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33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81篇
预防医学   87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75篇
  1篇
中国医学   71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1.
目的制备重组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三聚体蛋白疫苗并进行相关表征分析, 研究重组HA三聚体在小鼠模型中的免疫原性。方法构建稳定表达HA三聚体蛋白的CHO细胞株, 通过Western blot、单向免疫扩散试验、蛋白质粒径检测和N-糖基化位点分析对重组蛋白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根据剂量、佐剂等处理条件的不同将BALB/c小鼠分为11个组, 并进行一致的免疫程序。初次免疫后56 d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效价, 以评价免疫原性。结果构建的CHO细胞株能够分泌表达HA三聚体。HA三聚体具备生物学活性能够在单向琼脂免疫扩散试验中形成沉淀环, 蛋白质粒径大小约为18.79 nm, 具有10个N-糖基化位点, 包括高甘露糖型、复合糖型和杂合糖型;HA三聚体重组蛋白疫苗在2次免疫小鼠后, 3.75 μg剂量配伍RFH01佐剂与对照组单价疫苗原液15 μg引起的中和抗体效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1 2, U=36), 配伍佐剂组免疫后血清抗体效价均高于未加佐剂组, 其中15 μg HA三聚体+RFH01组效价最高, 为1 280。结论成功制备了流感病毒重组HA三聚体蛋白, 其...  相似文献   
712.
刘奕  余秀华  周蓉  孟婷婷 《浙江医学》2023,45(13):1389-1392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常规超声和增强超声造影(CEUS)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关系。方法 回顾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三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确诊为PTC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均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并接受了常规超声和CEUS检查。根据颈部淋巴结是否转移将患者分为转移组43例和非转移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超声特征的差异,将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TC患者CLNM与常规超声和CEUS特征之间的关系,从而筛选出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转移组中肿瘤直径≥1cm、微钙化、与被膜接触且接触程度>50%、多灶性、超增强、被膜完整性中断患者占比均高于非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1cm、微钙化、与被膜接触且接触程度>50%、多灶性、超增强、被膜完整性中断是PCT患者发生CLNM的危险因素(OR=2.527、13.640、3.025、2.371、8.101、8.415,均P<0.05)。结论 PTC患者的常规超声和CEUS特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CLNM风险,当肿瘤直径≥1cm、微钙化、与被膜接触且接触程度>50%、多灶性、超增强、被膜完整性中断时,应多加注意。  相似文献   
713.
【摘要】 目的 研究拟观察择期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期间既能保证足够的肺通气又能减少胃胀气的最低加压面罩通气压力。方法 随机选择需全麻手术患者80例,ASA评级为Ⅰ?Ⅱ级。数字随机法分为A、B、C、D四组。全麻诱导时,加压面罩通气压力分别控制在10cmH2O、15 cmH2O、20 cmH2O、25 cmH2O水平。血浆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异丙酚行全麻诱导,分别于全麻诱导前后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超声胃窦部截面积检测。结果 C、D两组患者的胃窦部截面积麻醉诱导后明显较麻醉诱导前增大,P<0.05。A、B两组患者的PetCO2麻醉诱导后明显较麻醉诱导前增高,P<0.05。B组患者的PetCO2在临床正常范围内。结论 全麻诱导期间加压面罩通气压力控制在15 cmH2O水平既能保证肺通气又能减少胃胀气。  相似文献   
714.
目的 探讨麦角硫因(ergothioneine, EGT)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成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H2O2刺激MC3T3-E1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模型,在加入不同浓度的EGT后,采用CCK8、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及凋亡率,利用荧光探针法和WST-8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和总SOD酶活性,利用Western blot和RT-qPCR实验分别检测抗氧化及成骨相关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水平,利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对细胞成骨能力进行检测。结果 EGT可以剂量依赖地提升氧化损伤环境下MC3T3-E1细胞的存活率,降低H2O2引起的ROS生成以及Nrf2、CAT和HO-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进一步发现EGT能拮抗H2O2对细胞成骨分化的抑制作用。结论 EGT可以抑制H2O2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并进一步缓解因氧化损伤导致的成骨分化抑制。  相似文献   
715.
目的评价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配伍RFH01佐剂在小鼠模型中的免疫原性。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三部)的方法对4种单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原液进行鉴别试验。在研究配伍RFH01佐剂的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小鼠模型中, 采用随机分组法将460只雌性6~8周龄BALB/c小鼠分为实验组、疫苗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 共46组, 每组10只。在研究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在老年和青年小鼠模型中, 采用随机分组将80只雌性10月龄和80只雌性10周龄BALB/c小鼠同时分为单价流感病毒疫苗、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RFH01佐剂组、鸡胚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对照组和PBS组, 共16组, 每组10只。均采用肌内注射免疫, 初次免疫21 d后, 采血分离血清, 并用相同程序和剂量进行加强免疫, 第42天采血分离血清。血凝抑制试验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水平。结果两次免疫后, 所有配伍RFH01的疫苗组阳转率均达到100%, 且血清抗体效价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 GMT)显著高于不含佐剂的疫苗组。配伍RFH01佐剂的单价流感病毒疫苗和四价流...  相似文献   
716.
周蓉  黄柳向 《河南中医》2023,(2):220-226
目的:以中医“异病同治”理论为依据,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枳术丸治疗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 FC)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获取并筛选枳术丸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使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FC和FD的疾病靶点;将枳术丸活性成分相关靶点与FC和FD疾病靶点导入微生信在线作图平台绘制韦恩图,得到交集靶点,即为枳术丸治疗FC和FD的潜在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获取潜在靶点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并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图。将潜在靶点导入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得到枳术丸活性化学成分29个,相关靶点126个;FC和FD疾病靶点分别有1 299个和1 ...  相似文献   
717.
本研究通过回顾国内外关于返岗女性母乳喂养抗逆力研究的相关文献,对抗逆力的概念、作用机制、返岗女性母乳喂养的外部环境现状以及抗逆力在返岗女性母乳喂养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抗逆力为视角提出促进返岗女性母乳喂养的策略,以期为我国护理人员研究母乳喂养提供新视角、新方向。  相似文献   
718.
目的 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患者复位治疗后残余症状(residual dizziness, RD)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及其向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 PPPD)转化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陕西省人民医院眩晕门诊确诊为BPPV且复位成功的患者575例,存在RD的患者有273例。根据RD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RD≤1周组116例、1周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