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总胆红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冠状动脉疾病(CHD)中的价值.方法:检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51例CHD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hsCRP及其它脂类指标,分析治疗前后hsCRP的变化,并与30例健康检查者作对照分析.结果:CHD患者的TBil浓度(11.85±6.72)μmol/L,hsCRP(4.75±2.59)mg/L,与健康对照组TBil浓度(14.51±7.25)μmo/L,hsCRP(1.35±0.76)mg/L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且治疗前、后hsCRP的浓度变化差异显著(P<0.01).结论:TBil、hsCRP与CHD发生有关,在CHD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2.
目的明确水通道蛋白(AQP)1和微血管密度(MVD)在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和子宫颈鳞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探讨其在子宫颈癌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AQP1和MVD在74例子宫颈癌(其中子宫颈鳞癌46例,子宫颈腺癌28例),34例CIN和15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AQP1主要表达于CIN和子宫颈鳞癌、腺癌的血管内皮细胞,以腺癌表达量最大,鳞癌与CIN的表达量基本一致,而在其他各组间都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MVD逐渐增大,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发现在子宫颈鳞癌、腺癌和正常组织中MVD的表达量要比AQP1大,并有统计学意义;而在CIN中的表达量相对一致。在子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中,淋巴转移阳性者AQP1和MVD的表达量较阴性者高(P<0.01)。结论AQP1主要表达于子宫颈癌组织间的血管内皮细胞,其表达量较微血管密度低,并与微血管一起在子宫颈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3.
bFGF、VEGF和MVD在原发性输卵管癌中的表达(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续上期 )2 .2 MVD、bFGF、VEGF表达与原发性输卵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 MVD、VEGF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bFGF的表达在临床分期Ⅲ期中要比Ⅰ、Ⅱ期强 (u值分别为 44 .0和 14.5 ,P <0 .0 5 )。见表 2。表 1 MVD、bFGF、VEGF在输卵管癌中的表达组 别n MVD( x±s)bFGF-+ 阳性率VEGF-+ 阳性率输卵管癌组 30 39.97± 13.72 0 714 930 /30 491342 6 /30正常组 88.6 3± 2 .6 75 12 0 3/85 12 0 3/8表 2 MVD、bFGF、VEGF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因 素n MVD( x±s)bFGF-…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神经纤维分布与腺肌病发病以及痛经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手术切除子宫的患者74例,其中腺肌病组32例(包括有痛经22例,无痛经10例),子宫肌瘤(肌瘤)组42例(包括有痛经15例,无痛经27例).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子宫内膜神经纤维的分布,分别用抗神经微丝蛋白(NF)抗体与抗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抗体检测有髓与无髓神经纤维.结果 腺肌病和肌瘤组有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功能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分别为64%(14/22)和67%(10/15),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0.6(0~9.4)和0.6(0~6.0)条/mm2;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无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腺肌病和肌瘤组无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功能层均无神经纤维检出.腺肌病组痛经者与无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64%(14/22)和1.1(0~12.0)条/mm2、50%(5/10)和0.6(0~3.0)条/mm2;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23%(5/22)和0(0~0.6)条/mm2、20%(2/10)和0(0~1.0)条/mm2.肌瘤组痛经者与无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80%(12/15)和1.6(0~10.0)条/mm2、44%(12/27)和0(0~5.0)条/mm2;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40%(6/15)和0(0~0.4)条/mm2、15%(4/27)和0(0~1.0)条/mm2;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和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在腺肌病和肌瘤组痛经者间以及在无痛经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痛经者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均显著高于同组无痛经者(P均<0.05).结论 子宫内膜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可能参与痛经的发生;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可能与痛经的发生无关;子宫内膜神经纤维增生可能与疾病本身无关.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p2 1WAF1/CIP1和P5 3蛋白在子宫平滑肌肿瘤 (USMTs)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2 0例普通型子宫平滑肌瘤 (UL) ,18例子宫平滑肌肉瘤 (LMS)及 70例交界性子宫平滑肌瘤 (BLM) :包括 4 0例富于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 (CL)、13例奇异型子宫平滑肌瘤 (BL)、4例核分裂活跃型子宫平滑肌瘤 (ML)、10例不典型子宫平滑肌瘤 (AL)及 3例恶性潜能未定型子宫平滑肌瘤 (STUMP)的p2 1WAF1/CIP1和P5 3蛋白的表达。结果 :LMS组p2 1WAF1/CIP1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UL组 (P <0 .0 1)和BLM组 (P<0 .0 1) ;LMS组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UL组 (P <0 .0 1)和BLM组 (P <0 .0 1)。结论 :LMS的发病机制涉及P5 3基因功能的丧失 ;p2 1WAF1/CIP1在USMT细胞的增殖和灭活中可能起到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56.
p53和c-myc蛋白在子宫平滑肌肿瘤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p53和c-myc蛋白在子宫平滑肌肿瘤(USMTs)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例良性子宫平滑肌瘤(UL)、18例子宫平滑肌肉瘤(LMS)及70例交界性子宫平滑肌瘤(BLM),其中40例富于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CL)、13例奇异型子宫平滑肌瘤(BL)、4例核分裂活跃型子宫平滑肌瘤(ML)、10例不典型子宫平滑肌瘤(AL)及3例恶性潜能未定型子宫平滑肌瘤(STUMP)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和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肉瘤组p53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肌瘤组(P<0.01)和交界瘤组(P<0.01);肉瘤组c-myc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肌瘤组(P<0.01)和交界瘤组(P<0.01),c-myc蛋白表达形式在良、恶性USMT有显著不同(P<0.01)。结论:肉瘤的发病机制涉及p53基因功能的丧失,p53蛋白表达增加提示USMT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潜能增加。c-myc的过量表达与USMT的发生、发展密切有关,在良、恶性USMT表达形式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57.
解毒清痹方配合葛根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峥  周彩云  房定亚 《中医杂志》2003,44(11):838-838,861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病,临床表现为周身小关节红肿热痛、晨僵、关节功能障碍,甚则骨质破坏,关节功能丧失。我院风湿免疫科从1999年10月~2001年12月共收治类风湿住院病人60例,运用中药解毒清痹方加减并配合静点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8.
房定亚,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1993年由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的医学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原发性痛风的相关危险因素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4例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痛风的辨证分型标准将患者分为风湿蕴热证、痰瘀痹阻证、久痹正虚证3型,记录3型患者间年龄、性别、病程、体质量指数(BMI)、血尿酸(S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水平,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痰瘀痹阻证所占比例最高,久痹正虚证者年龄及病程明显大于其他2型,而风湿蕴热证者的年龄及病程明显小于其他2型;痰瘀痹阻证者的BMI和TG水平显著高于其他2型。而3型间的性别、SUA、TC、HDL-C、LDL-C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年龄、病程、BMI、TG等相关危险因素与痛风证型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本病初起多以风湿蕴热证为主,而在病程后期多表现为久痹正虚证。痰瘀痹阻证为本病最常见的证型,BMI和TG水平与痰瘀痹阻证密切相关。SUA水平与证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0.
S A P H O 综合征( s y n o v i t i s , a c n e , p u s t u l o s i s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