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52篇
预防医学   5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7篇
  1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腹膜透析(PD)中心长期PD患者临床数据,探讨当前PD患者临床特点、远期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02年2月至2010年11月登记的681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患者生存率及技术存活率,并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计算风险比值(hazard ratios,HR),进一步明确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男性398例(58.5%),女性283例(41.5%),平均年龄(45.68±15.69)岁。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77.1%)和糖尿病肾病(11.8%)为主。患者平均透程(13.94±16.40)月,其中日间不卧床腹膜透析(DAPD)604例(88.7%),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77例(11.3%)。1年、3年、5年及8年的技术存活率为87%、74.4%、61.85%及53%,患者生存率为94.2%、80.8%、75.3%及64.5%。除因经济因素放弃治疗及肾移植外,近三年导致患者退出PD的主要因素分别是透析超滤失败(35.2%)、心血管系统并发症(33.8%)和腹膜炎(12.6%)。此外,少数患者因导管(8.5%)及胸腔积液(4.2%)等因素退出。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为心血管事件(37.7%)、感染(10.4%)和脑血管事件(7.8%)。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低血浆白蛋白血症、严重贫血等与营养不良相关的并发症以及透析不充分是导致PD患者掉队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本中心PD患者有较好的生存率和技术存活率,影响PD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为心、脑血管并发症及透析不充分。  相似文献   
52.
鞍山地区肝炎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占传染病发病的第一位,甲型肝炎(甲肝)在病毒性肝炎发病中占第二位,为了解鞍山市甲肝流行趋势,现将鞍山市1980~2001年的甲肝发病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转移酶(GST)T1和M1基因多态性在终末期肾病(ESRD)进程中与血肌酐(SCr)以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ESRD患者血标本118份,健康对照组血标本133份,即时记录患者的血肌酐(SCr)、尿素氮、血钙及血磷值;用PCR测定GST基因型,血浆PTH的测定采用双位点放射免疫法(IRMA)。结果:GST T1和M1基因同时缺陷(A组)、T1缺陷和M1非缺陷(B组)、T1非缺陷和M1缺陷(C组)以及T1和M1都不缺陷(D组)的分布频率,在ESRD组分别为16.9%、11.0%、44.9%和27.1%,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4.4%、10.8%、46.7%和28.1%,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945)。以上述四种基因型为分组依据,发现ESRD组A组SCr平均值高于B组(P=0.047)和C组(P=0.007)。结论:GST基因型频率在ESRD组与正常对照组分布差异;ESRD组GST A组SCr值高于B组和C组,提示GST在ESRD有毒物的代谢、保护细胞免受毒性化学物质攻击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4.
酸硷平衡紊乱为小儿疾病常见的并发症,尤以代谢性酸中毒比较多见。新生儿期,由于各种疾病影响,酸硷失衡的发生率较高。现将我科1989-1995年收治的148例代谢世酸中毒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诊断标准:以实用新生儿学血氧分析的诊断标准,按着不同的日龄确定有无代谢性酸中毒及其程度。二、一股资料:本组148例,其中男103例,女45例,男女之比为2.2:1。年龄1~3天98例(66.2%),3~7天16例(10.8%)。8~14天12例(8.1%),>14天22例(14.9%)。三、原发病:新生儿肺炎94例(63.5%),颅内出血及缺氧缺血性脑病23例(15…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脑梗死的遗传易感性和发病机制,为脑梗死的早期基因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对92例脑梗死组、89例健康对照组进行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分析;采用组织凝血活酶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g/L)。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且B1B2、B2B2基因型频率及B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0.05);B1B2、B2B2基因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B1B1基因型(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脑梗死有显著相关性;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梗死有相关性。提示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可能是脑梗死危险因素及遗传易感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及多次胰岛素注射对糖尿病围手术期血糖及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76例需要手术的合并糖尿病的外科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CSⅡ组)及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MSⅡ组),观察血糖达标时间、平均拆线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感染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手术前1d、手术当日及术后1—3d最高血糖与最低血糖差值、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CSⅡ组血糖达标时间、平均拆线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MSⅡ组,感染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MSⅡ组;CSⅡ组术前及术后血糖波动小于MSⅡ组(P均〈0.05);住院费用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胰岛素泵能更快更有效地将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有利于手术的成功进行。  相似文献   
57.
不同类型腹膜透析导管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腹膜透析导管的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及防治体会。方法68例终末期肾衰竭行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患者分为两组。组1:28例患者采用Tenckhoff曲管;组2:40例患者采用鹅颈直管。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均大于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腹膜透析液引流速度、隧道感染、出口感染、导管移位、腹膜透析液渗漏等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腹膜透析液引流速度的隧道感染率和出口感染率无差别(P〉0.05).Tenckhoff管组5例患者出现导管移位(17.8%),而swan-neck导管组仅2例(5%),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前组患者漂管发生于第一周3例(60%),第二周2例(40%),而鹅颈直管发生漂管多于1周内。另外鹅颈直管组有3例患者于术后第一周出现引流不畅,拔管时发现导管内均有大量蛋白凝块阻塞。结论不同类型导管各有优缺点,鹅颈直管的导管移位率明显低于Tenckhoff导管,但易发生透析液引流不畅,而Tenckhoff导管不容易发生堵管。在置管过程中调整swan-neck腹膜透析管外段与腹正中线的角度后能明显改观引流速度。改观  相似文献   
58.
片形吸虫病(fascioliasis)是由片形吸虫(Fasciola spp.),包括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牛羊等经济动物的感染可引起产奶、产肉量降低,劳作能力下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人体片形吸虫病可导致感染者严重的肝、胆病理损伤。片形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诊断与其它肝胆疾病类似,极易被误诊。目前粪便虫卵病原学检测是最常用的片形吸虫病诊断方法,但存在漏诊、需要专业的镜检人员操作等问题。免疫学诊断技术因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且操作简单易行,近年来已成为片形吸虫病最常用的辅助诊断手段。该文主要综述了片形吸虫病免疫诊断抗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9.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升高,而急性尿潴留( acute urinary retention,AUR)是影响血清PSA升高的常见因素.因为与前列腺癌最常进行鉴别诊断的疾病是BPH,所以我们通过比较2003年7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前列腺癌伴有AUR与BPH伴有AUR患者的血清总PSA( tPSA)、fPSA/tPSA和PSA密度( PSAD)值的变化,探讨前列腺癌伴AUR时上述参数的变化规律及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厄洛替尼联合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5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给予相同的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厄洛替尼治疗,观察组给予厄洛替尼联合DC\CIK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均顺利完成治疗;两组无进展生存期(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NSCLC患者给予厄洛替尼联合DC\CIK维持治疗及有效护理,可明显减轻患者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