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0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95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97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4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6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比较10 mg多廿烷醇与等剂量阿托伐他汀在血脂异常患者中调脂的疗效。方法 检索维普网(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以及Cochrance图书馆、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Web of Science)、荷兰医学文摘(EMBASE)等数据库,查找10 mg多廿烷醇和10 mg阿托伐他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临床对照试验(CCT),使用Cochrance Handbook 5.1.0评价系统或Newcastle-Ottawa量表(NOS)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2软件对纳入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4篇RCT文献,受试者257例,其中10 mg多廿烷醇组130例,10 mg阿托伐他汀组127例。荟萃(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降低总胆固醇(TC)[SMD=0.84,95%CI:(0.41,1.27),P=0.000 1]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MD=0.68,95%CI:(0.28,1.09),P=0.001]方面,10 mg阿托伐他汀组均优于10 mg多廿烷醇组;在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SMD=0.27,95%CI:(0.02,0.51),P=0.03]方面,10 mg多廿烷醇组优于10 mg阿托伐他汀组;在降低甘油三脂(TG)[SMD=0.10,95%CI:(-0.41,0.35),P=0.42]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血脂异常患者调脂治疗时,10 mg阿托伐他汀的疗效更优于等剂量的多廿烷醇,在替换阿托伐他汀治疗时应考虑增加多廿烷醇给药剂量,以保证调脂疗效。本研究存在纳入研究少、样本量小等局限性,结论的可靠性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的高质量RCT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卡马西平单药治疗与癫痫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间的关系。方法 以卡马西平、同型半胱氨酸、癫痫、carbamazepine、homocysteine、epilepsy和epilep*为检索词,检索建库至2016年3月维普网(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以及Cochrance图书馆、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Web of Science)、荷兰医学文摘(EMBASE)等数据库,查找卡马西平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文献,使用Newcastle-Ottawa量表对筛选所得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2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符合条件的中英文文献22篇,其中中文文献9篇,英文文献13篇。纳入研究对象总计1 604例,其中病例组575例,正常对照组1 029例。Meta分析显示,卡马西平单药治疗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SMD=1.55,95%CI:[1.09,2.01],P<0.000 01];经异质性检验存在明显的异质性(P<0.000 01;I2=93%),按照地域差别和受试者年龄差异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西亚组癫痫患者异质性风险(I2=58%,P=0.07)较全体(I2=93%,P<0.000 01)显著降低。使用Stata 12.0统计软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稳定性良好。采用漏斗图法、Begg法对meta分析的发表偏倚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漏斗图基本对称,Pr>|Z|=0.091>0.05(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本研究不存在明显发表偏倚。失安全系数(Nfs)0.05为7 269.16(P=0.05),提示需加入约7 269个阴性结果的研究才能推翻本研究的结论。结论 卡马西平单药治疗对癫痫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存在影响,可明显增加癫痫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适当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能对在服卡马西平的癫痫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从语词的文字释义、历代医家论述、方书中此类方剂的适用内容等维度,考察分析通治方与通用方的内涵及其异同。发现通治方与通用方二词的语义相同,前人对其含义注释或界定仅在适应对象上有证与病的侧重,但从界定者本人著述和历代方书所载,二者的适应对象并无区别,均涉及病或症或证,即通治方或通用方原是泛指一类可用于多种病或证或症的方剂,与现代人提出的所谓的专病通治方在含义上并不相同。通治方或通用方与有着较为特定的治疗对象(病证)及独特或专门效用的"专方"相对,二者在临床适用的范围(广与窄)、与病证的针对性(高与低)及使用中的变通思路(变与守)上各有偏颇。  相似文献   
106.
分析目前医学专业传统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普遍现象,探讨低年级医学生开设早期接触专业课程的内容形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回顾性分析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血清HCV RNA含量与抗核抗体(ANA)的变化规律,探讨自身免疫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中的意义.方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60例C HC患者及30例健康者血清中HCV RNA含量.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检测血清中抗核抗体.结果:CHC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NA阳性率显著增高(χ2=13.45,P<0.01).随着血清中HCV RNA含量升高,ANAFa性率逐渐增高(χ2=22.5,P<0.01).三组ANA核型均以颗粒型为主,但抗核仁抗体随着HCV RNA含量升高,阳性比例逐渐升高.CHC患者的抗核抗体以低滴度为主,随着病毒含量的增高,高滴度的抗核抗体有增多的趋势.结论:CHC患者存在一定程度自身免疫现象,随着病毒载量增高而加重.明确HCV感染与自身免疫的关系.将有助于探讨HCV发病机理,对于CHC的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8.
p53 C-myc和P-gp蛋白在胃癌细胞中表达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p53和Cmyc的表达与多药耐药性(MDR)的关系.方法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67例(男41例,女26例,平均年龄46±158岁)胃癌标本中p53,Cmyc和Pgp的表达.结果本组胃癌中p53阳性32例(478%),Cmyc阳性37例(552%),Pgp阳性39例(582%).淋巴结转移阳性胃癌p53阳性率(569%)和Cmyc阳性率(647%)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胃癌(P<005).p53的异常表达与mdr1基因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3,P<005),而Cmyc和mdr1的表达无明显相关.结论p53异常表达可增加mdr1基因的表达,从而使胃癌细胞获得MDR表型  相似文献   
109.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62岁,该患者19个月前因"咳嗽、咳痰、咯血症状",外院肺CT发现肺占位,提示恶性可能,于我院胸外科行右肺下叶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右肺下叶)浸润性腺癌,实性为主型,约占100%,浸润支气管软骨,(吻合口切缘)未见癌,术后未行化放疗及靶向治疗。7个月后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0℃,每日发热3次,自觉左侧臀部内侧有一肿物,大小约2cm×2cm,不伴疼痛,就诊于我院呼吸科,行抗感染及对症治疗,症  相似文献   
110.
目的了解CD61基因外显子10的突变及其在中国汉族、维吾尔族(简称维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对随机采集的149(人)份汉族和96(人)份维族献血者的血液标本,在扩增CD61基因外显子10后直接测序,分析外显子10编码区基因序列。结果在汉族和维族人群中均发现在CD61基因外显子10的1533、1545位分别存在较高频率的AG、GA突变。在汉族人群中还存在1529位CT。3个突变点均为同义突变,且1533和1545位的突变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汉族人中1533A1545G表型频率为48.32%(72/149),1533G1545A表型频率为12.75%(19/149),1533A+G/1545G+A表型频率为38.93%(58/149),C1529T突变约占0.67%(1/149),维族中1533A1545G表型频率为53.12%(51/96),1533G1545A表型频率为5.22%(5/96),1533A+G/1545G+A表型频率为41.66%(40/96),无C1529T。结论中国汉族和维族人群的CD61基因外显子10存在3个SNP,且在汉族和维族人群分布频率差异甚小,这显示2个民族之间血缘上的关系比较亲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