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7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91.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 中线粒体内肝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 ALR)与线粒体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不含脂肪酸的BSA处理作为对照组(BSA组),利用0.2mM棕榈酸(Palmitic acid, PA)体外刺激正常人肝细胞系L-O2 24h诱导NASH模型(PA组),通过油红染色、检测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等指标验证细胞模型。通过质粒转染的方式构建肝再生增强因子过表达的细胞(ALR-OE组)以及空白对照组细胞(Vector组),两组细胞分别接受BSA处理和PA处理。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检测试剂盒检测脂毒性、JC-1染色分析线粒体膜电位、流式凋亡检测分析细胞凋亡比例以及Western Bolt检测ALR、Bax、Bcl-2、Cytochrome C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BSA组相比, PA处理24h后细胞内脂滴堆积明显增多、细胞活力下降约50%、乳酸脱氢酶释放也增加了13倍,与此同时线粒体内ALR的表达则显著降低。此外,在BSA处理条件下Vector组和ALR-OE组脂毒性、线粒体功能以及凋亡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而在PA刺激条件下,ALR-OE组相较于Vector组表现出对PA更强的耐受性:细胞活力增加了约16%,LDH释放则减少了约40%,另外受损的线粒体膜电位也明显恢复、细胞色素C的释放减少,同时细胞凋亡比例由19%下降至11.4%。 结论:ALR参与了PA诱导的NASH的发生的过程,靶向调控线粒体内ALR的表达可以阻止NASH的发生,其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恢复线粒体功能稳态进而抑制线粒体依赖性的凋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2.
目的研究草苔虫Bugula sp.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Sephadex-LH-20和硅胶拄层析分离化合物,用光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产于我国南海深圳大亚湾海域一种草苔虫(Bugula sp.)的CH2Cl2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8个神经酰胺类化合物(1~8)并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结论神经酰胺类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海洋物种中得到。  相似文献   
193.
从“营卫失调”出发,解释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的内在原因,强调在顽固性慢性荨麻疹的病机中,营卫失调—卫外失司—风邪稽留是关键链条,营血不足是物质基础,为临床“从血论治”慢性荨麻疹遣方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4.
对急性颈髓损伤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50岁。颈部摔伤后四肢瘫痪8 d,意识不清4 d。患者于8 d前不慎从3 m高处跌下摔伤颈部,伤后四肢瘫痪,完全失去活动能力,并出现小便潴留,大便困难。患者外伤时无意识障碍,无头痛,无恶心、呕吐,无头晕等。在外未行特殊处理,行颈部M R I诊断为颈4~5椎体脱位并颈髓损伤,急症行骨折脱位整复术,并住院进一步治疗。给予糖皮质激素、抗感染、对症支持等治疗。于伤后4 d时患者出现表情淡漠,言语减少,并渐呈嗜睡状态,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钠120 mm o l/L,血氯90mm o l/L、血钾、血糖等正常,胸部摄片、颅脑CT等检查无异常。经补充氯化钠等治疗,患者意识障碍仍进行性加重以致昏迷状态,而且出现四肢水肿。既往身体健康,无重要病史。查体:T36.8℃,P 72次/m in,R 17次/m in,BP 130/100 mm Hg,老年男性,营养中等,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眼、耳、鼻、喉、口腔未见异常。HR 72次/m in,心律规则,各瓣膜听诊区无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腹部无显著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四肢呈凹陷性水肿。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195.
目的 探讨雷洛昔芬对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按随字数字表法分为三组:二次打击前用药组(10只)、二次打击中用药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所有大鼠腹腔注射5 mg/kg LPS,并分别于LPS腹腔注射前1 h和腹腔注射后14 h对二次打击前用药组和二次打击中用药组用雷洛昔芬30 mg/kg灌胃,LPS腹腔注射后16 h,所有大鼠均用戊巴比妥钠按40 mg/kg行腹腔注射麻醉,股动脉插管监测平均动脉压(MAP),气管内滴入pH为1.2,0.5 ml/kg盐酸.盐酸滴入前及滴入后30,90 min和4 h查动脉血气分析,4 h后每组中选取5只大鼠行[18F]FDG microPET胸部扫描,而后取肺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血气分析显示二次打击中用药组大鼠能显著改善肺的氧合功能,并能使MAP稳定,[18F]FDG吸收度及肺组织病理评分在对照组分别为9.01±1.58,12.6±0.97,显著高于二次打击中用药组的4.67±1.33(P<0.01)和8.20±1.23(P<0.01).结论 雷洛昔芬对大鼠ALI具有明显保护作用;[18F]FDG microPET能很好地评价ALI时肺内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6.
