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9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颈脑血管成像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50例128层螺旋CT颈脑血管成像检查,对其图像进行观察分析、统计研究,并与DSA检查结果相对照.结果:动脉瘤18例,血管畸形5例,动脉硬化96例,动脉变细42例,静脉异常9例,血管发育变异6例.其中有43例做了DSA检查,检查结果与颈脑血管CT成像结果相符和.结论:128层螺旋CT可以无创、快速、准确并清晰地检查出颈脑血管病变,可作为颈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2.
背景与目的:BRCA1和BRCA2是两个最主要的遗传性乳腺癌相关基因,本研究旨在发现中国BRCA1/2突变阳性乳腺癌的病理学特征。方法:本研究入组了2012—2016年间287例接受过BRCA1/2基因突变检测的乳腺癌,对其中BRCA1/2突变阳性和突变阴性患者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性研究。结果:在287例乳腺癌中,66例为BRCA1突变阳性,47例为BRCA2突变阳性,174例为BRCA1/2突变阴性。BRCA1突变的乳腺癌表现为更高的组织学分级(P<0.001),更高比例的三阴性乳腺癌(72.7%,P<0.001)。BRCA1突变阳性和BRCA2突变阳性的乳腺癌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的阳性表达率较BRCA1/2突变阴性的乳腺癌更低(P<0.001)。BRCA1突变阳性乳腺癌基底标志物细胞角蛋白5/6(cytokeratin 5/6,CK5/6)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阳性率为50%,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01),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阳性率也更低(P<0.05)。结论:中国BRCA1突变阳性乳腺癌更多为三阴性乳腺癌,具有CK5/6和EGFR的阳性率更高等特点,并且BRCA1和BRCA2突变阳性乳腺癌中HER2受体阳性率也更低。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人乳腺癌组织中淋巴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乳腺癌患者手术标本86例,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VEGF-B、VEGF-C、VEGF-D和flt-4表达含量.结果86例乳腺癌患者中VEGF-B高表达44例(51.2%),低表达42例(48.8%);VEGF-C高表达46例(53.5%),低表达40例(46.5%);VEGF-D高表达43例(50.0 %),低表达43例(50.0%);flt-4高表达48例(55.8%),低表达38例(44.2%).乳腺癌组织中VEGF-C、VEGF-D与flt-4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VEGF-C、VEGF-D、flt-4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但与乳腺癌组织病理学分型、肿瘤大小和分级无关.VEGF-C、VEGF-D高表达组总生存率较差.结论VEGF-C、VEGF-D和flt-4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转移有关,VEGF-C、VEGF-D可作为提示临床预后较差的指标.  相似文献   
9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化疗方案以及患者年龄对化疗诱导停经的影响,为进一步内分泌治疗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接受化疗后月经变化情况,比较不同化疗方案及患者不同年龄段月经状态变化的差异。结果:在103例患者中,蒽环类与紫杉类化疗组的月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9)。在不同年龄组中,大于45岁患者永久性停经者的比例明显高于45岁以下患者(P<0.001)。低龄患者发生停经要晚于高龄患者(P=0.001)。结论:年龄是化疗诱导停经的重要影响因素,小于45岁的患者月经受化疗影响较小,停经多为可逆性,则内分泌治疗不适宜直接选择芳香化酶抑制剂。紫杉类化疗药物并没有比蒽环类药物对月经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我国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风险时间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研究在本院手术治疗并且资料完整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共2214例,对其进行生存分析及复发风险分析。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均提示,肿瘤大小、腋下淋巴结转移状态及孕激素受体(PR)状态是无复发生存率的预后因素(P〈0,05)。全组患者年复发风险曲线呈现双峰型,即该复发风险存在两个高峰期,分别位于术后第2年及术后第9.5~10年左右;肿瘤大小、腋下淋巴结转移状态、绝经状态或激素受体状态不同的患者均存在术后双峰型复发模式,但不同亚组间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该复发模式在肿瘤较大及淋巴结阳性的亚组中更为明显,以及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的复发双峰较阴性患者在时间上有所延迟。结论乳腺癌术后复发风险时间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针对性制定术后随访和辅助治疗的新策略,可能有助于改善乳腺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6.
周正球  周定华  吴炅  金艳 《中医杂志》2006,47(12):923-923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骨痹”、“肾痹”范畴。现代医学认为,与遗传、免疫和感染有关。本病好发于16~30岁的青年男性。以慢性炎性腰背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后期可引起关节强直、驼背畸形和严重功能障碍。我科自2004年12月~2006年5月,应用三军丸、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6例,临床观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7.
乳腺癌治疗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镇宙  吴炅 《肿瘤》2000,20(5):315-318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 ,乳腺癌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由于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不断认识 ,对各期乳腺癌开展了许多大规模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认识到乳腺癌局部治疗时应注重全身性的治疗。一、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的治疗(一 )局部治疗以手术为主的局部治疗仍是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手术包括改良根治术、根治术以及在部分病例中开展保留乳房手术加术后放疗。局部治疗还包括了术后的辅助放疗及整复手术。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深入认识、病人在治疗决策中的积极参与以及全身治疗日益受到重视 ;现今乳腺癌的局部治疗已成为外…  相似文献   
98.
genistein多途径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和侵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genistein在乳腺癌细胞生长和侵袭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体外细胞培养和体内乳腺癌细胞移植裸鼠模型以及酶谱分析、Northen和Western blot方法。结果 在体外实验中,genistein不仅具有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的作用,还具有抑制乳腺癌细胞侵袭的功能,这种抑制功能是伴genistein能明显抑制蛋白金属酶MMP-9的表达和增加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的表达。genist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三军丸口服联合中药熏蒸为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1例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应用三军丸口服联合中药熏蒸为主治疗,配合柳氮磺吡啶和甲氨碟呤(两者酌情减小剂量或选用其中的一种);对照组予非甾体抗炎药(选用美洛昔康),并常规使用柳氮磺吡啶和甲氨碟呤,治疗12周后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0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00%,2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5.36%,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8.00%,2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三军丸和中药熏蒸治疗控制疼痛及关节僵硬疗效与非甾体抗炎药相似,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0.
三苯氧胺 (tamoxifen ,TAM)是最常用的一线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临床大量应用于绝经后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文献报道绝经前雌激素受体 (estrogenreceptor ,ER)阳性乳腺癌患者单用TAM辅助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无瘤生存率 (disease freesurvival,DFS)或总生存率 (overallsur vival,OS) ,但在绝经前ER阳性乳腺癌患者TAM能否进一步提高CMF辅助化疗的疗效一直存在争议[1]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从 1990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我院 40 2例绝经前ER阳性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