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莪术3个不同品种蓬莪术、广莪术和温莪术含药血清对人胃癌细胞BGC823增殖、凋亡及核质比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胃癌及中药抗肿瘤复方中莪术药材的品种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BGC823,加入高、中、低剂量莪术不同品种含药血清,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胃癌细胞BGC823增殖抑制状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细胞BGC823凋亡,应用Image.pro.pius.5软件分析了各药物含药血清对胃癌细胞BGC823核质比的作用.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温莪术大小剂量、广莪术大中剂量及蓬莪术中剂量含药血清在加药后48 h都能抑制胃癌BGC823细胞增殖(P<0.05),抑制率以温莪术大剂量最高(P<0.01).温莪术对BGC823的凋亡抑制作用较高,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温莪术大剂量含药血清组对胃癌BGC823核质比的作用较大,细胞出现核固缩,核质比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变小.结论 蓬莪术、广莪术和温莪术含药血清均能明显抑制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及凋亡,温莪术大剂量含药血清组对胃癌BGC823核质比的作用较大.莪术品种用于治疗胃癌时建议选用温莪术.  相似文献   
42.
43.
15年来,为了全方位提升学生临床能力,我校从加强附属医院建设着手,确立了以医教协同育人机制为核心,以中医学术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为指导,临床真实情境体验为主体,中医思维、传承和诊治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总体改革思路,构建了"三融通"中医临床教学体系,优化中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显著教学效果及系列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44.
医教协同背景下,中医人才人文素质的培养是由高等中医药院校与附属医院共同开展的一项系统工程。校院双方在相互沟通的基础上构建合作育人保障机制,确保中医人才人文素质培养工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双方依据学校、医院、社会三方面资源进行育人实践的探索,形成全面文化育人体系,培育具有高尚医德的当代中医人才。  相似文献   
45.
炙甘草汤中"麻仁"考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玲  唐德才  杨峰 《中药材》2003,26(9):673-675
从药名、基原、药化药理、临床运用等方面对《伤寒论》炙甘草汤中麻仁的原药材所作的考证,认为原书所载麻仁当以黑芝麻为是。  相似文献   
46.
老年病的病理基础为肾虚血瘀。由于肾与各脏腑密切相关 ,瘀与气滞痰湿相互影响 ,施治时应从肾虚血瘀着眼 ,追究病机演变、随证用药 ,介绍老年病用药特点规律。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黄芪-莪术联合顺铂(DDP)抗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成瘤后,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DDP,2 mg·kg-1,ip),黄芪-莪术高、中、低剂量(H,M,L,12,6,3 g·kg-1·d-1,ig)组,黄芪-莪术高剂量+顺铂组(H+DDP),黄芪-莪术中剂量+顺铂组(M+DDP),黄芪-莪术低剂量+顺铂组(L+DDP),每组8只。采用Td Tmediated d 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观察黄芪-莪术联合顺铂对人肝癌细胞Hep G2的原位诱导凋亡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对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观察人肝癌裸鼠肿瘤组织中microRNA(miR)-122a,miR-221,miR-151的表达。结果:H,H+DDP,M+DDP,L+DDP组均有肿瘤细胞凋亡,镜下观察肿瘤细胞核内呈棕黄色,核高度凝聚,部分细胞脱落,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的凋亡现象发生(P0.05,P0.01),以H+DDP组诱导凋亡作用最为显著。与模型组比较,H,M,H+DDP,M+DDP,L+DDP组血清中Bcl-2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以H+DDP组降低最为显著。与DDP组比较,H,M,L,H+DDP,M+DDP,L+DDP均能显著上调miR-122a的表达(P0.01),H+DDP对miR-221,miR-151的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结论:黄芪-莪术能显著诱导人肝癌细胞Hep G2凋亡,且诱导凋亡作用与剂量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其机制可能与显著下调Bcl-2表达,上调miR-122a,下调miR-221,miR-151的表达有关,与DDP合用表现为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48.
张慧兰  郭文晖  王旭  殷启航  万林鹭  唐德才 《中草药》2023,54(16):5399-5409
仙鹤草主要含有黄酮类、酚类、三萜类、糖苷类和鞣质等多种活性成分,其在血液、呼吸、循环、内分泌等系统疾病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通过对仙鹤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整合归纳,并结合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新理念,从植物亲缘学、中药药性、有效性证据、化学成分可测性等方面对仙鹤草的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初步预测木犀草素、齐墩果酸、仙鹤草内酯、仙鹤草酚、鹤草酚等成分可作为仙鹤草的主要Q-Marker,为仙鹤草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标准提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9.
基于数据挖掘的古今医方辨治消化系统肿瘤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卓操  唐德才  尹刚  高兵  冯烨 《中草药》2019,50(22):5632-5638
探讨治疗消化系统肿瘤处方的组方用药规律,将《肿瘤良方大全》中全部消化系统肿瘤处方录入Microsoft 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频次、药对、中药类别统计,采用IBM SPSS Modeler 14.1进行关联分析,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予以聚类及因子分析。研究消化系统肿瘤处方501首,涉及中药651种。单味药以茯苓、陈皮、木香、当归的使用频次最高,对药以茯苓-白术、三棱-莪术、陈皮-木香的使用频次最高;中药类别以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的使用频次最高;关联网络图发现三棱→莪术、白术→茯苓药对关联度最高;聚类分析发现12个中药组合;因子分析共提取出6个公因子,载荷最高的依次为白术、三棱、大黄。《肿瘤良方大全》所载消化系统肿瘤处方以消癥散结为核心大法,从理气、化湿,行气降逆以散浊;活血、益气,寓补于消以化瘀;清解、清热,攻毒活血以消积3个角度,通常达变,灵活用药。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补气活血药黄芪、莪术配伍对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构建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成瘤后,将其随机分为5组:模型对照组、顺铂组(DDP)(2mg/kg DDP腹腔注射)、黄芪莪术配伍高剂量组(H)[12g/(kg·d)灌胃]、黄芪莪术配伍中剂量组(M)[6g/(kg·d)灌胃]、黄芪莪术配伍低剂量组(L)[3g/(kg·d)灌胃],每组8只。观察黄芪、莪术配伍对原位移植瘤的作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组织HIF-1α、VEGF的表达。结果H、M、L组的瘤重抑制率为41.55%、26.48%、24.66%,瘤体积抑制率为42.91%、25.05%、23.95%,能抑制原位移植瘤的生长,H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免疫组化结果提示,H、M、L组HIF-1α、VEGF阳性表达IOD值均下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黄芪、莪术配伍对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并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对HIF-1α、VEGF表达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