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50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22篇
  1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目的:探讨使用铸造支架配合片段弓矫治技术远中移动替牙期近中移位的上颌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替牙期单侧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倾斜移动的患者12例,采用铸造支架配合片段弓远中移动竖直上颌第一恒磨牙。对治疗前后的锥体束CT进行测量分析,以对侧健康同名牙作为对照,比较上颌第一恒磨牙治疗前后的位置改变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患侧第一恒磨牙牙冠均产生远中向移动,平均远中移动量(4.82±1.45)mm,牙轴近中倾斜度平均减小(7.05±3.25)°(P<0.05),牙冠近中扭转情况得到改善,平均改变(9.09±1.61)°(P<0.05)。结论:铸造支架配合片段弓矫治技术能够有效治疗替牙期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倾斜移动,将上颌第一恒磨牙调整到正常位置。  相似文献   
232.
变应性鼻炎(AR)是机体经变应原诱发产生的常见良性变态反应性疾病。除了与过敏相关的鼻部和眼部症状外,还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白天生活质量降低等问题,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目前AR的治疗方法是以远离变应原及药物控制为主,且在疗效上有其局限性和弊端。干细胞疗法的应用在各疾病的治疗中正在得到极大地发展。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因其独特的免疫调节及抗炎等作用以及获取方便等优势,在AR的治疗上具有相当的潜力。本文就脂肪来源MSCs治疗AR的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33.
结核病被认为是由单一传染源引起的最致命的疾病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传统的一线抗结核药物具有疗效好和毒副作用低等优点,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然而,随着单耐药、多耐药、耐多药和广泛耐药结核的不断涌现和广泛传播,一线抗结核药物的疗效不断下降。因此,亟须开发新型抗结核药物。不幸的是,近几十年来鲜有新型抗结核药物上市,反映出该领域的机遇与挑战。靛红类化合物具有包括抗结核在内的多种生物活性且毒副作用小,引起了药物化学家的广泛关注。其中,靛红二聚体和杂合体具有结构多样性和可作用于多个靶点等优点,对药敏型和耐药结核均显示出潜在的活性,是寻找新型抗结核药物的良好结构骨架。本文将综述2017—2022年间所研发的具有潜在抗结核活性的靛红二聚体和杂合体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4.
内源性物质靛红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生物活性谱广、毒性低和可修饰位点多等优点,是生物活性物质中的常见结构骨架。靛红类化合物可与包括DNA旋转酶、拓扑异构酶Ⅳ、丝状温度敏感蛋白Z和青霉素结合蛋白在内的多个靶点结合,具有潜在的抗菌活性。其中,靛红杂合体可同时作用于多个靶点,对克服耐药性和拓展抗菌谱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靛红杂合体在抗菌领域引起了药物化学家的关注。本文将综述2018—2022年间所发展的具有潜在抗菌活性的靛红杂合体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5.
目的探索单独针对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癌(RSC)的危险因素和生物标志物来预测患者预后并开发新的治疗靶点。方法本研究从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收集66例肿瘤和6例正常组织, 使用PERL和R软件包综合分析23个m6A调控因子的表达水平、突变情况及与RSC患者预后的关系, 通过确定了lncRNAs和m6A的关系, 进一步利用Lasso回归构建预后模型。结果与邻近正常组织比较, 23个m6A调节因子中有7个在RSC中存在差异表达, 并且有5个m6A调节因子与患者预后相关(P<0.05)。共表达分析结果显示, 278个lncRNA的表达与m6A密切相关, 许多lncRNAs是预测RSC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m6A-lncRNAs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异常(P<0.05), 可用于预测RSC预后的模型, 不受其他临床特征影响。通过LASSO回归, 基于3个m6A-lncRNAs分子MCM3AP-AS1、AF117829.1和HCG15建立RSC的预后模型, 生存曲线证明了该模型在预测患者生存率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P<0.05), 该模型可以应用于不同临床分层...  相似文献   
236.
