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16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桂枝汤有效部位B(Fr.B)对胃肠运动双向调节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阿托品致胃肠运动受抑或新斯的明致胃肠运动亢进大鼠下丘脑及胃肠组织cAMP含量、PKA和PKC活性。结果:对阿托品致胃肠运动受抑大鼠,Fr.B可拮抗下丘脑和空肠组织cAMP含量及PKA、PKC活性的降低,对胃窦组织PKA活性的降低也具拮抗作用;对新斯的明致胃肠运动亢进大鼠,Fr.B可升高胃窦组织PKA活性、下丘脑和空肠组织PKC活性,对cAMP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Fr.B对胃肠运动的双向调节与其影响下丘脑及胃肠局部组织中cAMP含量和蛋白激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2.
糖脉通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脉通片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效果。方法将18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3例使用传统方法治疗,即应用弥可保500 ug/次和维生素B110 mg/d、维生素B120.5 mg/d药物治疗;治疗组5例血糖控制在空腹6.0 mmol/L、餐后血糖10 mmol/L以下水平后口服糖脉通片。结果对照组弥可保加维生素B110 mg/d、维生素B120.5 mg/d,应用7~15 d内无1例袜套、手套式感觉减退感觉及下肢力弱和疼痛感觉完全恢复正常,显效者占18%,有效者占55%,无效或微效者占27%。治疗组给予糖脉通片5~10d后显效者占80%,有效者占20%。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脉通片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3.
桂枝汤有效部位A对下丘脑热休克蛋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研究桂枝汤有效部位A(Fr.A)在双向调节体温的同时对下丘脑热休克蛋白(HSP)的影响。方法:取高、低体温大鼠下丘脑组织,应用蛋白印迹法测定热休克蛋白含量。结果:Fr.A在双向调节体温的同时,可明显拮抗安痛定性低体温大鼠下丘脑HSP70含量的降低,对酵母性高体温大鼠下丘脑HSP70含量具有一定的降低作用。结论:Fr.A对高、低体温大鼠下丘脑HSP70含量的调节作用是其双向调节体温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4.
家族A:父,29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伴运动后心慌、气短。唇略紫绀,查体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Ⅲ/6级收缩期杂音。彩超示室间隔膜周回声中断约2.4cm,缺口见收缩期五彩血流左向右分流,Vmax3.4m/s,舒张早期呈蓝色右向左分流,Vmax1.7m/s,肺动脉血流速1.3m/s;按简化柏努利方程计算RVSP为8.8kPa。与心导管检查结果基本一致(8.0kPa)。其子,6岁,鸡胸,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Ⅲ/6级收缩期杂音。彩超示IVS膜部回声中断并呈“囊袋”状突入右室,其右缘见一0.5cm缺口,…  相似文献   
105.
患者,男22岁,自幼出现癫痫,智力障碍,体检见面部血管纤维瘤,鲛鱼皮样斑块叶状脱色斑,头皮,甲周,齿龈纤维瘤,胸部多发性脂囊瘤,脑组织多发性钙化灶,右肾占位病变,左眼视力下降,有色素性视网膜炎,黄斑区陈旧性出血变性,诊断为结节性硬化症伴多发性脂囊瘤。  相似文献   
106.
退黄合剂32 g/kg、16 g/kg、8 g/kg体重给小鼠灌胃,可降低一次注射四氯化碳所致的中毒性肝炎小鼠血清转氨酶升高,对注射α-萘异硫氰酸酯(ANIT)所致阻塞性黄疸小鼠ALT、TBIL升高亦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剂量组对正常小鼠细胞免疫功能有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提高食管、贲门癌的早期诊断率,探讨Tis和T1期食管、贲门癌的规范治疗。方法对1970-12~2003-12的74例进行分析。食管拉网发现33例,胃镜刷、活检诊断29例,卢-戈碘染色后内镜活检确诊12例。原位癌(Tis)12例,肿瘤侵及黏膜固有层(T1)21例,黏膜下层(T1)41例。3例经胃镜行黏膜病变切除(其中1例转剖胸手术),71例剖胸行肿瘤根治术。结果肿瘤侵及黏膜固有层(T1)、黏膜下层(T1)的转移率各为4.7%和19.5%,术后5、10、15、20、25年生存率为89.2%(66/74),74.2%(49/66),62.7%(37/59),54.0%(27/50),44.2%(19/43)。结论食管拉网最适用于食管癌高发区普查,胃镜活检是诊断早期癌的主要手段,胃镜检查-黏膜染色-指示活检为最佳技术组合。肿瘤侵及黏膜固有层、黏膜下癌选择根治术为宜,经内镜食管贲门黏膜病变切除术仅适用于原位癌或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08.
<正>家族多发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临床并非少见,笔者应用彩超检诊技术发现四个家族多发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10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家族A父,29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伴运动后心慌、  相似文献   
109.
患者女,35岁。婚后十年未孕。停经34天。突感下腹疼痛伴阴道不规则出血5小时。急诊彩超检查:子宫前位约5.3×3.7×5.2cm,内无胚囊回声,宫体左前上方示一4.3×3.7×4.5cm混合性包块,其内显示一2.5×1.3×1.5cm葫芦状囊性暗区,未见胚芽及心管搏动。囊周呈实质不均密光点回声,盆腔未见游离性积液(图1)。印象:宫外孕(左伞部妊娠可能性大)伴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食管-管状胃颈部全机械侧侧吻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解放军153中心医院采用食管-管状胃颈部全机械侧侧吻合术行食管癌切除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46~78(64.2±6.4)岁,体重(58.6±12.6)kg;病变位于食管胸中段39例,胸下段15例,胸上段6例;食管癌TNM分期Ⅰ期1例,Ⅱ期32例,Ⅲ期23例,Ⅳ期4例。术后6~12个月对所有患者的饮食质量和胃食管反流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其中52例复查时行上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38例行胃镜及食管黏膜病理学检查。结果 6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住院时间(12.0±2.6)d,吻合时间(18.4±3.2)min,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7%(7/60),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1.7%(1/60),问卷调查60例患者术后恢复普通饮食,伴有胃食管反流症状者占23.3%(14/60)。X线钡餐造影检测吻合口径为1.2~2.2(1.6±0.2)cm,头低脚高45°观察发现59.6%(31/52)的患者显示钡剂向食管反流,未见钡剂潴留、胸胃扩张及胃排空障碍等;胃镜检查发现63.2%(24/38)的患者显示吻合口完全开放,36.8%(14/38)的患者呈不规则闭合或半闭合状态,食管黏膜病理检查发现18.4%(7/38)的患者为慢性炎性病变。结论食管-管状胃全机械侧侧吻合术对预防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胸胃综合征有良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