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口敷贴更换间隔的最佳时间。方法将212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病例随机分成5组,穿刺后第1天常规更换敷贴后,分别在每天,隔1、2.3、4天更换敷贴1次,比较5组病人穿刺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5组病人穿刺口感染发生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每隔2天更换敷贴1次可在保证较低感染率的基础上,节省医疗资源。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口敷贴的最佳更换间隔时间为2天,可以有效预防穿刺口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肠镜在结直肠息肉切除治疗中的护理配合要点及效果观察。方法将4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高频电刀切除息肉,并在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及护理。结果40例患者均治疗成功,总有效率达97.5%,平均住院天数5d。结论结肠镜结直肠息肉切除治疗中安全、方便、创伤性小,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可使结肠镜治疗结直肠息肉顺利进行,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自拟六味汤熏洗坐浴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观察湖南省嘉禾县人民医院(424500)周华英李气石主题词:阴道炎,霉菌性/外治法熏洗疗法霉菌性阴道炎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笔者近10年来,采用自拟六味汤熏洗坐浴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们试用米索前列醇药物治疗过期流产,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HIV-1 Vpr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和致凋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的vpr基因和不同变异株对宿主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以及其致细胞周期变化和致细胞凋亡机制的两者间的可能关系.方法 将14个带有不同变异位点的中国感染者HIV-1 upr片段分别连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将这些重组质粒电转染Jurkat细胞,并设立保守株vpr基因转染细胞、突变株vpr-Fs基因转染细胞、空载体转染细胞和未转染细胞作为对照.经G418选择培养及RT-PCR检测目的基因转染成功后,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被转染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上述14个带有不同变异位点的HIV-1 vpr基因片段的Jurkat细胞,发现转染保守片段HIV-1 vpr的Jurkat细胞,其细胞周期出现G_2期阻滞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但转染vpr C端截断的vpr-Fs片段的细胞、空载体peDNA3.1(+)转染细胞和未转染的Jurkat细胞无此现象.转染了,HIV-1 vpr基因序列相对应的Vpr蛋白中含有70V、85P、86G、94G突变的片段,较vpr保守片段其致感染细胞G_2期阻滞和凋亡的能力明显下降,且Vpr蛋白的AE亚型致细胞周期阻滞和致凋亡能力较其他亚型普遍为低.初步发现vpr诱导G2期阻滞百分比越高其所致凋亡率越高.结论 HIV-I vpr基因有明显的致感染细胞G_2周期阻滞和致细胞凋亡的作用,但vpr C端截断的vpr-Fs片段无此功能.首次发现中国感染者HIV-1 vpr基因表达蛋白的70V、85P、86G、94G位点突变能使其致感染细胞G_2期阻滞和凋亡的能力下降,Vpr的AE亚型致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能力较其他亚型普遍为低.对14个变异片段的分析显示vpr诱导G_2期阻滞的程度与其致凋亡水平可能相关,提示两者的发生机制可能有一定的关联.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HIV-1致病机制和探索可能的基因干预措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奈韦拉平加两种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组合对艾滋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患者的长期抗病毒和免疫重建效果以及毒副作用。方法:从2002年10月至2004年5月共有57例HIV-1感染者/AIDS患者陆续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定期随访截止于2008年12月。HAART方案主要为两种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加奈韦拉平。随访期间定期监测其病毒载量,T细胞亚群的变化,记录药物的毒副作用并适当处理,追踪血常规和主要生化指标的变化;对治疗出现病毒学失败或严重毒副作用者及时调整用药。结果:57例中,34例持续追踪了4年以上。经过5~6年治疗,63.3%(19/30)的患者病毒载量<50拷贝/mL。 CD4+细胞比治疗前平均上升了329个/μL。CD8+细胞平均下降128个/μL,CD4+CD45RA+CD62L童贞细胞和CD4+CD45RO+记忆细胞逐渐上升,CD8+CD38+激活细胞逐渐下降;这些变化均以治疗2年内较明显,2年以上的长期趋势变缓,但6年时均未达到健康者的水平。56%(32/57)的患者先后出现多种可能与药物相关的毒副作用,主要为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皮疹和脱发,多发生于6月内。29.8%(17/57)的病例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 26.3%(15/57)的患者血脂升高,6例出现脂肪分布异常,多见于女性患者;25例发生血象异常、肝功能受损、肾功能变化和淀粉酶升高。3例患者发生3~4级毒副作用(2例为外周神经炎,1例怀疑乳酸酸中毒),1例患者发生3级皮疹。结论:奈韦拉平加两种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的HAART药物组合长期治疗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可持续抑制病毒,增加CD4细胞,其毒副作用可控制,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周华英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2):1741-1741
为了解安康市个体食品加工作坊的卫生状况,为今后加强个体加工作坊的监督管理提供依据,于2002年7~10月对全市8个县、85户个体加工作坊卫生现状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血吸虫病延迟诊断的情况,探讨减少误诊的途径。方法收集2001年5月至2006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延迟诊断为血吸虫病病例,分析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结果符合条件的病例共22例,学生占60%;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腹痛、腹泻、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少数有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入院诊断为肺部感染、伤寒、败血症、结核菌感染、炎症性肠病、肿瘤等。结论血吸虫病发生在疫区,诊断依靠复杂的临床表现及特异性辅助检查。易感人群除农民外,也有接触疫水的学生。  相似文献   
19.
消化性溃疡4962例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月—2006年1月我院行胃镜检查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共29 520例,检出消化性溃疡(PU)4 962例。现将消化性溃疡发病率、性别、季节、部位等关系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PU病例资料均来自于我院门诊和住院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并均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采用按月逐年统计胃镜检查例数及溃疡检出数,对检出率、性别、检出部位、发病季节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多发性溃疡病变部位按其中最大一枚溃疡所在部位确定统计,复合性溃疡(CU)单独统计[1],不再分别统计在相应部位的溃疡数目。胃溃疡癌变的诊断按照全国胃镜协作组的诊断标准执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证实农残速测卡在检测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可靠性。[方法]通过农残速测卡定性检测与气相色谱定量分析蔬菜中的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对比试验。[结果]通过近1000批次的速测卡定性测定与气相色谱的定量分析比较,在被检出大于0.02mg/kg的农药残留的批次中,定性定量符合率分别为甲氨磷95.4%,氧化乐果81%,呋喃丹90.5%,甲拌磷81.8%。[结论]农残速测卡不仅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不需昂贵的仪器,而且检测面更广,特别适合现场检测以及大批样品的筛选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