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对小鼠胃黏膜内肥大细胞(MC)脱颗粒及对胃黏膜通透性的影响,以佐证Hp在慢性荨麻疹(CU)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70只健康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Hp组30只,每间隔3日灌喂1次Hp菌液,共7次;对照组两组,各20只,分别灌喂45%的乙醇和2%的牛血清白蛋白(BSA)。以蔗糖浓度的变化作为胃黏膜通透性变化的标志,并用甲苯胺蓝染色法(TB)观察灌胃后小鼠胃黏膜内MC总数、脱颗粒MC总数以及脱颗粒MC的百分比。结果 三组小鼠胃黏膜MC总数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207.59,P < 0.01);且脱颗粒MC百分比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 = 108.16,P < 0.01),Hp组最多,乙醇组次之。Hp组、乙醇组小鼠灌胃后其外周血中的蔗糖浓度较灌胃前明显增加,且乙醇组高于Hp组; BAS组小鼠灌胃前后其外周血中的蔗糖浓度无明显变化(F = -4.06,P > 0.01),与Hp组和乙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277.03,P < 0.01)。结论 Hp感染可导致小鼠胃黏膜MC数量增加,脱颗粒增多,从而释放组胺和一系列血管活性介质到外周血,可能与荨麻疹的表现有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10种中药的不同制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液体药基混合法,微量稀释法。结果:黄连对常见致病菌显示较强的抑制作用,黄芩次之。中药酊剂抗菌活性强于煎剂;联合用药以酊剂混合液与西药联合杀菌作用最强。结论:单味药中以黄连抗菌活性最强,不同制剂中以酊剂抗菌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SASPase在皮肤型红斑狼疮皮损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无血清培养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将提取的蛋白样品采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进行分离,应用ImageMaster 2D Platinum 5.0软件对图像进行匹配分析,选取差异表达蛋白质点,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飞行时间质谱进行质谱鉴定.并通过免疫印迹验证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培养角质形成细胞,获得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匹配点数在1200个左右,匹配率>80%.鉴定SASPase在CLE皮损角质形成细胞表达升高,免疫印迹验证与双向电泳结果一致.结论 皮肤型红斑狼疮皮损的发生发展可能与SASPase的异常激活和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4.
目的:评价地洛他定治疗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0例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地洛他定5mgl日1次和对照组氯雷他定10mgl日1次,疗程均为7天(急性荨麻疹)或14天(慢性荨麻疹)。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起效时间及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971和P=0.051)。两组病例不良反应相似且轻微。结论:地洛他定量治疗荨麻疹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运用知识图谱分析玫瑰痤疮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 以玫瑰痤疮为主题,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时间跨度为2012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1日。运用CiteSpace 6.1.R4及VOSviewer 1.6.18对玫瑰痤疮的发文国家/地区、机构、作者、关键词及被引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1776篇文献。发文最多的国家是美国;主要研究机构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中心度最高的被引文献主要与伊维菌素的治疗相关;高频关键词主要为疗效、病理生理学等。结论 玫瑰痤疮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目前对氧化应激关注较多,而皮肤屏障受损、蠕形螨感染等其他病因也应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6.
患者女,51岁,农民,全身反复水肿性红斑伴脱屑3年余,因皮损加重伴发热3天以红皮病收入院,入院后仔细检查,双收外1/3脱落,左耳大神经粗大,四肢及躯干皮损温度觉和触觉障碍,双耳,左眉皮肤组织液涂片见抗酸杆菌(2+),左膝皮肤组织病理检查抗酸杆菌(5+),病理诊断:界线类偏瘤型麻风伴I型麻风反应。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一种体外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分离与原代培养的方法,为角质细胞的多方面研究提供细胞来源。方法采取两步消化法对皮肤进行消化以获取角质形成细胞,采用无血清培养技术进行角质细胞的体外培养,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以及生长曲线的绘制与分析。结果分离酶和胰蛋白酶联合两步消化法能够很好地分离表皮与真皮,活细胞率高,培养后细胞融合时间短,同时又能够避免成纤维细胞的污染,可获取较多高纯度的角质形成细胞。角质细胞无血清培养可以在体外快速稳定增殖,并在多次传代后保持了正常形态。结论两步消化法和体外无血清培养是一种理想的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分离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38.
目的 为了提高皮肤科临床见习教学质量,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探讨以问题为基础(PBL)的教学法在皮肤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07级临床医学150 名本科生进行分组,分别采用PBL和以授课为基础(LBL)的教学法进行临床见习教学,采用理论测试和问卷调查方式评价两种方法 的教学效果.结果 采用PBL 教学法的学生测验平均成绩及其对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优良率均明显高于采用LBL 教学法的学生.结论 PBL 教学法有助于提高临床见习教学质量,其教学效果明显优于LBL 教学法,值得在皮肤科临床见习教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9.
鱼腥草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照观察两组带状疱疹分别予以阿昔洛韦及阿昔洛韦加用鱼腥草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时间越早,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