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5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心脏电交替现象是指来自同一起搏点的心搏,其心电图波形和/或振幅呈交替性变化[1].心脏电交替还蕴藏着更深广的内涵,还包括各波段间期交替,尤其是房室间期交替,但国内尚无有关间期交替的专题论述.本文着重介绍PR间期交替性变化新观念,以冀提高电交替的诊断及分析水平.  相似文献   
103.
患者男性,27岁.因疲劳、乏力1周,胸闷、心悸2天于1989年3月13日入院.患者发病前无发热、咽痛,无四肢关节疼痛,1985年体检时胸透心脏大小正常.入院体检:T37.5℃,P68次/分,BPl6/10.7kPa.平卧位,呼吸慢平稳,颈静脉充盈.胸廓较扁平,心尖搏动而左下移位,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08次/分,心律不齐,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P_2>  相似文献   
104.
105.
患者男性,18岁,诉劳力性呼吸困难5年。体检:肺动脉瓣区可闻及续较久的喷射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第2音减轻,血压125/80,胸部X线检查心脏明显增大,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示显著右室肥厚,舒张末期右室游离壁厚3.2cm,室间隔厚3.4cm,左室游离壁正常(1.0cm),肺动脉瓣明显增厚。右心导管检查示右室压力260/21mmHg,导管不能越过肺动脉瓣。右室造影示显著右室肥厚伴明显小梁形成,肺动脉瓣明显增厚、圆凸,提示肺动脉瓣狭窄。  相似文献   
106.
缓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祥  俞锋 《心电学杂志》1989,8(4):217-220
分析我院65例频率<150次/min的缓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PSVT),其中男性48例(73.8%),平均年龄47.3岁;女性17例(26.2%),平均年龄45.6岁。根据体表心电图特点分为房室结折返型(AVNR)共26例(40%),窦房结折返型(SANR)26例(40%)和自律性增高型(A)13例(20%)。在SANR型中脑部症状及并发的窦性心动过缓、室性早搏明显高于其它两型。SANR型的心率(101.7±24次/min)明显慢于AVNR型(113.8±14次/min,P<0.01)和A型(115.2±17次/min,P<0.01)。因此,SANR型应视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早期征象,过去认为SPSVT多属良性,其实不尽如此。  相似文献   
107.
患者男性,47岁,游泳时突感胸闷气促,胸骨后缩窄样疼痛。40分钟后送我院急诊,当时除心电图STV_5稍压低外,其余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由于症状未缓解,考虑急性心肌梗塞转入急诊监护病房治疗。入院后第12小时复查心电图示Ⅱ、Ⅲ、aVF、V_4~V_9等导联ST段呈上斜性压低,心肌酶:GOT106u,LDH373u,CPK138u;第24小时心电图Ⅱ、Ⅲ、aVF导联出现异常Q波,T波倒置,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按急性心肌梗塞常规治疗10天,多次复查心电图均为下壁心肌梗塞。后病情稳定,心肌酶进行性下降,转心内科病房继续治疗。当日复查心电图,发现V_2~V_4T波高耸对称,遂  相似文献   
108.
双异丙吡胺(Disopyramide)是一种化学合成的抗心律失常新药,对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均有较好疗效,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自1980年初至1981年8月应用国产双异丙吡胺治疗各种心律失常67例,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9.
患者男性,31岁,患预激综合征(A 型)伴反复发作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图 A:房颤伴快速性室率(240~260次/分),QRS 波示为通过左侧旁道传导独有的图形。图 B:为第2天纪录,业已转为窦性心律,第1、2、4、5和7心搏的 P-R 间期0.12秒,且有预激渡,故是1例预激综合征。这些 QRS 波为预激综合征本身常见的室性融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270例三江侗族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及红外皮温的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70例GERD患者,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对患者进行体质判定,并运用数字式医用红外热成像仪观察患者的红外皮温情况.结果:270例GERD患者中,阳虚质夹气郁质最多,其次为阳虚质夹痰湿质、阴阳两虚质,其他偏颇体质及平和质最少.不同年龄、不同性别GERD患者中医体质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虚质夹气郁质红外分布特点:督脉轨迹不显示或者断续,咽喉部、剑突下、两侧胁肋部呈高温分布,下焦、肾区呈凉偏离;阳虚质夹痰湿质红外分布特点:督脉轨迹不显示或者断续,胸骨后、剑突下呈高温分布,双眼皮温呈"镜片征"或者"八字征",督脉、中焦、下焦、肾区呈凉偏离;阴阳两虚质红外分布特点:督脉轨迹不显示或者断续,口腔、咽喉处、胸骨后或者剑突下呈高温分布.偏于阳虚者,督脉、中焦、下焦、肾区呈凉偏离;偏于阴虚者,头面、四肢呈热偏离,督脉、中焦、下焦、肾区呈凉偏离.结论:270例三江侗族GERD患者以阳虚质夹气郁质、阳虚质夹痰湿质、阴阳两虚质最为常见,不同体质GERD患者红外皮温具有共性,其特点为咽喉处、胸骨后、剑突下为高温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