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5篇
中国医学   64篇
肿瘤学   6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肺与大肠相表里动物实验模型建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祖国医学的重要命题之一,指导着临床治疗遣方用药.肺与大肠通过经脉构成了表里之间的联系,其动物实验模型的建立对于研究经脉脏腑表里相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通过建立家兔肺心病模型,观察模型复制前后家兔心电、胸腔阻抗图、肺阻抗图、膈肌放电以及肠电的变化,为进一步建立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实验动物模型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电针"内关""太冲"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功能的影响,比较同名经原穴间的效应差异。方法:健康青紫蓝家兔50只,随机选择8只作为正常组,余经股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内关"组、"太冲"组和非经穴组,每组8只。观察电针前后各组家兔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内关"组及"太冲"组家兔的室内压上升段最大变化率(+dp/dt max)、室内压下降段最大变化率(-dp/dt max)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内关"组的左心室收缩压力峰值(LVSP)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电针"太冲"穴对LVSP的调节作用不显著(P0.05)。非经穴组的+dp/dt max、-dp/dt max及LVSP与正常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内关""太冲"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的心功能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心包经的络穴"内关"对心脏功能的调节作用优于其同名经的原穴"太冲"。  相似文献   
73.
针刺对消化系统机能有调整作用,针刺对消化系统疾病有良好疗效,国内已在临床和动物实验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然而经脉与穴位有无相对特异性,仍是一个争论的课题。本文是在临床治疗肠炎病人过程中,应用记录  相似文献   
74.
经线-脏腑联系途径与神经肽类物质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以心经为例 ,在电针对心率调整的大鼠动物模型上 ,用免疫组化ABC法显示神经肽类物质 ,并观察心经经线、心脏和相应的五官—舌的组织 ,以及胸髓、颈髓、延髓中有关传入和传出核团内神经肽类物质的分布和变化 ,以便为经线脏腑联系途径与神经肽类物质相关的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75.
心经经脉与下丘脑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差异表达基因方面探讨心经经脉与下丘脑相关的特异性分子基础。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2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肺经组和电针心经组,分别电针心经"神门"至"通里"段、肺经"太渊"至"列缺"段。刺激电压5V,频率2Hz,波宽300μs,电流强度1.1mA,正负向交替方波,每次电刺激20min,1次/d,共3次。取下丘脑组织,采用大鼠全基因U230序列芯片进行基因检测,大规模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差异表达2倍以上的基因,电针心经组有190个上调、34个下调,电针肺经组有57个上调、26个下调。与肺经组比较,电针心经经脉引起了下丘脑中147个上调2倍以上的差异表达基因,28个为下调2倍以上的差异表达基因。结论:电针心经与电针肺经比较,其在下丘脑中枢调节过程中具有相对特异性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76.
简述针刺对心经脏器的调整作用程冠军周逸平许冠荪高忻洙(安徽中医学院合肥230038)关键词:针刺;心经;脏器调整;综述祖国医学认为,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将人体各部位的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并藉以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相似文献   
77.
经脉脏腑相关研究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络理论由于它的理论思想和对人体功能调节规律的许多重要描述,与建立在解剖和分析研究方法基础上的现代医学的基本概念有较大分歧,可能为医学和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开拓一个新的领域。李约瑟说过:“针灸理论揭示了人体体表反应与内脏器官变化之间存在必然联系的秘密”,“堪称中国在生理学方面的一大发现”。  相似文献   
78.
电排针治疗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肌电图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观察了电排针治疗41例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股四头肌肌电图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在治疗前,其肌电图大多数没有运动单位或偶有少量运动单位,但电压低、时限宽;少数有纤颤电位、正锐波。3个疗程后,肌电图的纤颤电位减少或消失;重新出现运动单位;运动单位数量增加,电压增高,时限延长;出现多相电位等。肌电图好转者有32例,有效率为78%,且肌电图变化与临床疗效和肌力变化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9.
选择凝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致局灶性脑缺血为模型,选择大脑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EP)为指标,观察电针督脉“大椎”和膀胱经“心俞”穴对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缺血组P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电针“脾俞”对胃窦部溃疡大鼠胃肠平滑肌电活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冰醋酸损伤法复制急性胃窦部溃疡动物模型;分别植入记录电极于肾上腺交感神经、胃窦部、十二指肠和大肠;用RM-86多导生理记录仪和SMUP计算机软件分析系统,同步记录胃窦部溃疡模型大鼠针刺“脾俞”前后胃肠平滑肌电活动和心率变异性(HRV)动态变化曲线、肾上腺交感神经放电情况。结果:电针刺激“脾俞”后,胃肠平滑肌电活动抑制,LF/HF比值上升至0.99,肾上腺交感神经放电活动频率上升。结论:低频疏密波刺激“脾俞”,可使急性胃窦部溃疡大鼠自主神经系统重新建立动态平衡,并与肾上腺内分泌活动共同参与针刺调整消化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