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89篇
综合类   124篇
预防医学   103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146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目的 了解混配农药中氰戊菊酯在小鼠体内的代谢和分布。方法 以14 C -氰戊菊酯为示踪剂 ,静脉注射给药。给药后 0 .5~ 12 0min之间采 9次血样 ,8~ 96 0min之间分别对脑、心脏、肝脏和肺脏采 8次样品。样品用 β闪烁计数仪测量 ,并换算成化学浓度。用残数法计算毒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混配农药中的氰戊菊酯的代谢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分布相T1/ 2 α为 2 .7min ,消除相T1/ 2 β为 10 6 .6min ,表观分布容积为 2 .9L/kg ,正向扩散系数k12 (0 .17min-1)大于逆向扩散系数k2 1(0 .0 77min-1)。分布浓度肺脏中最高 ,其次为肝脏、心脏、脑。结论 肺脏优势参与了氰戊菊酯的代谢过程 ,应重视此类农药的肺脏毒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Rh-献血者RHD基因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PCR技术对郑州市 12 8例献血者Rh基因结构进行研究。结果 完全存在 2 6例 (2 0 .3% ) ,完全缺失 79例 (6 1.7% ) ,部分缺失 2 3例(18.0 % ) ,完全存在者可通过吸收放散实验及家系调查证实是否为弱D。结论 RHD基因存在高度多态性 ,在临床输血中应慎重。  相似文献   
13.
笔者于1998年7月~2004年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肠结核40例,疗效满意,并与单用西医治疗的4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急症救治用灸,可溯至《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其后灸治急症的应用日渐昌盛。在古代急症救治中,灸法以其效速力宏、简便实用而倍受历代医家推崇,已成为急症救治的主要措施之一。现简介如下。1灸治急症的临床应用1.1适应病证古代灸治急症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①阴盛阳微之厥逆暴脱请证。如《伤寒论》主张阴盛阳微之危重症用灸治:“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肘后方》有治卒死尸厥灸*鼻人中”、灸“阴囊下去下部一寸”的用法。②风痰肆逆之中风、痉痛、癫狂诸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N-(4-羟苯基)维甲酰胺(4-HPR)联合γ-射线对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分析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蓝比色(MTT)法检测4-HPR对膀胱癌细胞株T24的细胞毒性作用、半数抑瘤率及起效浓度和时间.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HPR、γ-射线及两者联合应用时对T24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结果:2.5μmol/L、5μmol/L、10μmol/L的4-HPR作用T24细胞5天的凋亡率分别为6.2%、28.0%和26.0%,死亡率分别为0.3%、12.5%和26.7%.联合作用组细胞分别加入2.5μmol/L、5μmol/L的4-HPR,100cgy的γ-射线照射一次,3天后T24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0.0%、26.0%,细胞的死亡率均在5.0%以下.5天后T24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8.0%、35.0%,而细胞的死亡率分别为12.4%、21.1%.结论:小剂量的4-HPR可以诱导T24细胞凋亡,大剂量的4-HPR主要导致T24细胞死亡.小剂量的4-HPR联合小剂量的γ-射线对T24细胞凋亡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不同诱导分化剂单独或与热休克联合作用下 ,K562细胞JWA蛋白表达的特点和规律 ,探讨JWA与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表达的关系以及可能涉及的信号调节机制。方法 建立诱导K562细胞定向分化以及和热休克联合作用的实验模型 ,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JWA、Hsp70、热休克转录因子 1(HSF1)、HSF2等蛋白表达。