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52篇 |
免费 | 216篇 |
国内免费 | 16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篇 |
儿科学 | 24篇 |
妇产科学 | 8篇 |
基础医学 | 286篇 |
口腔科学 | 20篇 |
临床医学 | 556篇 |
内科学 | 494篇 |
皮肤病学 | 117篇 |
神经病学 | 107篇 |
特种医学 | 24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1篇 |
外科学 | 408篇 |
综合类 | 1229篇 |
预防医学 | 409篇 |
眼科学 | 32篇 |
药学 | 349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578篇 |
肿瘤学 | 1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77篇 |
2022年 | 102篇 |
2021年 | 82篇 |
2020年 | 72篇 |
2019年 | 73篇 |
2018年 | 74篇 |
2017年 | 45篇 |
2016年 | 55篇 |
2015年 | 63篇 |
2014年 | 154篇 |
2013年 | 137篇 |
2012年 | 150篇 |
2011年 | 144篇 |
2010年 | 172篇 |
2009年 | 187篇 |
2008年 | 203篇 |
2007年 | 173篇 |
2006年 | 232篇 |
2005年 | 228篇 |
2004年 | 224篇 |
2003年 | 226篇 |
2002年 | 165篇 |
2001年 | 201篇 |
2000年 | 172篇 |
1999年 | 138篇 |
1998年 | 144篇 |
1997年 | 151篇 |
1996年 | 125篇 |
1995年 | 134篇 |
1994年 | 116篇 |
1993年 | 93篇 |
1992年 | 97篇 |
1991年 | 92篇 |
1990年 | 71篇 |
1989年 | 72篇 |
1988年 | 51篇 |
1987年 | 48篇 |
1986年 | 33篇 |
1985年 | 45篇 |
1984年 | 33篇 |
1983年 | 26篇 |
1982年 | 29篇 |
1981年 | 31篇 |
1980年 | 20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6篇 |
1965年 | 7篇 |
1959年 | 5篇 |
1958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目的:采用"阶梯治疗方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混合型和深层血管瘤,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前对98例婴幼儿混合型和深层血管瘤患儿进行全面评估,并行心电图、心脏彩超、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和血常规检查,排除禁忌证后均给予"阶梯治疗方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剂量从0.5mg·kg-1·d-1逐渐增加至4.0 mg·kg-1·d-1,分3次口服,服药前和服药后1和2h监测心率,动态观察瘤体大小、质地、颜色等变化及患儿有无相关不良反应,每个月复诊,按4级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服药后,98例患儿瘤体均出现不同程度颜色变浅或质地变软,普茶洛尔剂量增至4.0 mg·kg-1·d-1后瘤体性质变化最快。疗效评价,Ⅳ级(优)84例(85.71%),Ⅲ级(好)2例(2.04%),Ⅱ级(中)4例(4.08%),Ⅰ级(差)8例(8.16%)。混合型血管瘤的疗效优于深层血管瘤(P<0.05)。74例血管瘤患儿痊愈时间为6个月。主要不良反应,心率下降5例(5/98,5.10%),嗜睡3例(3/98,3.06%),腹泻7例(7/98,7.14%),食欲不振1例(1/98,1.02%),抽搐2例(2/98,2.04%),给予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停药后2个月复发4例,继续服药仍然有效。结论:"阶梯治疗方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混合型和深层血管瘤疗效明显,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63.
