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2篇
中国医学   5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对比研究硫酸羟氯喹与路氏润燥汤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口干症状的疗效。方法平均将116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润燥汤辨证加减治疗,对照组服用硫酸羟氯喹片,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每月口干症状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表症状评分、实验室检测指标改善情况及安全性指标。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治疗组口干症状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室指标虽有改善,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3个月后口干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路氏润燥汤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口干症状的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满意,且安全可靠,但对非刺激性混合唾液流率、血清免疫球蛋白、类风湿因子及血沉改善疗效不明显。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KOA)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炎症指标及高频超声影像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依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膝骨关节炎患者辨证分为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气血虚弱证5个证型,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炎症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高频超声影像改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207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其中湿热痹阻证71例,肝肾亏虚证60例,寒湿痹阻证31例,痰瘀痹阻证28例,气血虚弱证17例。湿热痹阻证的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其他4种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的红细胞沉降率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4种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较肝肾亏虚证滑膜血流信号阳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滑膜增生评分较其他4个证型高(P<0.05)。寒湿痹阻证和湿热痹阻证患者较肝肾亏虚证和气血亏虚证患者关节积液阳性率及超声影像改变更多。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以湿热痹阻证和肝肾亏虚证为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23.
脂肪肝系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蓄积过多的病理状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不良饮食习惯(如嗜酒等)引起的脂肪肝日渐增多。西药治疗以降脂为主,效果不甚满意。采用中药治疗脂肪肝的效果令人满意,现将近5年中药治疗脂肪肝的进展综述如下。1 辨证施治脂肪肝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中医无相应病名,可属于“ 瘕”、“积聚”[1~3]、“胁痛”[4,5]、“痰浊”、“肥气”[6]、“黄疸”[7]、“膨胀”[8]范畴。关于其病因病机近几年来的临床研究抓住痰湿、肝郁、脾虚、肾虚等致病因素:1在病机认识上,重视酒湿伤肝理论。2强调情志对肝的影…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中医解毒祛瘀滋阴法对实验性SLE类固醇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MRL/lpr小鼠灌胃泼尼松,制作SLE类固醇性骨质疏松症模型。50只小鼠分为5组(每组10只),Ⅰ组:昆明小白鼠,生理盐水灌胃0.5ml/d;;Ⅱ组:MRL/Ipr小鼠,生理盐水灌胃0.5ml/d;Ⅲ组:MRIflpr小鼠,泼尼松混悬液灌胃0.5ml/d(6mg/kg);Ⅳ组:MRL/Ipr小鼠,分别灌胃泼尼松混悬液0.5ml/d(6mg/kg)和解毒祛瘀滋阴煎剂0.5ml/d(37.3g/kg);Ⅴ组:MRL/lpr小鼠,分别灌胃泼尼松混悬液0.5ml/d(6mg/kg)和维生素D250U/kg、萄糖酸钙0.15g/kg。8周后,检测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m)、降钙素(CT)、皮质醇(F)、维生素D(VitD)、血钙(ca)、血磷(P)、血镁(Mg)、血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以及股骨骨密度(BMD)。结果:Ⅰ、Ⅱ、Ⅳ组ALP、PTH水平均显著低于Ⅲ和Ⅴ组(P〈0.05);Ⅰ、Ⅱ、Ⅳ组Ca、F、CT水平均显著高于Ⅲ组(P〈0.05);Ⅳ组与Ⅴ组比较,ALP、F、PYH和VitD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各组BMD均显著高于Ⅲ组(P〈0.05)。结论:解毒祛瘀滋阴法在治疗SLE同时能有效防治类固醇性骨质疏松症,其作用机制与保护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免受外源性类固醇激素的抑制、促进内源性F分泌、抑制PTH的分泌或活性、以及促进肠钙吸收、减少尿钙排泄等方面有关。  相似文献   
25.
