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7篇
内科学   27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48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6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失血性休克鼠肺组织Toll样受体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单纯性失血性休克(无复苏)对肺组织中Toll样受体(TLR)mRNA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C57BL/6小鼠45只。随机分为失血组、脂多糖(LPS)组(阳性对照组。尾静脉注射LPS5mg/kg)、假手术组(阴性对照组)。每组15只。心脏穿刺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在不同时间点取出肺组织。提取总RNA,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方法检测肺组织TLR2 mRNA和TLR4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失血性休克和LPS刺激后肺出现明显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红细胞渗出。正常肺组织中有TLR2 mRNA、TLR4 mRNA表达;住失血性休克和LPS刺激后0、1、2、4和6h肺组织TLR2 mRNA、TLR4 mRNA表达均逐渐增加;而假手术组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失血性休克后肺组织TLR2 mRNA、TLR4 mRNA表达增加与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除增强了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外,同时增加了宿主对随后各种刺激的易感性。过度表达的TLR2、TLR4可能造成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32.
目的:为了探讨胞浆游离钙、ATP、ADP、AMP在脑缺血和再灌流损伤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以及药物的影响。方法:应用沙鼠建立脑缺血模型。缺血前15分钟腹腔注射药物,分别阻断双侧颈动脉50分钟,阻断颈动脉50分钟再灌流10分钟,再灌流60分钟及120分钟。检测脑组织中ATP、ADP和AMP的变化以及应用尼莫地平及东莨菪碱后的影响。结果:(1)胞浆游离钙在脑缺血50分钟后大幅度升高,再灌流时再度升高,然后缓慢下降。(2)在缺血期ATP迅速下降,再灌流期先上升,此后再度下降,而ADP及AMP在缺血及再灌流期积聚。(3)尼莫地平及东莨菪碱对减缓胞浆游离钙升高,减缓ATP的耗竭均有作用。结论:对脑缺血和再灌流损伤有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33.
心脏大血管的创伤约80%很快死亡。临床上见到的以穿刺伤为多。由于现代化高效的快速运送工具用于这类伤员的急救转运,使医院急诊室可以看到一些过去没有机会活着到达医院的严重创伤病员。加上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对严重多发性创伤病员抢救经验的积累,使心脏大血管创伤病  相似文献   
34.
采用胸腔内置入静脉导管并注入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研究对象为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期间本院肺科收治的125例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初治患者。依照"中国结核病分类法"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B超检查  相似文献   
35.
36.
脑温的正确确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脑温为脑卒中和脑外伤时脑损害程度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1]。现在认为亚低温对脑复苏有一定效果,由于平时并不常规监测脑温,因此了解脑温和全身体温的关系极为重要。人工亚低温对脑的保护,严格地讲应指脑的亚低温,故正确地确定脑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脑外伤患者脑温增高脑外伤时脑的氧代谢率(CMRO2)降低,故似可预期脑温亦将降低,但事实并非如此,Rumana等指出,脑外伤后脑温往往并不降低,而脑外伤后直肠和颈静脉温度并不能代表脑温[2]。他报告30例脑外伤患者,平均脑温高于直…  相似文献   
37.
为切实提高我国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而努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一镗 《急诊医学》2000,9(6):363-363
  相似文献   
38.
WB_(852)是我院药物合成研究室合成的环戊酮系列化合物之一。实验证明,WB_(852)对体外培养的L_(1210)细胞株及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L_(1210)细胞在1μg/ml浓度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HL-60细胞在更低的浓度时就有明显的抑制作用。WB_(852)对小鼠移植性肿瘤有显著疗效,腹腔连续用药9天,对荷EAC和HepA小鼠的生命延长率分别为333%和149%;对B_(16)和Lewis肺癌的抑制率为92.8%和49.8%.WB_(852)腹腔连续用药7天对EAC细胞内cAMP和cGMP含量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9.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改善了癫痫诊断的效果。 SPECT 对癫痫的诊断,尤其是定位方面明显优于 CT 及脑电图(EEG)。现就本院收治的  相似文献   
40.
推进急诊医学建设应遵循的几项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我国的急诊医学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各地卫生行政和各级医院管理部门,以及广大从事急诊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多是热情高涨地在为推进我国急救医学的建设进行大量工作。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笔者认为在建设急诊医学的进程中,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