李畅  范荣  李东波  周威  黄玉娥 《河北医药》2023,(19):2916-2919+2924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BMMSC-Exos)对骨折大鼠的成骨作用及促进骨愈合的影响。方法 大鼠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的提取与鉴定;外泌体的分离与鉴定;制备大鼠骨折模型,分组为对照组(control)、没有外泌体的培养基组(CM-Exo)和外泌体组(Exo组);mirco-CT检测3组大鼠愈伤组织体积(CV)、骨体积(BV)与总体积(TV)的比值;HE染色检测3组大鼠股骨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3组大鼠BMP2、Smad1和RUNX2蛋白的表达。结果 BMMSCs具有梭形形状并显示出涡旋分布,第3代BMMSCs经诱导分化后存在许多钙化结节和大量的脂质滴,流式细胞术表明CD29、CD90在BMMSCs中高表达,但CD45和CD117在BMMSCs不表达,并且其表型在传代中始终保持不变;BMMSC-Exos是球形的,直径50~150 nm,且表达CD81和CD63;在股骨骨折大鼠模型中,BMMSC-Exos明显增强了愈伤组织体积(P<0.05)和BV/TV(P<0.01);BMMSC-Exos也明显增强了BMP2、Smad1和RUN...  相似文献   
237.
<正>喉副神经节瘤(laryngeal paragangliomas, LPs)是一种起源于神经节细胞的罕见神经内分泌肿瘤,根据肿瘤的位置其临床症状不同,最典型的症状为发音困难、吞咽困难、喘鸣及异物感。我们报道1例以声嘶为主诉的LPs患者的诊疗过程,并对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paragangliomas, PPGLs)进行相关文献复习。1 临床资料患者,男,61岁。因声嘶10余年、  相似文献   
238.
239.
西吡氯铵含漱液对牙龈炎菌斑形成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目的 :观察 0 .1%西吡氯铵含漱液对单纯性牙龈炎患者牙菌斑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单纯性牙龈炎 48例 ,随机分为 2组 ,应用双盲法分别给予 0 .1%西吡氯铵含漱液 (实验组 )或爱诺天健含漱液 (对照组 )。(主要成分亦为 0 .1%西吡萌铵 )。每天 5次 ,晨起、睡前、饭后各一次 ,每次含 15ml,持续漱口 60s ,漱口后 1h内禁饮食 ,7d为一疗程。就诊当天 ( 1d)、4d、8d按照Quigley -Hein指数 (Turesky改良 )测定菌斑指数。第 1天行左侧半口上下颌牙齿洁治 ,第 8天行右侧半口上下颌牙齿洁治。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2 4例 ,年龄、性别、吸烟史分布无组间差异 (P >0 .0 5 ) ,基线检查菌斑指数无组间差异 (P >0 .0 5 ) ;中期检查实验组和对照组菌斑指数显著低于基线值 (P <0 .0 5 ) ,菌斑指数差值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终点检查实验组和对照组菌斑指数显著低于中期检查值 (P <0 .0 5 ) ,菌斑指数差值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中期和终点检查左半口菌斑指数测量值与右半口测量值比较均显著减少 (P <0 .0 5 )。结论 :0 .1%西吡氯铵含漱液可预防单纯性牙龈炎患者牙菌斑的形成。  相似文献   
240.
化疗药物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武器,目前已上市的抗肿瘤化疗药物数以百计。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肿瘤细胞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耐药性,且替代方案往往存在毒副作用明显和特异性不高等缺点。因此,开发具有高活性和高特异性的新型抗肿瘤化疗药物仍是目前药物化学家所必须面对的巨大挑战。二氢青蒿素类化合物可通过阻滞肿瘤细胞周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诱导DNA损伤和铁死亡等作用机制发挥抗肿瘤活性,对包括耐多药肿瘤在内的多种肿瘤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活性。其中,二氢青蒿素杂合体具有提高抗肿瘤活性、克服耐药性、降低毒副作用和改善药动学性质的潜力,已成为寻找新型抗肿瘤药物的重要来源。本文将着重介绍2018—2022年所发展的具有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的二氢青蒿素杂合体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