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了解宫颈癌患者治疗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状况。方法:收集我院宫颈癌患者治疗后复诊的宫颈分泌物,应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宫颈上皮内HPV感染基因型。结果:1335例检测对象中,684例HPV阳性,感染率为51.26%;其中单一感染420例,占31.46%,多重感染264例,占19.78%。单一亚型感染主要为HPV16,其次为HPV18,HPV58,HPV52,HPV33等亚型。结论:宫颈癌患者治疗后HPV感染率仍高,为医生判断治疗效果、预后奠定了分子学指标基础,对预测残留或复发有重要价值,提醒患者定期随访复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D62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47例乳腺癌患者、4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和32位健康人外周血中的CD62P表达水平,并分析CD62P表达水平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D62P检测水平(526.1±103.5)与乳腺良性肿瘤组(154.4±19.9)和健康对照组(132.3±19.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乳腺癌患者术前外周血CD62P水平与TNM分期有密切关系(P<0.001),与患者的年龄、ER和PR阳性表达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外周血CD62P水平可能成为监测乳腺癌患者病情进展的动态指标.  相似文献   
33.
三种不同方法对尿液红细胞、白细胞联合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对尿液中有形成分检测差异。【方法】采用Diasys工作站(A法),UF-100尿液流式细胞分析仪(B法)、DiruiH-500尿液干化学分析仪(C法)三种方法同时检测2096例尿液样本中红细胞、白细胞及其他成分并分析差异。【结果】红细胞差异比对分析:B法和C法分别与A法俩俩配对组间比较均有差异显著性(P〈0.05),但B法与C法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白细胞比对分析:B法和c法分别与A法俩俩配对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B法与C法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B法检测的180例红细胞和70例白细胞假阳性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尿液结晶。C法造成红细胞假阳性最主要的因素是非结晶以外的其他因素,该法红、白细胞假阴性率明显高于B法。【结论】A、B、C三种方法在尿液中红、白细胞病例检出率存在不同差畀。干化学分析和流式细胞分析法具有快速筛选、高效、自动化的特点,但由于尿液中有形成分干扰易导致假阴性或假阳性。尿显微镜沉渣定量镜检对于细胞和其他有形成分形态学辨认准确,仍是其他仪器的检测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A125、VEGF、SGF、TS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法、胶乳凝集法和比色法检测98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48例肺良性病变病人(对照组1)及42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2)的血清中CEA、CA125、VEGF、SGF和TSGF的水平。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血清5项肿瘤标志物含量均高于肺良性病变组及正常组;对照组1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着临床分期逐步升高,CEA、CA125和VEGF阳性率水平升高(P<0.05);NSCLC患者血清CEA、CA125、VEGF、SGF和TSGF含量在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5项联合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分别达95.9%、62.5%。结论运用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记物可以提高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同时对于确定其临床分期和观察疗效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监测2007-2012年湖南省肿瘤医院临床分离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以便根据药敏结果选择用药,防止不动杆菌在医院内播散. 方法 参考国内外对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收集自患者分离的非重复不动杆菌202株,对其标本来源、病区分布、检出率进行调查,测定所有菌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等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结果 2007-2012年标本主要来自于痰(78.71%)、伤口分泌物(14.85%)、其它占(6.44%).共分离非重复不动杆菌202株,不动杆菌对复方磺胺甲恶唑耐药率最高(51.49%),其次是头孢噻肟(45.04%)、头孢曲松(44.06%)、头孢他啶(41.09%).不动杆菌在60岁以上患者和ICU患者中耐药较严重. 结论 本院不动杆菌耐药率逐年增高,应加强药敏检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且医院应注意严格消毒.  相似文献   
36.
随着化疗药物的不断更新和综合治疗的逐步完善 ,肾母细胞瘤的生存率可以达 85 %以上 ,但仍约有10 %的患者因病理组织结构不良而导致复发和死亡 ,被称为预后不良型 (unfavorablehistology)肾母细胞瘤 ,其病程中浸润、转移、生长迅速 ,早期即浸润正常组织 ,而这一过程与凝血、抗凝血、纤溶、血小板等各系统的异常改变密切相关[1] 。多数肿瘤自身存在凝血活性物质 ,且在生长中不断释放各种能激活凝血因子的物质 ,导致血栓形成趋势加剧 ,进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浸润。作者对 37例肾母细胞瘤患者的凝血、抗凝血、纤溶、血小板…  相似文献   
37.
三种交叉配血方法的临床应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盐水介质法、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在临床交叉配血工作中的方法学应用。方法对本院需要输血的4839例患者用盐水介质法和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对采用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阳性标本及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阴性但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能有抗体存在的标本,再用微柱凝胶法进行配血复查对比,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所做的交叉配血中,发现有4例患者体内已经产生了针对供血者的不完全抗体,盐水介质法未查出不规则抗体,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则能同时检测出这4例患者。结论盐水介质法敏感性较差,后两种方法相比较检测不完全抗体的特异性基本一致,凝聚胺法的敏感性略高于微柱凝胶法。  相似文献   
38.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及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08年8月分离出的269株大肠埃希菌和150株肺炎克雷伯菌,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用纸片扩散法确证实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结果 检出产ESBLs细菌共205株,检出率为48.9%,其中大肠埃希菌121株,检出率为28.9%,肺炎克雷伯菌84株,检出率20.0%;产ESBLS对碳青酶烯类(亚胺培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吡肟耐药率较低均<16%,其余抗菌药物都产生较高的耐药性. 结论 加强ESBLs细菌检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复合物、阿米卡星及头孢吡肟,是目前治疗ESBLs细菌有效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9.
肺癌患者凝血功能4项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组4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美国产ACL-3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231例肺癌患者和147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同时计数血小板(PLT)。结果231例肺癌患者中40例(17.3%)血小板升高,8例(3.5%)PT延长,42例(18.18%)APTT延长,Fib升高128例(55.41%),不同病理分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4项凝血指标中PLT、Fib在肺癌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肺癌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40.
目的测定活化蛋白C抵抗(APCR)对老年慢性梗阻性肺病(COPD)患者凝血、抗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凝血酶原片段1+2(F1+2)、纤维蛋白肽A(FPA)、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抗凝血酶-Ⅲ抗原(AT-Ⅲ:Ag)、蛋白C抗原(PC:Ag);以发色底物法测定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活性(PAI)、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采用CA-7000血液凝固仪测定活化蛋白C抵抗性、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蛋白C活性(PC: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性梗阻性肺病患者组F1+2、FPA、SFMC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AT-Ⅲ及PC的活性和抗原水平显著降低(P<0.01).t-PA水平显著降低(P<0.01),,PAI水平显著增加(P<0.01),提示凝血系统显著活化,抗凝血、纤溶系统功能明显减低.COPD患者组中,与APCR正常的患者比较,APCR阳性的患者F1+2、FPA、SFMC、PAI水平明显增高(P<0.01),AT-Ⅲ及PC的活性和抗原水平显著降低(P<0.01),t-PA水平明显减低(P<0.01),提示APCR阳性的COPD患者的血栓前状态较APCR正常的COPD患者更为显著.结论活化蛋白C抵抗可造成慢性梗阻性肺病患者凝血系统功能显著增强,抗凝血、纤溶系统功能显著减弱,导致患者已经存在的血栓前状态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