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心脑病症主要包括胸痹心痛、心悸、中风、癫痫等疾病,既往多从痰火扰心、饮遏心阳、心血瘀阻、脑脉受损、心阳(气)虚、心阴(血)虚、脑髓空虚等方面分析其病因病机。然诸多医药工作者经多年的临床工作,总结和探索得知脾胃功能失调在心脑病症的发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故从调理脾胃论治心脑血管病症常获佳效。  相似文献   
72.
罗丹  梁惠卿  吴耀南 《医学信息》2019,(19):158-159162
伏邪即邪气不即时发病,潜伏于内,逾期而发的疾病,伏邪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了新思路。国家级名老中医吴耀南教授认为,慢乙肝与伏邪的发病颇为相似,慢乙肝为病毒侵袭机体后盘踞适合的“巢穴”,并累积一定的毒力及数量后方可发病。本文主要通过论述伏邪与慢乙肝在疾病发展中的相似性,从慢乙肝“正虚邪伏”的病性特点辨证论治,浅析吴教授基于“伏邪”理论在临床上治疗慢性乙肝的经验。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观察康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癌前期病变(GPL)中医辨证属脾虚湿热血瘀证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确诊为GPL,中医辨证属脾虚湿热血瘀证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予康胃颗粒治疗,对照组32例子胃复春治疗,12周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的胃镜疗效和病理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疗效和抗HP疗效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康胃颗粒是一种治疗GPL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4.
肠露灌肠剂对乙酸诱发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中药复方肠露灌肠剂对乙酸诱发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的治疗作用。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肠露组、柳氮磺毗啶(SASP)组4组,给药治疗7d后,比较各组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炎症反应及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肠露对小鼠UC能明显减少疾病活动指数。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并能明显减轻结肠炎症反应,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理检查示模型组小鼠结肠粘膜糜烂、溃疡形成、炎细胞浸润明显。肠壁增厚;肠露组小鼠结肠粘膜未见糜烂及溃疡形成。炎细胞浸润轻。粘膜轻度充血。结论:中药复方肠露灌肠剂对小鼠UC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75.
运用中医脾胃学说肠道给药治咳喘吴耀南,涂福音5年来我们根据中医脾胃学说的理论,采用中酉医结合的方法.即在用酉药常规治疗的同时,结合中医“急则治标”和“标本兼治”的治则,分别用通腑泻热、宣肺祛痰和益气养阴清热、通腑宣肺祛痰的中药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肺...  相似文献   
76.
慢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黏膜活检病理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黏膜活检病理变化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1 049例中医辨证分型慢性胃炎患者按不同病理类型及各项伴随病变编制成表格,进行统计学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医分型与病理类型具有相关性.病理诊断为浅表性胃炎,中医辨证多为肝胃不和型或脾胃湿热型;病理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多为胃阴不足型、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与肠上皮化生呈负相关(P<0.05)、与活动性炎症负相关(P<0.05);脾胃湿热型与肠上皮化生呈负相关(P<0.05)、与活动性炎症正相关(P<0.01);而胃阴不足型与肠上皮化生呈正相关(P<0.05)、与活动性炎症负相关(P<0.05).[结论]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与慢性胃炎病理改变之间存在实质性联系,为辨证施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p53、CerbB-2表达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中医各证型中的变化,探讨各证型之间在病理组织学及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有无差异,探索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方法:选取14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采用Feulgen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患者胃黏膜组织中p53、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1)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轻度异型增生即有癌基因的阳性表达,且轻、中、重度异型增生的p53阳性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CerbB-2在轻、重度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p53、CerbB-2阳性表达率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中医各证型间呈显著性差异(P0.05),且阳性表达率均存在胃络瘀血型胃阴不足型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的递进关系。结论:(1)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中医辨证分型有其一定的病理组织学及分子生物学基础。(2)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均有癌变的可能,且随着异型增生程度的加重癌变的可能性逐渐增大。(3)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中医证型在病情严重程度上存在一定的轻重递进关系,具体表现为胃络瘀血型胃阴不足型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4)检测p53、CerbB-2的表达可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诊断、分级和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并能协助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78.
目的 通过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中医体质与经络状态的关系,为中医外治法调节机体经络平衡、改善偏颇体质、辅助治疗CHB提供依据。方法 对440例入组的CHB患者分别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经络检测,并将所得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 中医体质类型中,湿热质最多,气虚质次之;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患者在经络的体能状态、代谢状态、精神状态、运动状态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经络检测结果表明,经络异常出现频次最高的为肝经,其次为脾经;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患者异常经络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B患者的中医体质与经络状态存在相关性,可通过外治法调整机体经络平衡、改善体质,辅助治疗CHB。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化裁治疗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化裁治疗,对照组予艾司奥美拉唑、多潘立酮、铝碳酸镁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化裁治疗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细胞核DNA含量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中医各证型中的变化,探索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以更好地协助指导中医药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方法:选取14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采用Feulgen染色、病理图像定量分析细胞核DNA含量。结果:(1)DNA含量随异型增生程度的加重逐渐增加,且轻、中、重度异型增生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DNA含量在各证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胃络瘀血型胃阴不足型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结论:(1)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中医辨证分型有其一定的分子生物学基础。(2)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均有癌变的可能,且随着异型增生程度的加重癌变的可能性逐渐增大。(3)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中医证型在病情上存在一定的轻重递进关系,具体表现为胃络瘀血型胃阴不足型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4)检测DNA含量可作为活检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诊断、分级和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并能协助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