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12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40篇
  1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周锋 《现代保健》2013,(6):59-60
目的:探讨丙泊酚静脉麻醉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冻结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冻结肩患者92例,分为研究一组和研究二组,每组各46例.研究一组使用丙泊酚静脉麻醉,研究二组使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两组均在麻醉后行手法松解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中的MAP、HR变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SpO2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手法松解对冻结肩的患者进行治疗,都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丙泊酚静脉麻醉起效快且止痛效果较好,相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占有一定的优势,应在能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且氧气充足的条件下使用.  相似文献   
52.
摘要:目的:观察嗅三针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认知障碍(SAH CI)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善、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以及海马组织GSK-3β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嗅三针干预对SAH CI的效应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嗅三针组各8只。采用枕大池注血法复制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模型。嗅三针组选取印堂和双侧迎香穴进行电针干预,每日1次,连续针刺10天。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进行学习记忆能力测试,评估大鼠认知能力,HE染色法观察海马组织的形态变化,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海马组织中GSK-3β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跨越平台次数减少(P<0.01);神经元细胞排列紊乱,有坏死空洞区出现,细胞间隙变大,细胞形态受损,出现了细胞核固缩变形,细胞碎裂的现象;海马组织内GSK-3β和Caspase-3这两个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嗅三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跨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细胞形态较模型组有所改善,胞核形态基本正常, 细胞疏松情况减轻,损伤部位得到修复;GSK-3β和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  相似文献   
53.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张政铨、聂开印两位教授于1986年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单子叶植物百合组织中与其互利共生的内生菌(Cell Endophyte Baeteria,CEB),其代谢产物富含天然维生素E、天然维生素C、维生素B6、多糖、谷胱甘肽、类SOD及生物碱等主要抗氧化物活性成份。应用CEB技术培育的水稻不仅主要营养成份明显优于普通大米,而且含有上述CEB的活性物质,称为CEB功能营养米。这一重大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为了评价CEB功能营养米提高免疫的功能状态.我们设计了一组小鼠动物试验.现将研究方法与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4.
目的通过立体定向双靶点软通道序贯性交替引流治疗脑深部血肿的临床观察,探讨脑出血更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将56例中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立体定向手术组(治疗组)和开颅手术组(对照组),对每位患者术前、术后7天进行GCS评分,再对其治疗前、后GCS水平进行回顾性的对照研究,并用t检验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后两组GCS水平有明显差别,治疗后水平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立体定向组术后GCS水平明显高于开颅组术后水平(P<0.05)。结论立体定向下双靶点软通道交替引流法是治疗中量高血压脑内血肿的比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5.
目的 为骶管阻滞麻醉骶管裂孔穿刺点体表定位、进针方向及深度探索一种新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对8例盆腔扫描病人进行三维重建,测量骶管裂孔至拟注药点的距离及骶管裂孔大小;骶骨表面重建后对骶管裂孔、骶管的形状进行评估,确定进针方向。结果 全部病人经骶骨表面重建后能通过各种角度对骶管裂孔进行观察并测量骶管裂孔的大小,从骶正中嵴将骶骨切除一半后能对骶管的形状及走行进行精确的观察并准确测出了骶管裂孔至注药点的距离。利用上述数据术前在病人体表进行了准确定位,并成功实施了麻醉。结论 本方法可帮助医生对骶管裂孔进针方向、进针深度提供准确的数据。显著提高了麻醉手术的成功率,避免了给患者可能带来的副损伤,同时还可进行术前麻醉模拟训练。  相似文献   
56.
目的:构建SARS冠状病毒N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在Vero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SARS病毒的基因疫苗提供试验基础。方法: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得到SARS病毒N基因,以PCR法使其加上CACC序列接头,经过定向拓扑克隆使目的基因连接到转移载体上,再通过LR酶促反应,将目的基因转移到腺病毒表达载体DNA上,获得N基因重组的腺病毒DNA,转染HEK293A细胞,包装、扩增后得到SARS冠状病毒N基因重组的腺病毒,进一步感染Vero E6细胞,用westem blot的方法检测目的基因表达产物。结果:目的基因能成功地在感染细胞中表达并保持了较好的免疫原性。结论:该研究为SARS冠状病毒基因疫苗的研制了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7.
目的与普通结肠镜检查相比,研究老年患者中一氧化二氮联合咪达唑仑镇痛镇静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笔者医院自愿行一氧化二氮联合咪达唑仑镇静镇痛结肠镜检查的388例60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作为无痛肠镜组,同期行普通肠镜检查的174例老年患者作为普通肠镜组,对其镇静程度、检查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不良反应、医患满意度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无痛肠镜组患者以轻中度镇静为主,肠镜进镜检查时间为6.6±2.7min,明显短于普通肠镜组(7.6±3.9min,P<0.05),恢复时间为50.0±14.5s,术中心率和平均动脉压较术前降低,但在安全范围内,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改变。无痛肠镜组医患满意度及不适反应均显著优于普通肠镜组(P<0.05)。结论一氧化二氮联合咪达唑仑镇痛镇静在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操作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低压CO2介导囊壁剥脱术治疗单纯性肾盂旁囊肿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单纯性肾盂旁囊肿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经皮肾镜低压CO2介导组(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低压CO2介导囊壁剥脱术28例)和腹腔镜组(腹腔镜下去顶术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囊肿大小、侧别)、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随访复查结果。结果 两组年龄[(50.39±11.08)岁vs.(51.05±12.04)岁]、囊肿大小[(4.57±0.52)cm vs.(4.67±0.58)cm],手术时间[(45.00±5.83)min vs.(44.59±4.75)min]、术中出血量[(13.39±2.97)mL vs.(12.77±2.99)mL]、术后拔管时间[(3.03±1.05)d vs.(3.09±0.97)d]、术后住院时间[(6.07±0.97)d vs.(6.00±1.23)d]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7-10~2010-10外伤性硬膜下积液68例临床资料,35例行手术治疗,33例保守治疗。结果随访3~6个月,保守治疗33例,治愈率93.9%(31/33),2例转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手术治疗35例,20例治愈,15例复发,再行联合腰大池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治疗,5例治愈,10例复发,2例行硬膜下积液-腹腔分流术,1例治愈,1例堵管,堵管者与另8例开颅清除包膜使包膜腔与蛛网膜下腔交通后治愈。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无手术指征者,保守治疗,效果满意,但需定期随诊;有手术指征且年龄大伴脑萎缩者,单纯钻孔引流术复发率较高,建议开颅清除包膜使包膜腔与蛛网膜下腔交通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紫杉醇脂质体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双周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紫杉醇脂质体1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亚叶酸钙4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氟尿嘧啶400 mg/m2静脉注射,第1天;氟尿嘧啶3000 mg/m2加入百特化疗泵中维持46小时,第1天;每2周重复。结果:38例均能评价疗效。其中3例获得CR,16例获得PR,RR为50%,15例SD,4例PD;中位TTP为6.4个月;中位OS为11.2个月;1年生存率为44.6%。全组毒副反应较轻,主要为骨髓抑制、黏膜炎、神经毒性、肌肉关节痛及脱发,胃肠道反应多为Ⅰ~Ⅱ度。其中Ⅲ~Ⅳ度毒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7例,脱发2例,黏膜炎2例。结论:紫杉醇脂质体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双周治疗晚期进展期胃癌不良反应较DCF方案(多西他赛、顺铂、5-FU)明显降低,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相似,而前者的耐受性和生活质量似乎更佳,提示以紫杉醇替代多西他赛亦是DCF的一种可选的改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