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3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5篇
口腔科学   199篇
临床医学   159篇
内科学   93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276篇
预防医学   82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84篇
  2篇
中国医学   69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目的:目标设置理论结合多媒体教学模式能促进脑病科临床教学的开展。方法:对脑病科临床教学中"目标设置理论结合多媒体教学模式"与LBL教学法进行研究对比。结果:发现"目标设置理论结合多媒体"教学模式可提高临床教师和学生的自身能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兴趣。讨论:目标设置理论结合多媒体教学模式为提升临床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有利于提高脑病科临床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2.
目的 探讨强化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心肌灌注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行择期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28例,随机分为标准他汀组(n=115)和强化他汀组(n=113).于PCI术前7 d,纪录PCI后的TIMI血流、纠正的TIMI计桢数(CTFC)以及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等.于PCI前后测量肌酸磷酸激酶(CK)、CK同工酶MB(CPK-MB)、肌钙蛋白I(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P选择素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水平.结果 强化他汀组支架置入后TIMI血流0~1级显著少于标准他汀组,3级显著多于标准他汀组(P<0.05).强化他汀组无复流发生率显著低于标准他汀组(P<0.001).CTFC在强化他汀组显著低于标准他汀组(P<0.001).强化他汀组的TMPG也显著优于标准他汀组(P=0.001).PCI术后24 h,CPK-MB和TnI在强化他汀组显著低于标准他汀组[CPK-MB:(18.74±8.41) ng/ml vs (21.78±10.64) ng/ml,P=0.018;TnI:(0.99±1.07) ng/ml vs (1.47±1.54) ng/ml,P=0.006].标准治疗组CK-MB升高者占27.8% (32/115),强化他汀组则只有15.9%(18/113)(P=0.030).标准他汀组TnI升高者显著多于强化他汀组[36.5% (42/115) vs 19.5%(22/113),P=0.04],其中,标准他汀组的心肌坏死发生率为13%(15/115),而在强化他汀组仅为4.4%(5/113)(P=0.021).PCI术后24 h,强化他汀组的hs-CRP、P选择素及ICAM水平均显著低于标准他汀组(P<0.001).结论 PCI术前使用强化他汀治疗比标准他汀治疗能更有效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肌灌注、减轻心肌损伤.同时伴有hs-CRP、P选择素和ICAM-1水平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3.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与多西他赛以不同顺序同步或序贯给药对于不同细胞株的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同步、不同序贯疗法(多西他赛序贯吉非替尼或吉非替尼序贯多西他赛)对于A431、A549、SPC-A1及NCI-H292细胞株的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的给药顺序下A549及A431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结果 两药联合采用不同的给药方式、在不同细胞株中表现出的作用不同:多西他赛序贯吉非替尼组对比单药组对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在4种细胞株中均有增强;同步组及吉非替尼序贯多西他赛组对比单药组对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在A549、SPC-A1、NCI-H292细胞株中均有减弱,表现出拮抗作用.而在A431细胞株中有所增强,表现为协同作用;设置一定的给药间期可削弱这种拮抗或协同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两药联合时细胞凋亡情况在A549细胞与A431细胞中存在明显差别.结论 吉非替尼与多西他赛联合的相互作用随细胞株不同而有差异,且与序贯给药的顺序有关,其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4.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将316例CHB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84例采用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与甘利欣治疗;B组81例用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治疗;C组76例拉米夫定联用甘利欣治疗;D组75例用乙肝胶囊治疗。4组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疗程结束后4组病例ALT复常率分别为92.8%、77.8%、76.3%、52.0%,血清胆红素(SB)复常率分别为88.1%、70.4%、69.7%、45.3%,HBeAg转阴率分别为39.3%、30.8%、30.3%、30.3%,HBV-DNA转阴率分别为41.7%、28.4%、27.6%、27.6%。停药后随访一年,ALT复常率分别为85.7%、65.4%、64.5%、40.0%,SB复常率分别为84.5%、64.2%、63.2%、36.0%,HBeAg转阴率分别为38.1%、25.9%、25.0%、25.0%,HBV-DNA转阴率分别为38.1%、23.5%、22.4%、22.4%。疗程结束及随访1年时,各组患者ALT复常率、SB复常率及HbeAg、HBV-DNA转阴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两两比较,A组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药物联合治疗CHB可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5.
目的:评价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82例患者均有腰部带状疱疹的典型临床症状和特征,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给于更昔洛韦0.3g/d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患者给于治疗组予病毒唑0.6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疗程均为10d;(并于用药后1,4,7,10d观察记录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的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有效率92%,对照组有效率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带状疱疹的止痛时间、止疱时间和水疱结痂时间上,均短于病毒唑对照组。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在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方面明显优于病毒唑,痊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病毒唑组。  相似文献   
136.
137.
目的:探讨小剂量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肝硬化患者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中清醒镇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择期行EVL的患者根据清醒镇静药物组合及剂量不同,随机分成2组。Ⅰ组给予芬太尼1.5μg/kg,丙泊酚0.8~1.2 mg/k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呼之不应时进行操作;Ⅱ组给予舒芬太尼0.12μg/kg,丙泊酚0.25~0.5 mg/kg,待患者OAA/S评分达3分时即进行操作。记录2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以及胃镜操作时间、恢复时间、患者和内镜医生满意度评分以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Ⅱ组患者血压、呼吸和心率术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Ⅰ组的低血压的发生率35.7%高于Ⅱ组(5.5%)(P0.05);Ⅱ组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Ⅰ组(P0.05),2组的操作时间、患者和内镜医生满意度评分均无明显不同(P0.05)。结论:小剂量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能安全有效地用于肝硬化患者EVL,患者具有较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和较少的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138.
139.
目的 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清肺抑火片中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的含量.方法 采用Water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甲醇-磷酸盐缓冲液(用三乙胺调ph至6.8)(5∶9∶86)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20 nm,柱温30℃.结果 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进样量分别在0.0339 ~1.3560μg(r2=0.9999);0.132 ~5.280μg(r2=0.9999)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7.65%,97.63%;RSD分别为0.41%,0.79%.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可靠,为清肺抑火片的全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0.
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是发生在软骨细胞的骨恶性肿瘤。在软骨肉瘤内可有内生软骨骨化,但决无真正的肿瘤骨样组织。作为一种软骨基质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根据它的频率,是第二个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10%-20%),化疗和放疗反应不佳[1]。发病年龄多在40-70岁,多见于股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