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59篇 |
免费 | 522篇 |
国内免费 | 29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3篇 |
儿科学 | 52篇 |
妇产科学 | 51篇 |
基础医学 | 381篇 |
口腔科学 | 113篇 |
临床医学 | 1089篇 |
内科学 | 1058篇 |
皮肤病学 | 101篇 |
神经病学 | 183篇 |
特种医学 | 28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78篇 |
外科学 | 440篇 |
综合类 | 2633篇 |
预防医学 | 1135篇 |
眼科学 | 74篇 |
药学 | 1064篇 |
45篇 | |
中国医学 | 1128篇 |
肿瘤学 | 2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4篇 |
2023年 | 195篇 |
2022年 | 203篇 |
2021年 | 295篇 |
2020年 | 260篇 |
2019年 | 202篇 |
2018年 | 189篇 |
2017年 | 108篇 |
2016年 | 141篇 |
2015年 | 140篇 |
2014年 | 356篇 |
2013年 | 317篇 |
2012年 | 383篇 |
2011年 | 437篇 |
2010年 | 402篇 |
2009年 | 426篇 |
2008年 | 398篇 |
2007年 | 429篇 |
2006年 | 347篇 |
2005年 | 389篇 |
2004年 | 438篇 |
2003年 | 410篇 |
2002年 | 287篇 |
2001年 | 582篇 |
2000年 | 512篇 |
1999年 | 356篇 |
1998年 | 216篇 |
1997年 | 165篇 |
1996年 | 194篇 |
1995年 | 176篇 |
1994年 | 151篇 |
1993年 | 126篇 |
1992年 | 131篇 |
1991年 | 100篇 |
1990年 | 86篇 |
1989年 | 96篇 |
1988年 | 58篇 |
1987年 | 77篇 |
1986年 | 46篇 |
1985年 | 50篇 |
1984年 | 47篇 |
1983年 | 26篇 |
1982年 | 31篇 |
1981年 | 21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9篇 |
1965年 | 5篇 |
1963年 | 5篇 |
1962年 | 6篇 |
1960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93.
94.
自1995年以来,笔者采用云南白药粉醋调外贴为主,配合针灸、口服六味地黄丸治疗跟骨骨刺5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56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男31例,女25例;年龄45岁~71岁;单侧38例,双侧18例;病程最短5d,最长6a。均经X线摄片证实为跟骨结节处骨刺形成。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急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近期疗效及远期影响,探讨急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03年1月~2005年9月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患者143例随机分为1个治疗组:苦参素抗病毒加护肝,两个对照组:中草药加护肝组、单纯护肝组,观察各组HBsAg阴转率及肝功恢复率。[结果]苦参素抗病毒组较对照组HBsAg阴转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草药治疗组较单纯护肝组阴转率稍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肝功能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苦参素抗病毒后HBsAg未阴转的病例,肝功反跳减少,持续稳定率增高。[结论]急性乙型肝炎给予积极抗病毒,可以提高HBsAg阴转率及延长肝功能正常稳定时间,减少向慢性肝炎发展的几率。 相似文献
96.
三种椎管内麻醉术在剖宫产中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刮宫产术采用椎管内麻醉已为大家所接受.传统的方法是连续硬膜外麻醉(EA),近年,采用腰麻(SA)或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的报道已颇多。本文比较三种麻醉方法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探讨和研究彩超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的诊断意义。方法利用低流速彩色多普勒技术对168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在二维超声检查的基础上进行颅内终末动脉对照检测。时间限于出生后3 d以内。经新生儿前囟切入,切面选择冠状面及旁正中和侧脑室全貌矢状面,血管条件垂直或几乎垂直于探头。结果所测终末动脉皮质支及中央支动脉显示率为100%,根据彩色血流速度变化和显示状态的不同,正常流速28例,高流速9例,低流速131例。结论颅内终末动脉的流速变化可直接反映大脑皮质和中央区的血流灌注情况,HIE早期多以低流速为主要特征,这对评价HIE的程度和指导临床治疗帮助较大。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本文通过对照组(基础治疗)和治疗组(基础治疗联合六味地黄丸、维生素E)治疗糖尿病肾病比较临床疗效.方法 4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对照组20例,治疗组26例.对照组:控制血糖,防治高血压和继发感染,降低血脂,避免服用影响肾功能的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佐以维生素E(服用青岛海洋渔业公司药厂生产维生素E胶丸,每日3次,每次10mg)和六味地黄丸(服用河南宛西制药厂生产的六味地黄丸,每日3次,每次10丸),共服3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8.46%,对照组总有效率65.00%(P<0.05).结论 作为糖尿病肾病的辅助治疗药物,对延缓或减少糖尿病肾病恶化的发生有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经苯巴比妥钠(phenobarbital sodium,PBS)体内预诱导的成年动物肝细胞(adult animal hepatocytes,AAH)在体外时能否提高对胆红素的代谢活性,为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extracorporeal bio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EBLSS)寻求更佳的生物材料.方法 12只成年雄性小白鼠平均体重34g,随机分为预诱导组与对照组各6只,预诱导组每日1次腹腔内注射PBS 45mg/kg,共5次,对照组注射NS,末次给药的24h后取肝脏;从同组的每只实验鼠中各取湿重肝0.5g混合,合并研制为混悬液加入96孔培养板每孔30μl,各孔再加入黄疸血清50μl,最后加培养液20μl,使各孔终体积为100μl,每组设6孔,共两组12孔;同时设无肝细胞的黄疸血清孔做两组的对照,共同在37℃、95%湿度、5%CO2培养箱中静置培养3h后离心,取上清用贝克曼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的胆红素变化.结果 与对照血清比较,预诱导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各下降60%、71.42%,直接胆红素无显著变化;对照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各下降34.78%、54.87%,直接胆红素亦无显著变化;两组总胆红素变化比较P<0.05(t=2.899),间接胆红素变化比较P>0.05(t=1.571).结论 体内PBS预诱导可增强AAH在体外对胆红素的代谢活性,预诱导的AAH可能是EBLSS更佳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