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18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研究分析消化内科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消化内科中出现感染的135例患者临床资料加以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消化内科135例感染患者中,最易感人群为老年患者,以60-70岁年龄阶段感染病例最多。易感因素包括: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消化道出血、肝硬化以及消化道肿瘤等。易感部位主要是上呼吸道,其次是下呼吸道、胃肠道以及泌尿道。病原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最常见的还有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严格实施无菌消毒操作,针对易感人群、因素,合理应用抗生素,积极对症治疗原发病,避免或减少发生消化内科感染的机率。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中药益肾解毒方对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患者肾动脉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 :5 1例CRF患者分为两组 ,A组 (对照组 ) 2 5例单纯予低蛋白饮食及控制高血压治疗 ;B组 (治疗组 ) 2 6例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肾解毒方治疗。应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评价两种治疗方法对CRF患者肾动脉血流参数的影响。结果 :CRF患者肾动脉血流参数处于紊乱状态 ,益肾解毒方治疗后肾动脉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 (Vmax)及舒张末期流速(Vmin)均明显增快 (P <0 .0 5 ) ,肾血管阻力指数 (RI)则明显降低 (P <0 .0 5 )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益肾解毒方可明显改善CRF患者的肾动脉血流参数。彩色多普勒显像仪不仅对肾血流参数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而且对疗效的监测和指导用药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3.
脑电图改变:主要为普遍性高波幅慢活动,以额或额颞区为明显,呈持续或长程出现。意识恢复后,这种慢活动可持续数天,持续时间的长短与中毒程度和昏迷时间的长短有关。异常波可能不对称或局限性出现。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和持续的脑电图异常更常见。虽然常仍可持续存在,严重者可出现平坦波。在深昏迷的病人中,即使病人经过治疗以后可能恢  相似文献   
54.
癫癎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高达4~7‰,约有1/4的癫癎难以用药物控制,需要在EEG(脑电图)和BEAM(脑电地形图)等确定癫癎病灶下实施病灶切除,而手术成败的关键在于癫癎源灶的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55.
一、脑电信号的特点 大脑神经细胞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特别是离子的移动使细胞核与细胞膜之间发生电位差,促使细胞电子流动而产生极其微弱的电流,脑电波并非代表某一神经细胞的动态,而是大脑某区域  相似文献   
56.
颅内脑电图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颅内脑电图(Intracraniald ectroencepholography IEEG)主要包括术前侵人性评估,是指通过颅骨钻孔或立体定向仪把深部电极安放到脑的深部组织,如海马、杏仁核等部位,直接记录这些部位的脑电活动,和通过颅骨钻孔或开颅手术,将条型或网络状电极安置在脑表面(硬膜外或硬膜下)记录脑各个不同部位的发作间期以及发作期的脑电活动。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些电极电刺激局部脑组织,以了解它们的功能,进一步描绘出脑皮质功能图,帮助确定手术切除的范围。癫痫的手术治疗,按手术原理治疗方式可分为三种(1)切除癫痫致痫灶。如颞叶切除术,脑皮质致痫灶切除术,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大脑半球切除术等。(2)破坏癫痫放电的扩散通路。胼胝体切开术(联合纤维切断术)。(3)强化抑制结构。如慢性小脑电刺激和迷走神经刺激术等。  相似文献   
57.
棘波和尖波是脑电图的重要诊断的特征,在发作间期的脑电图中这些短暂的现象常常表示癫痫发作倾向.棘波活动的一种类型Gibbs和Gibbs(1952)称为小尖棘波(Small sharp spikes SSS)不少著者认为在成人的脑电图中常常遇见,对癫痫发作的诊断或定位没有重要意义.本文著者的目的是确定SSS的大脑起源,叙述在深部脑电图(DEEG)中SSS的特征,对照头后脑电图和在DEEG中SSS的特征,以及对比DEEG中记录的SSS和颞叶尖波的特征.著者用EEG及DEEG观察了两例顽固发作的可能选作外科治疗的病人.深部电极是由除尖端1  相似文献   
58.
CT已广泛地用于各种神经疾病的诊断中,某些作者认为CT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特别地有用。如果CT检查在缺血性栓塞后几天内进行,66%至98%为异常。但是,如果缺血性发作损害小或与周围组织比较密度相同,用或不用造影剂,CT都可能正常。本组3例脑血管疾病的患者,EEG显示一侧大脑半球广泛严重的异常和相应的脑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同时作CT检查,在他们的相应区域未显示异常。2例病人在造影剂增强的情况下,仍为正常。另一例CT扫描显示一个与现实问题无直接关  相似文献   
59.
三、脑皮质电图的波形特征 (一)、正常EGOG:ECOG的波形,基本上与头皮脑电波形相似。因其直接由皮层导出,故不同部位间的差异与头皮导出者不同,波幅亦较高。顶、枕区以α波为主,其中以枕区波幅最高。额、颞区以低—高波幅的17—20Hz(赫芝)β快波间有低—中波幅的α波,并混有少量低—中波幅的θ波为主。在中央  相似文献   
60.
脑炎的病因和临床表现较复杂,缺乏特有的规律性。对一些临床表现酷似病毒感染,但又缺乏确切证据的病例,一般统称为散发性病毒性或非特异性脑炎。据报道,近年来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数,在一些地区有上升的趋势。其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尤以大脑症状较为突出。发病常呈急性或亚急性过程,临床表现为精神障碍、意识障碍、颅神经损害、抽搐、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及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