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1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45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58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30篇
内科学   12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0篇
特种医学   63篇
外科学   116篇
综合类   452篇
预防医学   170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148篇
  7篇
中国医学   187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的磁共振成像(MRI)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回顾性分析8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MRI诊断为良性31例,恶性49例.MRI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的符合率为61.2%(49/80),其中肿物型诊断符合率为80.0%(16/20),高于非肿物型的55.0%(33/60)(χ2=3.95,P<0.05).肿物型20例,形态呈圆形7例(35.0%),分叶状6例(30.0%),不规则型7例(35.0%);边缘清楚7例(35.0%),不规整12例(60.0%),毛刺1例(5.0%);肿物均匀强化7例(35.0%),边缘强化7例(35.0%),内部分隔强化6例(30.0%);时间-强度曲线呈Ⅰ型3例(15.0%),Ⅱ型9 例(9/20,45.0%),Ⅲ型8例(40.0%).非肿物型60例,均匀强化6例(25.0%),不均匀强化24例(30.0%),点状强化3例(5.0%),丛状环形强化27例(45.0%);强化分布呈局灶样15例(25.0%),导管样3例(5.0%),区段样24例(40.0%),区域样18例(30.0%);时间-强度曲线呈Ⅰ型20例(33.3%)、Ⅱ型31 例(51.7%)、Ⅲ型9例(15.0%).结论 MRI对肿物型乳腺导管原位癌诊断符合率高于非肿物型,非肿物型乳腺导管原位癌的主要表现是区段、区域样分布的丛状或不均匀强化,时间-强度曲线以平台型居多.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究与分析非洛地平联合倍他洛克治疗34例高血压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高血压患者34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采用非洛地平联合倍他洛克治疗,观察该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生理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该组患者在治疗1周后较治疗前相比,收缩压及舒张压有了明显下降,治疗6~12周血压下降更加显著(P〈0.05);该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血尿酸(UA)和白蛋白(Alb)有了明显下降(P〈0.05)。该组患者共34例中出现3例面红(8.82%)、4例心悸(11.76%)、3例头痛(8.82%)、3例头晕(8.82%),因症状较轻,未采取停药处理,数天后症状自行消失。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采用非洛地平联合倍他洛克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压,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3.
目的 了解广西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结核病(tuberculosis,TB)双重感染影响因素,为针对该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来自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AIDS治疗门诊和感染科住院部就诊和住院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单纯感染者、TB单纯感染者和HIV/TB双重感染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双重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174名被调查对象中,AIDS单纯感染者83人(47.7%),TB单纯感染者56人(32.2%),HIV/TB双重感染者35人(20.1%);与HIV组比较,HIV/TB双重感染和以下因素有关:了解TB免费治疗政策(OR =2.85,95% CI:1.03~7.85)、接受过有关预防AIDS宣教咨询等服务(OR =0.17,95% CI:0.06~0.49);与TB组比较,HIV/TB双重感染和以下因素有关:现居住地在钦州百色或其他地区(OR =3.44,95% CI:1.26~9.42)、仅通过医生、医院咨询服务了解AIDS(OR=3.68,95% CI:1.28 ~ 10.56).结论 应加强社会对AIDS和TB的宣教工作和血液的管理,注意把两种疾病联合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64.
