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7篇
中国医学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冠心病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是证候客观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代谢组学技术通过对机体代谢组的识别和量化研究,系统探索机体正常生理下或病理刺激下的动态变化规律,有助于揭示病证结合的生物学基础。本文综述了冠心病代谢组学研究概况,分析了冠心病血瘀证血液与尿液差异代谢产物谱,总结了冠心病血瘀证潜在的诊断代谢标志物,探讨了活血化瘀中药干预冠心病血瘀证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未来冠心病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研究与药物研发提供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32.
目的了解昆山市周庄镇常住居民慢性病患病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周庄镇常住居民进行随机抽样,采用集中调查和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居民常见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慢性病患病率为23.9%,患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糖尿病、结石、颈椎病和高血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对不同慢性病的影响不同;吸烟率19.5%、饮酒率18.5%,且不同性别人群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查人群中缺乏体育锻炼、膳食中蔬菜和奶、豆制品摄入量均有不足。结论应采取有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降低慢性病患病率。  相似文献   
33.
背景:近年来学者们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中医药干预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定向细胞和(或)组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逐渐成为组织工程研究领域的亮点与热点。但目前针对中医药理论与干细胞诱导分化的综述文献较少。目的:以中医药理论为切入点探讨干细胞的诱导与分化,综述其研究与进展。方法:分别以“中医药,理论,诱导分化,干细胞”“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theory,induced differentiation,mesenchymal stem cells”等为检索词,检索197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关键词结合主题词的全面检索方式,经过文题、摘要筛选,排除与研究目的相关性差及缺乏原创性、重复性研究的文献,对最终符合标准的57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中医药理论已运用于诸多干细胞的诱导分化研究中,尤其是中医药活血化瘀、益气、补肾填精等治法与方药在干细胞诱导分化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以中医药理论为切入点探讨干细胞的诱导与分化,既可为干细胞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开辟新的方向,亦可为中医药治疗相关疾病提供研究思路和导向,可能成为中医药走向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观察2种他汀类药物对不同细胞色素P450酶(CYP)2C19基因型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CYP2C19基因型检测的老年ACS患者200例,根据服用他汀类药物及CYP2C19基因型分为6组:阿托伐他汀+快代谢组(A组)40例,瑞舒伐他汀+快代谢组(B组)40例;阿托伐他汀+中代谢组(C组)46例,瑞舒伐他汀+中代谢组(D组)46例;阿托伐他汀+慢代谢组(E组)14例,瑞舒伐他汀+慢代谢组(F组)14例。在使用氯吡格雷前(基线)、联合服用他汀类药物前(治疗前)及服用他汀类药物7 d(治疗后),测定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随访6个月,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与基线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A组、B组、C组、D组、E组和F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较治疗前更低[(3.9±0.2)%vs(5.2±0.3)%;(3.8±0.2)%vs(5.3±0.3)%;(4.9±0.4)%vs(5.3±0.3)%;(5.0±0.3)%vs(5.1±0.4)%;(5.0±0.4)%vs(5.2±0.3)%;(4.9±0.5)%vs(5.1±0.4)%,P<0.05];治疗后在相同基因代谢类型中,A组与B组、C组与D组、E组与F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在不同基因代谢类型中,A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C组和E组(P<0.05),B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D组和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E组,D组与F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他汀类药物对于同一代谢基因型组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活性没有影响,对于不同代谢基因型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活性有影响,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活性受到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目的调查某铅蓄电池加工企业铅污染引起的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1例。方法采用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等方法,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综合分析判断。结果该厂厂房简陋,生产设施落后,劳动防护用品缺乏,大量铅尘、铅烟逸出,是引起职业中毒的主要原因。经检测病人尿铅含量为2.39μmol/L,结合职业史、症状体征以及现场调查,初步判断为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结论该厂生产条件落后,未提供有效的防护用品,铅蒸气严重污染环境,对工人健康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37.