上尿路结石的治疗方法较多,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以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及开放性手术为主,但都存在不足之处。随着微创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大部分上尿路结石能通过腔内手术完成,尤其是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已经成为目前治疗肾、输尿管结石的主要手段之一。我院2006年11月~2008年2月微造瘘经皮肾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79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4.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临床应用初步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适应证及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999年12月~2001年11月间,应用LinkSB ChariteⅢ型椎间盘假体对30例患者33个椎间盘进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男16例,女14例;年龄36~54岁,平均44岁。术前诊断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22例,腰椎间盘切除术失败6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2例。术前JOA评分4~17分,平均11分。手术节段为L3-41例,L4-518例,L5S18例,3例患者进行了相邻两个节段的椎间盘置换术(L3-4和L4-51例,L4-5和L5S12例)。结果 术后随访4个月~2年3个月,平均16.7个月。术后JOA评分20~29分,平均26分;症状改善率64%~100%,平均89%;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率50%~100%,平均84%。27例患者恢复工作和日常生活能力;l例患者术后仍感腰背痛,l例患者虽然术后症状较术前好转但仍感左下肢疼痛,l例患者术后16个月搬运重物时造成手术节段的椎弓根断裂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论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可有选择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近期疗效满意,但远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65.
自制负压瓶和生物蛋白胶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院2003年5月至2005年4月对44例(治疗组)乳腺癌根治术病人行术中应用生物蛋白胶,术毕引流管接负压瓶,胸壁不加压包扎的治疗,取得较好疗效,与2001年2月至2003年2月术后未应用本法的4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对照组)对比分析,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6.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patic epithelioid haemangioendothelioma,HEHE)是一种少见的血管源性肿瘤,国内文献报道不足30例,且多以临床和病理表现为主[1,2].笔者回顾分析了4例经病理证实的HEHE的螺旋CT表现,并与病理所见对照,探讨其CT表现特征,并进行相关的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67.
患者男,21岁.2008年5月1日,因高温机器压砸伤致左环指疼痛、流血、离断约30 min入院.急诊行左环指清创,多段离断指短缩再植术.术后5 d逐渐出现环指中节指背皮肤及末节再植指体坏死;术后2周见中节指背约3.5 cm×2.0cm皮肤缺损,部分伸肌腱外露,末节指端约2.0 cm×1.5 cm皮肤缺损,指骨残端外露、部分坏死.诊断:左环指热压多段离断伤术后中、末节部分皮肤坏死.再次行左环指中、末节扩创,逆行第三掌背动脉皮支皮瓣串联筋膜蒂皮瓣转移修复中、末节创面. 相似文献
68.
目的介绍当自体鼻中隔软骨偏小时采集鼻中隔软骨和骨性鼻中隔(筛骨垂直板)复合体行鼻中隔延伸移植的鼻整形手术方法。方法对行鼻综合整形术者,术中分离鼻中隔黏软骨膜后粗略测量鼻中隔软骨大小。对鼻中隔软骨较小者采集鼻中隔软骨时联合采集部分筛骨垂直板,将软骨和骨联合行鼻中隔延伸移植鼻整形术。结果本组26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医师和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对自体鼻中隔软骨偏小的患者,采用鼻中隔软骨和骨性鼻中隔(筛骨垂直板)复合体联合行鼻中隔延伸移植是一种效果确切、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9.
目的:评估胰管外引流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的应用临床效果。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等相关数据库,纳入2000年1月—2017年12月的有关在PD术中比较胰管支撑外引流与非引流的研究,对每个试验进行评估并且提取数据后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项随机对照试验(RCT),共458例患者,其中227例为胰管支撑外引流组,231例为非引流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胰管支撑外引流组较非引流组总体胰瘘发生率明显降低(RR=0.57,95%CI=0.40~0.82,P=0.002),且主要降低B/C级胰瘘的发生率(RR=0.57,95%CI=0.38~0.85,P=0.006)以及主要对胰管直径≤3 mm的患者有效(RR=0.55,95%CI=0.37~0.82,P=0.003),此外,在行导管黏膜吻合术患者中,胰管支撑外引流组的胰瘘发生率也较非引流组明显降低(RR=0.42,95%CI=0.22~0.80,P=0.008)。胰管支撑外引流组术后总体并发症较非引流组明显降低(RR=0.79,95%CI=0.64~0.98,P=0.03)。两组患者在胃排空延迟、腹腔出血、腹腔积液、伤口感染与总体术后病死率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胰管支撑外引流的使用能有效减少PD术后胰瘘及术后总体并发症的发生,但该结论仍需大样本、高质量的RCT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