患者,女性,64岁。因“乏力、间断腹痛、水肿3个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渐起乏力、颜面水肿,无腰痛、心悸、胸闷、恶心呕吐,伴下腹部隐痛不适,无发热,伴头昏、头晕,在多家医院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病后体力、体重下降。曾行阑尾切除术,住院期间发现贫血、低蛋白血症。否认传染病史、外伤史及食物、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体温37.2qC,脉搏76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132/62mmHg。颜面水肿,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胃镜检查提示萎缩性胃炎,胃体息肉;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叶酸对砷中毒小鼠脑部认知功能和运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40只健康的昆明小鼠,适应1周后,随机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30只饮用含50 mg/L亚砷酸钠的水,建立砷中毒动物模型。4周后将砷中毒小鼠随机均分为蒸馏水组、叶酸1 mg/kg组和叶酸5 mg/kg组。实验4周后通过水迷宫实验、步下法实验和转棒实验测定各组认知功能和运动变化。结果与蒸馏水组比较,叶酸处理组到达安全台的时间缩短(P<0.05),步上平台的时间缩短(P>0.05),在棒上停留的时间延长、跳上转棒的时间缩短(P均<0.05)。结论叶酸对砷中毒小鼠脑部认知功能和运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激素与急性高原病的关系。方法分别在低海拔区和高海拔区不同时间抽取534名急进高原人群的肘静脉血,放免法检测血浆皮质醇(F)、醛固酮(ALD)、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1I)及睾酮(T)等水平;采用症状评分法评价高原反应程度,分析急进高原人群肾上腺皮质机能状态与急性高原病发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血浆F、AⅡ含量随海拔增高而增高,PRA下降,以F含量增高最显著,而ALD及T变化不明显;进入高原后,随着时问延长,血浆F、AⅡ和T含量明显下降;实验同时表明,在平原血浆F测定值明显低于正常的人易发生急性高原病。结论急进高原人群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与急性高原病的发病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腹腔感染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前后血浆氨基酸水平变化和氨基酸丢失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10例腹腔感染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AV600S聚砜膜行24 h CVVH治疗,分别采集CVVH治疗前、治疗12 h和24 h血浆,连续收集24 h滤液.高压液相色谱测定血浆和滤液氨基酸浓度,并计算滤液氨基酸丢失量.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10例患者中死亡6例,其中3例死于脓毒性休克,3例死于MODS.CVVH治疗24 h后血浆各种氨基酸水平显著下降,其中组氨酸、异亮氨酸、半胱氨酸和谷氨酰胺分别由(22.1±10.3)、(20.0±7.6)、(10.3±4.7)、(122.3±72.2)μmoL/L下降至(5.6±3.4)、(6.4±2.5)、(2.9±2.4)、(42.5±33.6)μmol/L.血浆总氨基酸水平呈下降趋势,CVVH治疗12 h和24 h分别下降52%和59%.滤液氨基酸24 h平均丢失量为(9631±1089)mg/d,其中非必需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丢失量分别为(5072±618)mg/d和(3747±654)mg/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P<0.05).CVVH治疗12 h后滤液氨基酸丢失量和血浆氨基酸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68,P<0.05).结论 腹腔感染患者接受CVVH治疗时,氨基酸可以经滤液丢失,因此,为CVVH患者制定营养方案时,滤液额外丢失的氨基酸需要考虑在内,尤其要适当增加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68.
陈俊英  周波  陈丹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8):1391-1392
目的观察复方仙芪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复方仙芪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40例仅用拉米夫定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停药后6个月时乙肝病毒标记物、血清HBV—DNA定量、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HBeAb转换率分别为96%、58%与42%,高于对照组的73%、23%与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13sAg、HBV-DNA阴转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6个月,治疗组ALT复常率、H13eAg阴转率、HBeAg/HBeAb转换率、HBV-DNA阴转率分别为93%、56%、44%与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0%、13%与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治疗组为5%,低于对照组的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方仙芪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CHB,在提高ALT复常、促进HBeAg阴转与HBeAg/HBeAb转换、抑制病毒复制、降低复发方面,较单用拉米夫定更有效。  相似文献   
69.
周波 《中国实用医药》2007,2(35):111-111
交锁髓内钉治疗四肢管状骨骨折因其符合管状骨的生物学力线,且固定牢靠,对骨折区域软组织血供干扰较小,从而在国内外骨科领域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使用股骨逆行髓内钉治疗了36例股骨髁上骨折,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21~57岁。左侧肢体15例,右侧肢体21例。受伤原因:车祸17例,高处坠落伤12例,挤压伤7例。骨折分型按AO分型[1]:A1型20例,A2型9例,A3型7例。36例中21例有合并伤:合并脑外伤11例,合并腹部内脏损伤的6例,合并胸外伤的4例。1.2治疗方法患者均取…  相似文献   
70.
周波  张少宏  全主见  严强  何炎  银珍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9):2861-2862
目的:探讨胆源性胰腺炎(GP)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GP的临床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早期手术组(38例)和延期手术组(48例)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9%和6.3%(P<0.01);死亡率分别为7.9%和0(P<0.05);胆总管探查率分别为92.1%和52.1%(P<0.01)。早期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胆总管探查率均明显高于延期手术组。结论:GP应采用以延期手术为主,并与个体化相结合的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