丈夫淋巴细胞的免疫疗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其作用机  相似文献   
34.
白头翁体外抗肿瘤实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蔡鹰  唐永明  梁秉文 《中草药》1999,30(6):441-443
通过活细胞计数法、MTT法、集落形成试验,研究了白头翁水提注(PWE)和醇提液(PAE)的体外抗肿瘤作用。结果:活细胞计数表明PWE对7721、Hela、MKN-45细胞株72hIC50分别为0.88、0.28、0.86mg/mL,PAE5mg/mL对3种细胞48h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8.7%、89.5%、58.9%;PWE对3种细胞降解MTT IC50值分别为0.82、0.60、0.81mg/mL  相似文献   
35.
急性肾衰是EHF的一个特征性表现,是本病免疫病理损害所致全身性病变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本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一、肾衰的预见性治疗 1.病原治疗:现已证明EHF病毒对宿主脏器组织直接感染侵袭以及由此引起的免疫调节紊乱和免疫病理损伤,是EHF发病的两大主要因素。临床实践证明,早期应用抗病毒  相似文献   
36.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NK和K细胞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Hela细胞作为靶细胞,选用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法,检测53例流行性出血热(EHF)不同病期和病型的住院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自然杀伤(NK)和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ADCC)活性,并将其与淋巴细胞亚群数,HLA-DR和Tac表达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用于推断患者体内NK和ADCC活性水平。结果表明EHF病人体内ADCC活性呈亢进状态。提示ADCC参与疾病的免疫病理损伤和疾病的自限性过程。疾病早期NK活性低于正常,随疾病的发展,NK细胞活性可迅速升高,并高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37.
徐萍  唐永明 《东南国防医药》2009,11(6):518-519,522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表达。方法采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结果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达91%。正常胃黏膜组织中未检出端粒酶活性。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1)。胃癌组织不同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端粒酶参与各型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的发生,在胃癌组织中高度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有助于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8.
总结了1例眼睑鳞状细胞皮脂腺癌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根据住院期间出现的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并实施,密切观察患者心理及病情变化,加强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经过45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薄氏腹针疗法对脊髓损伤性尿潴留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随机将24例观察病例,分为腹针组,对照组。腹针组予薄氏腹针取穴治疗,对照组子电针八醪、会阳穴。结果:腹针组总有效率为92.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腹针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薄氏腹针疗法对脊髓损伤性尿潴留具有积极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0.
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恶性肿瘤的端粒酶活性表达不同于正常的体细胞,肿瘤细胞的过度生长可能与端粒酶激活有关。我们采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检测胃癌、癌前病变组织及正常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探讨端粒酶对胃癌尤其是对早期胃癌的临床诊断价值。一、材料与方法1.组织标本:胃镜下胃粘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