类风湿关节炎以关节的疼痛和肿胀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外敷法直接针对患者关节局部缓解患者症状,同时因其靶向性高,起效快,不良反应少,患者接受度高等优点,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辅助治疗方式之一。目前,中医外治法的相关研究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文章以外敷凝胶剂为例探讨中医外敷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规范操作和疗效评价,如涂抹用量与量效关系、皮肤不良反应监测及预防措施等。  相似文献   
26.
目的 :研究解毒祛瘀滋阴中药并用激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Fas表达的干预作用 ,探讨其免疫调节机理。方法 :5 3例女性SLE患者随机分为 2组 ,西药组以强的松治疗 ,中西结合组并用解毒祛瘀滋阴中药治疗。另选 30例健康女性作为正常对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 (CD3 + 、CD4+ 、CD8+ T细胞 )Fas基因表达的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 ,SLE组CD3 + 、CD4+ 、CD8+ T细胞Fas表达阳性率均明显升高 (均P <0 .0 1) ;活动期CD4+ Fas、CD8+ Fas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缓解期 (均P <0 .0 5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中西结合组治疗后CD3 + 、CD4+ 、CD8+ 细胞Fas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降低 (均P <0 .0 5 ) ;西药组CD3 + 、CD4+ 、CD8+ 细胞Fas表达阳性率也均明显降低 (均P <0 .0 5 )。两组间治疗后比较 ,CD8+ 细胞Fas表达率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解毒祛瘀滋阴中药与激素合用治疗SLE更能有效地调节T细胞亚群Fas的表达水平 ,促使机体紊乱的免疫内环境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27.
回顾类风湿关节炎(RA)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历史及演变情况,分析RA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认为患者报告结局(PRO)与中医"以人为本"理念及诊疗模式不谋而合,将PRO应用于RA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立足于中医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两大基本特点,有利于全面综合地反映中医药在干预RA各个阶段的动态变化特色和优势。提出RA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应结合中医问诊内容,运用科学严谨的方法制定规范、量化的PRO量表,为RA中医疗效评价提供创新、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8.
干燥综合征属于中医学"燥痹"范畴,主要病机为阴亏津少,气阴两虚,体内水液代谢输布失常,不能濡养荣润四肢百骸,从而导致干燥症状的发生。益气养阴润燥是基本治法,包括益气健脾、宣肺布津、滋肝润燥、补肾生津等,常用山药、白术等益气,麦冬、沙参、白芍等养阴。燥痹日久,津液亏少,停滞炼结为痰,痰瘀交阻,燥痰瘀搏结,久而化毒,形成燥毒,瘀阻络脉;治宜清热解毒,化痰通络蠲痹,常用红藤、白花蛇舌草、赤芍、牡丹皮、山慈菇、僵蚕等以活血通络、清热解毒、化痰散结。  相似文献   
29.
目的:优化并修订"基于中国人报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结局(PRO)量表"。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通过开展全国范围内多中心横断面调查进行原PRO量表应用评估,运用描述性分析、克朗巴赫系数法、因子分析法、多重线性回归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条目优化、权重分配、评分方法、活动分级等优化量表。结果:共纳入来自全国19个省市23家医疗机构的1868例患者进行量表应用评估,通过数据分析将原条目进行删减、合并,拟合PRO总分与各条目的线性回归模型,得到修订后PRO总分的计算公式,并进行初步的活动度分为4个等级。优化后的PRO量表总体Cronbachα值为0.756,折半信度为0.733,共提取3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达53.199%。结论:优化后的中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量表较原量表更加简洁、实用性及操作性更强,有待于进一临床推广应用和完善。  相似文献   
30.
甲氨蝶呤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基础用药,其胃肠道不良反应突出.中医学认为不良反应普遍存在,合理配伍用药则能减毒增效,"以通为用,以降为和"是对六腑生理特点的凝练,"通"与"降"是六腑生理机能的核心,通降失司是甲氨蝶呤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核心."脾"与"胃","肺"与"大肠","肝"与"胆"相互关系失调是通降失司的具体病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