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赵林  李林芳  刘增品  王铁钢  周存河 《临床荟萃》2010,25(24):2162-2163
2008年6月国内学者赵林等首次开展并于2009年首次报道2例经肱动脉神经介入,其中1例为大脑中动脉支架植入术,1例为椎动脉末端支架植入术。此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共经肱动脉治疗椎一基底动脉狭窄患者17例,现将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2.
赵林  李林芳  张楠  刘增品  王铁钢  周存河 《临床荟萃》2011,26(20):1797-1799,F0003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遇到脑血管病患者首发症状供血区域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结果显示血管狭窄不一致的现象,现回顾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2004年4月至2010年12月我院住院的脑血管病患者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54~78岁,平均(63.5±5.2)岁。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冠脉旁路移植术前对狭窄的颈动脉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共收集了自2013年12月至2016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37例颈动脉狭窄合并严重冠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3例,女性4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56.4±8.1)岁,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脑血管造影确诊为冠脉三支病变合并颈动脉重度狭窄(单侧34例,双侧3例)。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并在支架置入后7~13d,平均(9.4±2.2)d内行冠脉旁路移植术,对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及6个月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及冠脉旁路移植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出现心率、血压下降10例,对症治疗后好转,围手术期无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生,随访6个月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在冠脉旁路移植术前7~13d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解决颈动脉重度狭窄安全有效,能提高此类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及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4.
<正>患者男,71岁,因"突发意识不清3h"入院。急查头颅CT未见明确出血灶,双侧基底核区见腔隙性脑梗死病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38分,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10分;经静脉溶栓后未见好转。脑血管造影:左椎动脉V1段次全闭塞(图1A);基底动脉全程不显影,考虑闭塞(图1B)。行左椎动脉V1段闭塞球囊扩张术,将导引导管超选入左椎动脉V2段,造影示基底动脉远端闭塞。以微导丝携带微导管穿过闭塞段,造影证实导管位于真腔内(图1C),乃释放Solitaire AB支架(4mm×20mm)1枚,复查造影闭塞段未见前向血流(图1D);  相似文献   
35.
临床随访观察支架治疗青年卒中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脑血管支架治疗青年卒中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接受支架治疗的伴大脑中动脉狭窄的青年卒中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支架治疗青年卒中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技术成功率为100%,残余狭窄率为(6.60士0.71)%。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4个月,随访终点事件(再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死亡)发生率为8.11%(3/37),终点事件致残率为2.70%(1/37)。结论脑血管支架治疗青年卒中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效果确切,且术后再发卒中风险小、致残率低。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对比观察脑血管支架植入术与药物治疗青年脑梗死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 71例(30~44岁)脑梗死合并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70%)患者,分别接受常规口服药物治疗(药物组,n=39)和支架植入术(支架组,n=32),比较2组相关指标。结果 支架组手术成功率100%,共植入32枚支架。2组患者入组时及随访3、6、12、24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mRS、NIHS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期间药物组终点事件发生率、卒中再发率及再发卒中致残率(mRS评分≥ 2分)分别为20.51%(8/39)、20.51%(8/39)及20.51%(8/39),支架组分别为6.25%(2/32)、3.13%(1/32)及3.13%(1/32),2组间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支架组卒中复发率(P=0.04)及再发卒中致残率(P=0.04)均低于药物组。结论 相比药物治疗,植入支架可降低青年脑梗死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卒中复发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37.
目的通过经肱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分析钝角优选原则的价值。方法207例患者经肱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术后随访3~12月。结果207例患者均成功实施经皮肱动脉穿刺插管及介入治疗,5.8%出现穿刺部位血肿,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钝角优选原则的应用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8.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检查及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检查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5例反复发作的短暂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患者的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结合临床症状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进行对比。结果DSA未见明显异常18例,单纯颅外动脉狭窄163例,单纯颅内动脉狭窄76例,同时存在颅内外多发狭窄和(或)闭塞68例,83例接受了介入治疗。支架成形术后脑实质染色增加、循环时间缩短。结论全脑DSA检查是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金标准",与MRA相比更能明确病变部位、形态、性质及侧枝循环情况,是介入干预前的必备手段,对评估支架成形术前术后血液动力学变化优于其他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39.
国产镍钛合金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我院自 1996年 6月至 2 0 0 2年 9月共治疗 2 0例 ,通过对病人术前及术后的护理指导 ,均获成功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治疗食管恶性狭窄 2 0例 ,男 15例 ,女 5例 ;年龄 40~ 90岁。病人症状为程度不同的吞咽困难 ,进行性消瘦。总计置入 2 1根支架 ,其中 ,食管中上段狭窄 3例 ,中段狭窄 10例 ,贲门胃底癌波及食管下段 3例 ,贲门胃底癌术后食管 胃吻合口狭窄 4例。狭窄长度为 3~ 11cm ,病史最长达 2年。1.2 术前准备  ( 1)病人准备 :完善各种检查、…  相似文献   
40.
赵林  李林芳  秦会敏  刘增品  王铁钢  周存河 《临床荟萃》2010,25(17):1505-1507,F0002
目的 探讨出现血流动力学平衡现象的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介入治疗方案.方法 患者52例,其中行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介入治疗27例,未处理6例,行颈内动脉栓塞术1例;行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支架成形术介入治疗16例,行椎动脉栓塞术2例.结果 一次性成功植入支架43例,栓塞病变血管3例,未行介入处理6例;颈动脉支架术后闭塞3例.结论 对于病变血管发生血液动力学平衡的患者应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