目的:以慢性紧张型头痛(Chronic Tention-type Headache,CTTH)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针刺治疗为干预手段,观察患者疗效期待值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患者或社会招募CTTH患者90例,采用中央随机将患者分为深刺组与浅刺组,每组45例。选取百会、双侧风池、太阳、合谷、太冲为针刺穴位。深刺组采取深刺,进针后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留针时间30 min,留针期间共行针2次;浅刺组采取浅刺,留针时间30 min,留针期间不行针不要求得气。针灸治疗8周,其中前4周,每周治疗3次,后4周每周治疗2次,共计治疗20次。于针刺治疗前,根据患者对针灸疗效的期待值高低将患者分为疗效高期待组76例与疗效低期待组14例。比较治疗8周时疗效高期待组和疗效低期待组间头痛临床疗效指标,即头痛发作天数、头痛程度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以及头痛持续时间(h)的差异,以观察疗效高低期待值对针刺治疗CTTH患者疗效的影响。结果:疗效高低期待组基线期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焦虑与抑郁评分、头痛发作天数、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h)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治疗结束时,2组患者头痛发作天数、头痛程度及头痛持续时间(h)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8周时,疗效高、低期待组头痛减少天数、头痛减少程度及头痛减少时间(h)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对针灸治疗CTTH的疗效期待高低与针灸治疗CTTH的临床疗效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8.
周思远 《职业与健康》2008,24(4):321-322
目的探讨局部通风排毒装置在有机溶剂作业环境中对员工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个企业(电子和人造革企业),对安装局部通风排毒装置前后采用现场调查,环境监测和职业性健康检查的方法进行现场和健康情况的调查。结果安装前2个企业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机溶剂超标率分别为75.00%、44.44%,安装后分别为8.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装前2个企业员工体检异常率分别为18.76%、12.07%,安装后分别为2.21%,11.57%,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通风排毒装置在有机溶剂作业中能有效降低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机溶剂浓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劳动者的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39.
目的:采用基于核磁共振(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比较针刺阳明经穴与伊托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血浆代谢物的影响,从代谢组学角度探讨针灸治疗FD的原理及其与西药作用机制的差异。方法:16例FD女性患者分为电针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同时设立健康正常对照组10例。电针组采用足阳明胃经的冲阳、丰隆、足三里、梁丘进行治疗,西药组服用伊托必利,连续治疗4个疗程。运用NDI(Nepean Dyspepsia Index)量表评价临床疗效;分别获取治疗前1天、治疗1个疗程和治疗4个疗程后所有受试者的空腹血浆样本,采用1HNMR检测,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模式识别方法分析所得数据。结果:NDI量表显示电针及西药治疗FD均有效,但针灸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优于西药组。代谢组学结果表明,电针或西药治疗1个疗程均可以使患者血浆代谢水平向正常组恢复,但治疗4个疗程后针灸组主要使患者体内乳酸、葡萄糖和乙酰乙酸的含量提高,西药组则主要表现为降低胆碱、亮氨酸/异亮氨酸的水平。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血浆内大分子的影响基本一致。结论:代谢组学研究结果提示,循经取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与伊托必利不同,这可能是针灸与西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在疗效上出现差异的机理所在。  相似文献   
40.
目的采用基于气质联用的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血浆中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方法采集FD女性患者血浆样本16例及正常女性14例,经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as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TOF-MS)联用检测后,应用SIMCA-P10.0软件对积分数据进行偏最小二乘法-辨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结果 GC/TOF-MS共检测得到色谱峰122个,其中鉴定出代谢产物31个。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人相比,FD女性患者血浆中尿素、甘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磷酸、亚油酸、胆固醇等代谢物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结合代谢途径分析发现,FD患者体内的能量代谢升高,而且患者体内氨基酸、脂肪酸以及肠道菌群等代谢也受到影响。结论本文所采用的气质联用代谢组学方法能清晰地反映FD女性患者血浆中的代谢物变化,其所揭示的代谢途径变化使得该技术在发病机制的探讨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