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56篇 |
免费 | 110篇 |
国内免费 | 10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5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82篇 |
口腔科学 | 12篇 |
临床医学 | 370篇 |
内科学 | 112篇 |
皮肤病学 | 7篇 |
神经病学 | 22篇 |
特种医学 | 138篇 |
外科学 | 226篇 |
综合类 | 552篇 |
预防医学 | 265篇 |
眼科学 | 30篇 |
药学 | 260篇 |
14篇 | |
中国医学 | 317篇 |
肿瘤学 | 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43篇 |
2022年 | 47篇 |
2021年 | 80篇 |
2020年 | 68篇 |
2019年 | 62篇 |
2018年 | 64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43篇 |
2015年 | 55篇 |
2014年 | 129篇 |
2013年 | 128篇 |
2012年 | 125篇 |
2011年 | 155篇 |
2010年 | 167篇 |
2009年 | 162篇 |
2008年 | 144篇 |
2007年 | 130篇 |
2006年 | 145篇 |
2005年 | 118篇 |
2004年 | 98篇 |
2003年 | 93篇 |
2002年 | 76篇 |
2001年 | 55篇 |
2000年 | 53篇 |
1999年 | 48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0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中西医结合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08年2月我院32例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诊治病例中显效9例,有效17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1%,其中Child A级100%,Child B级77%,Child C级12%。在无效6例中,4例经急诊胃镜下或手术止血,2例因失血性休克死亡。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有良好治疗效果,且Child A级和B级疗效明显优于Child C级,提示治疗效果与治疗前肝功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3.
目的研究白芨三七混剂对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大鼠胃黏膜及门脉压力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白芨三七混剂治疗组(C组)和云南白药治疗组(D组),每组10只。采用一期门静脉缩窄+左肾上腺静脉结扎法复制大鼠PHG模型。造模成功后,C组、D组分别给予白芨三七混剂及云南白药灌胃1周,然后4组大鼠分别测门静脉压力后处死,取胃黏膜固定、制片、染色,计数胃黏膜血管密度。结果与A组相比,B、C、D组大鼠门静脉压力明显升高,胃黏膜血管明显增生扩张。C组大鼠较B组大鼠门静脉压力明显降低(P(0.05),胃黏膜血管增生扩张程度明显减轻(P(0.05);D组大鼠门静脉压力及胃黏膜血管增生扩张程度与B组大鼠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白芨三七混剂能明显降低PHG大鼠的门静脉压力,并能收缩胃黏膜血管,减轻胃黏膜血管增生扩张程度,故其有可能成为治疗PHG出血临床围手术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4.
115.
目的研究3,4’,5-三羟基芪-3-β-单-D-葡萄糖苷(3,4’,5,-trihydroxystibene-3-β-mono-D-glucoside,THMG)对大肠癌细胞粘附性、浸润力及蛋白激酶C活性的影响;探讨THMG抗转移作用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利用Boyden小室法等细胞生物学技术检测4种大肠癌细胞(HR8348,Hce-8693,HT29,LoVo)在0.4,0.8,1.6和3.2mmol·L~(-1)等浓度THMG作用下的粘附率、浸润力。[γ-~(32)P]ATP掺入法测定蛋白激酶C活性。结果在3.2mmol·L~(-1)浓度时THMG对HR-8348,Hce-8693,HT-29和LoVo粘附抑制率分别为75.7%,69.4%,67.6%和78.8%,浸润抑制率分别为82.7%,85.7%,89.7%和92.7%,且随着浓度加大,粘附和浸润抑制率提高。3.2 mmol·L~(-1)THMG对HR-8348,Hce-8693,HT-29和LoVo的蛋白激酶C活性抑制率分别是35.1%,36.8%,41.5%,49.6%,呈剂量依赖性关系,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01)。粘附性及浸润力抑制程度与蛋白激酶C活性的抑制程度呈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 THMG可能通过抑制蛋白激酶C活性对信号转导系统具有调变作用,THMG对信号转导系统的影响可能是抗粘附抗侵袭效应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6.
目的观察150例支原体肺炎儿童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时出现的不同程度呕吐及腹痛胃肠道副反应,给予思密达口服的疗效及护理特点。方法分别于静脉滴注时及静脉滴注前30分钟给予口服思密达。结果按配对资料符号和检验:Z=-6.2340,-6.0927,P=0.0000的统计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前后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临床静脉滴注阿奇霉素中和静脉滴注阿奇霉素30分钟前口服思密达,患儿的胃肠道反应症状明显减少,抑制作用明显。两种方法效果对比,后者优于前者。结论思密达有减轻阿奇霉素产生的胃肠道反应的治疗效果。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前半小时口服思密达效果较佳。注意加强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正确指导惠儿服药及家长喂药的时间是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7.
核事故医学应急数据资料库吴生财,周军,邵宪章核能发电是一种清洁、经济和安全的能源,其发生事故的概率很低,但是从世界核电站的运行史来看,其发生事故的潜在危险尚不能完全排除,有时甚至是相当严重的。换言之,就具体一个核电站来看,在其运行期内,完全可能不会发... 相似文献
118.
中国第一次及第二次强化免疫日活动实施情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强化免疫日(NID)活动有效地控制和消除了儿童零剂次免疫状态的持续累积,免疫人群覆盖率显著提高,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病例显著下降,基本控制了脊灰野病毒病例的区域性暴发或流行,表明强化免疫措施对于在短期内阻断脊灰野病毒的传播效果显著。据免疫人群出生队列分析,我国多数省份的第二次强化免疫儿童接种数明显较第一次强化免疫提高,全国1—3岁组儿童接种数平均增加了7.9%(第一轮)和4.3%(第二轮),其中主要含有第一次强化免疫0岁组漏服儿童,而且零剂次儿童总数比第一次强化免疫减少了59.3%。零剂次儿童集中分布于0岁组,其百分构成从第一次强化免疫的66.3%升至第二次强化免疫的82.9%,表明加强和提高0岁组儿童免疫水平是保障我国强化免疫效果的有效途径。此外,在第二次全国强化免疫活动实施过程中,第二轮接种人数明显减少的具有468个,占18%,应种儿童数低于登记儿童数的县占37%,并有19%的县接种人数低于常规免疫建卡数,应针对上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抗体对血清内皮素、P-选择素及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资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3年5月在医院治疗的68例高血压病患者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来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66名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组IgM阳性率为55.88%、IgA阳性率为89.71%、IgM+IgA阳性率54.41%;对照组分别为19.70%、74.24%、16.67%;高血压组患者HCMV抗体IgM、IgA阳性及二者双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IgM阳性患者血浆内皮素、P-选择素水平分别为(95.47±5.12)pg/ml、42.54±3.29,IgM阴性患者分别为(70.83±4.61)pg/ml、27.47±5.61,对照组分别为(46.93±6.00)pg/ml、19.59±4.31;高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病毒感染后可显著提高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P-选择素水平,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0.
本文分析了医用直线加速器楔形故障、手控盒故障、磁控管灯丝电源故障原因。并提出了故障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