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5篇
中国医学   65篇
肿瘤学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针刺心经经脉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为了揭示针刺降压的机理,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为模型,观察针刺心经经脉对其血压和血胰岛素(Ins)、心房肽(ANP)等生化指标的影响,并以肺经经脉做对照。结果表明针刺心肺二经均有降压作用,心经组降压强度大于肺经组(P<0.05),且针刺心经降压较迅速;针刺心经可升高ANP水平,降低Ins和C-肽(C-P),增加C-P/Ins比值,与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对血管紧张素、前列环素等均有改善作用。由此提示针刺降压可能是通过升高ANP、降低ATI,升高血清6-K-PGFI_α改善胰岛素抵抗等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探讨电针的抗心肌缺血机制 ,进一步研究经脉脏腑相关理论。方法 :采用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 ( 1 0 0mg/kg)腹腔注射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实验模型 ,观察电针“心俞”、“厥阴俞”对血清中肌酸激酶 (CK)、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和内皮素 (ET)含量的影响。结果 :电针“心俞”、“厥阴俞”能降低血清CK含量 (P <0 .0 5) ,和MDA含量 (P <0 .0 1 ) ,提高血清SOD含量 (P <0 .0 0 1 )和血浆CGRP/ET水平 (P <0 .0 0 1 )。结论 :电针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可以保护心肌 ,改善心肌缺血损伤 ,进一步证实了经脉脏腑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23.
目的:从基因水平揭示下丘脑中与针刺心经干预心肌缺血相关的基因表达谱,探索针刺心经抗干预心肌缺血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复制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比较心经组与模型组、模型组与正常组的心脏基因表达谱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差异表达2倍以上基因(包括EST)中,上调表达73个,下调表达92个;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心经组下丘脑中2倍以上差异表达基因有190个上调,34个下调,涉及细胞代谢、脂质代谢、免疫反应、G蛋白偶联受体、离子转运、信号转导等多种因子;而电针模型肺经组仅有57个基因表达上调,26个基因表达下调。结论:心经组、肺经组中大于2倍的差异表达基因的数目和类型有较大差异,提示针刺心经干预心肌缺血作用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4.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不同经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功能及心交感神经放电的影响,探讨原、络穴作用的相对特异性。方法:50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神门组和电针支正组,采用静脉注射脑垂体后叶素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用Biopac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神经电信号和心功能各指标;同时接入SKY-A4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记录电针"神门"支正"穴前后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功能及心交感神经电活动的变化。结果:电针神门组、电针支正组在停针即刻心功能指标和心交感神经电活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电针神门组各项指标改善优于电针支正组(P<0.05)。结论:电针"神门"支正"穴均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家兔的心功能并可提高心肌缺血状态下心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且电针"神门"穴的作用优于"支正"穴。  相似文献   
125.
背景:经脉脏腑相关是针灸经络理论的核心,也是针灸作用机制研究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本文从心经与支配心脏交感神经电活动关系的角度探讨针灸经络理论的核心内容。目的:观察电针心经不同节段对家兔心上交感神经丛放电活动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安徽中医学院经脉脏腑相关研究中心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4-03在安徽中医学院经脉脏腑相关研究中心实验室开展,共选健康青紫兰家兔36只,体质量(2.8±0.3)kg。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即电排针刺激心经腕部(“神门”区)、肘部(“少海”区)和腋部(“极泉”区)经脉主干3组。方法:每次每组各选1只同性别、体质量差小于10%的家兔,同步进行实验。在0lympus解剖显微镜(日本)下分离心上交感神经丛,埋植多股不锈钢丝双极电极,进口专用凝胶(美国产)固定后,关闭胸腔,控制肛温(39±0.5)℃,50mL/L葡萄糖等渗液静脉滴注维护2h后电针。记录分析心率变异性和心上交感神经丛放电活动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电针后各组动物的心率变异性、功率谱高频/低频值分析。结果:纳入家兔共3组,每组1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电针后,各组心率变异性的总心率变异性值和心上交感神经丛放电活动频率增高,功率谱高频/低频比值下降,以电针腕部组为著,肘部组次之,腋部组最弱。结论:电针心经不同节段,均可促进心上交感神经丛放电活动,增强左心功能,且以心经腕部经脉主干与左心功能间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26.
目的:观察针刺对CCS大鼠交感颈中心神经电活动的影响,探讨CCS发病的交感通路机制以及针刺对其干预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Wistar大鼠60只,随机选择其中10只作为假手术对照组,其余用于大鼠CCS复制,然后根据模型成功的评判标准,随机选取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20只,再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各10只。待电针组大鼠清醒后将其放入固定器中,75%乙醇无菌操作人中、风府、内关、心俞,选用1寸毫针,直刺4~6mm,并连至PCE-A型程控电针治疗仪,电压为5V,频率为2Hz,每次20min,每天1次,连续3天。假手术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均不予针刺,每天抓空1次。于实验72h后采用Biopac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3组大鼠交感颈中心神经电活动。结果:模型组72h后,大鼠交感颈中心神经放电频率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电针组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可能参与CCS的发生发展,给予针刺早期干预(防治)可调节心交感神经兴奋性,拮抗发生CCS时大鼠心交感神经兴奋性的降低,这可能是针刺防治CCS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讨电针"神门"、"太溪"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功能的影响,比较同名经原穴间的效应差异。方法:健康青紫蓝家兔40只,随机选择8只健康家兔作为正常对照组,余家兔经股静脉一次性注射垂体后叶素3U/kg进行模型复制。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家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电针"神门"组、电针"太溪"组和电针非经穴组,每组8只。观察电针前后各组家兔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电针"神门"组家兔的+dp/dt max、-dp/dt max、LVSP与模型组、电针非经穴组及电针"太溪"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太溪"穴及电针非经穴组的+dp/dt max、-dp/dt max及LVSP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模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少阴心经的原穴"神门"对心脏功能的调节作用优于其同名经的原穴"太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