摘 要:[目的] 探讨慢性荨麻疹临床日出疹时间规律,指导临床建立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对2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临床调查,观察24小时皮疹发作时间分布。[结果]慢性荨麻疹皮疹发作呈现“两峰值”现象,即在晚间23时至凌晨1时和早晨9时至11时发病为多。[结论] 慢性荨麻疹皮疹发作呈现“两峰值”现象,与中医营卫运行时间节律紊乱的病机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7.
笔者应用石榴皮外用治疗Ⅰ度和浅Ⅱ度烧伤,取得满意的疗效,介绍如下。治疗方法用石榴皮500g,加净水500ml,文火煎成250ml,过滤。用药液浸湿的纱布多块贴于创面(纱布块之间留有1mm间隙),如无渗液不用换药,如有渗液可每日换药1次,痊愈时纱布自行脱落。  相似文献   
198.
当代外科名家时方结构规律的传承与发展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外科名家陈实功有仙方活命饮今古不同论:“古人朴实,其七情干涉者少,而从风、寒、暑、湿外感凝滞者多。故设仙方活命饮攻散所滞之肿,服此得效者十常八、九,乃患者五脏不虚耳。今人穿凿太过,七情烦扰之甚,而内脏无有不伤,每见此症曾服过此药,其疮必不起发,脾胃再无不损,若疮  相似文献   
199.
目的 研究湿热蕴肤型、血虚风燥型、脾虚湿蕴型湿疹样病变豚鼠证候表征的差异。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湿热蕴肤组、血虚风燥组、脾虚湿蕴组,每组8只。湿热蕴肤组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丙酮溶液刺激2周,血虚风燥组采用DNCB丙酮溶液刺激4周,脾虚湿蕴组采用DNCB丙酮溶液刺激联合番泻叶灌胃4周。建模结束后使用多功能皮肤测试仪测定角质层含水量、经表皮水分流失量;HE染色观察评价皮损区皮肤组织形态;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和CD4+、CD8+浓度,计算CD4+/CD8+。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湿热蕴肤组、血虚风燥组、脾虚湿蕴组豚鼠皮肤角质层含水量明显降低(P均<0.05),经表皮水分流失量和皮肤病理评分明显升高(P均<0.05);血清IgE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血清IL-17水平和CD8+浓度均明显降低(P均<0.05)。血虚风燥组豚鼠皮肤角质层含水量...  相似文献   
200.
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AmpC β内酰胺酶的表型检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比较研究临床实验室对AmpCβ内酰胺酶(AmpC酶)的表型检测方法,了解对头孢西丁不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产生h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分布情况。方法 利用加与不加3-氨基苯酚硼酸(APB)的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和头孢西丁纸片进行APB纸片增强试验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AmpC酶,并与Tris-EDTA纸片试验检测AmpC酶的结果进行比较。用CLSI纸片确认实验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生的ESBLs。结果 APB纸片增强试验与Tris-EDTA纸片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对头孢西丁不敏感的62株肺炎克雷伯菌和74株大肠埃希菌中,分别检测到产AmpC酶41株(66.1%)和33株(45.0%)。AmpC酶和ESBLs同时存在的肺炎克雷伯菌占51.6%,单产AmpC酶和单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14.5%和21.0%;而大肠埃希菌则以单产ESBLs为主,占40.5%,单产AmpC酶及同时产生AmpC酶与ESBLs的分别占20.3%和24.3%。结论 APB纸片增强试验和Tris-EDTA纸片试验操作简单,应用方便,成本低廉,均可用于临床实验室检测产Am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