结果  (1)佛波酯 (TPA ,10 0、2 0 0ng/ml)或阿霉素 (adri amycin ,4× 10 - 8mol/L)处理细胞 48h后 ,再热休克 (42℃ )处理 2h ,JWA和Hsp70蛋白表达均增加 ;而氯化高铁血红素 (hemin ,3× 10 - 5 mol/L ,48h)、阿糖胞苷 (Ara C ,80ng/ml,48h)和三氧化二砷 (As2 O3,1× 10 - 6 mol/L ,48h)处理后再热休克处理细胞 2h ,则JWA和Hsp70蛋白表达均下调 ;全反式维A酸(ATRA ,1× 10 - 6 mol/L ,48h)处理细胞后 ,再热休克处理 ,则JWA和Hsp70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 (2 )不同诱导分化剂处理K562细胞后再热休克处理 ,HSF1和HSF2表达变化均不明显。结论 JWA不但参与K562细胞的诱导分化调节 ,也参与细胞对热应激的调节 ,JWA可能是多种化学诱导分化剂和热休克的共同靶基因。诱导K562细胞分化过程中 ,Hsp70的表达不需要热休克转录因子介导 ,JWA可能是一种与Hsp70信号通路平行的新的信号分子。我们的实验结果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指导下PFNA微创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模式PFNA治疗,研究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PFNA微创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等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59.81±9.25) min少于对照组(65.72±12.56) min(P0.05),术中出血量(51.24±7.36) ml少于对照组(148.63±16.01) ml(P0.05),术后引流量(32.51±2.53) ml少于对照组(89.45±4.02) ml(P0.05),住院天数(10.22±2.81) d少于对照组的(15.14±3.23)d(P0.05),术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PFNA微创内固定,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缩短住院天数、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康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应用高通量细胞因子抗体芯片筛查结直肠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患者血清差异表达的细胞因子并进行验证。方法 80例择期行结直肠手术患者,根据认知功能测试量表判定POCD,于手术前1 d、术后4 h取血分离血清,高通量细胞因子芯片筛查120个血清细胞因子,差异5倍以上因子经ELISA验证。结果 77例患者完成认知量表和血样采集,术后第7天,19例发生POCD。POCD患者在年龄、麻醉风险ASA分级、糖尿病发病率、受教育程度与非POCD患者有明显差异。高通量筛查出的5倍以上差异表达血清细胞因子9个,经ELISA验证结果显示:POCD患者术前白细胞介素17(IL-17)、Fas、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MIP-3α)水平明显高于非POCD患者,瘦素(leptin)明显低于非POCD患者;术后4 h血清IL-6、IL-11、IL-17、甲基受体趋化蛋白3(MCP3)、骨髓造血祖细胞抑制因子(MPIF-1)、MIP-3α明显高于非POCD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明显低于非POCD患者。POCD患者术后4 h的IL-6、IL-17、MCP3、MPIF-1明显高于术前;非POCD患者术后4 h IL-6、IL-17明显高于术前,Fas、BDNF明显低于术前。结论结直肠手术POCD的发生伴随的血清细胞因子IL-6、IL-11、IL-17、Fas、MPIF-1、MIP-3α、MCP3、leptin、BDNF的差异表达。  相似文献   
20.
复方半枝莲防治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研究复方半枝莲 (SBC)对二乙基亚硝胺 (DEN)诱发大鼠肝癌的防治作用。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流式细胞仪、血清和组织生化等检测方法 ,分别在第 14周和第 2 4周观察 SBC对 DEN诱发的肝癌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 :中药组 14周时大鼠肝脏异型性增生灶明显较模型组少 ,2 4周时形成的肝癌结节小而少 ,模型组、中药组肝癌发生率分别为 75 .0 %、5 0 .0 % ;免疫组化显示中药组大鼠肝组织谷胱甘肽 - S-转移酶胎盘型阳性灶面积明显低于模型组 ;肝组织匀浆上清液谷胱甘肽 - S-转移酶含量以及血清 λ-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含量也明显低于模型组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 ,中药组大鼠肝细胞 G0 - G1 期比例下降 ,G2 - M期比例升高。结论 :SBC能抑制癌前病变 ,延缓肝癌的形成 ,降低肝癌发病率 ,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为阻滞 G2 - M期细胞进展 ,从而抑制DEN引起的肝细胞的去分化和恶性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