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9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91.
乳腺癌患者乳房切除手术后对患者心理和生理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乳房重建手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放疗能够降低局部区域复发,但术后放疗对重建乳房美容效果的影响及技术实施上的难点成为近年来引起关注的特殊临床问题[1].笔者回顾28例乳腺癌患者乳房切除术加即时乳房重建及放疗后的近期结果 ,分析即时乳房重建后放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2.
目的:研究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与乳腺癌细胞之间以及不同恶性程度的乳腺癌细胞之间的细胞周期相关因子的表达异同。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正常乳腺细胞株AG11132A、ER阳性和乳腺癌细胞株MCF-7及ER阴性的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之间细胞周期蛋白D1、E及P21蛋白表达的异同及与其生物学特性的关系。结果:(1)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株高表达P21蛋白,低表达周期蛋白E。与正常细胞相比,乳腺癌细胞株MCF-7、MDA-MB-231细胞高表达周期蛋白E,其中表达的周期蛋白E中存在异常的你分子量周期蛋白E成分,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不表达这种异常 的周期蛋白E。(2)在乳腺癌细胞株之间,相对ER阳性的MCF-7细胞,ER阴性的MDA-MB-231细胞则高表达周期蛋白E,基本无表达P21蛋白。结论L(1)正常细胞与这间、相对低恶性程度的民相对高恶性和蔼的癌细胞之间的差别是多环节的、质和量异常导致的结果;(2)周期蛋白E及P21均可反映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和恶性程度,可能是乳腺癌的临床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93.
乳腺癌患者乳房切除手术后对患者心理和生理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乳房重建手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放疗能够降低局部区域复发,但术后放疗对重建乳房美容效果的影响及技术实施上的难点成为近年来引起关注的特殊临床问题[1].笔者回顾28例乳腺癌患者乳房切除术加即时乳房重建及放疗后的近期结果 ,分析即时乳房重建后放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4.
前哨淋巴结活检已成为早期乳腺癌区域淋巴结评估的标准术式。随着乳腺癌精准诊疗和预后判断的需要,临床上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包括新型示踪剂的临床应用、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淋巴结阳性患者新辅助治疗后豁免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等。从以上几方面的问题出发,引用近期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就这些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并展开讨论,以推动早期乳腺癌外科诊疗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95.
乳房重建已成为乳腺癌综合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不影响肿瘤安全性的基础上,可重塑乳房外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关于新辅助治疗对乳房重建的影响尚存争议,大部分研究认为新辅助治疗可能影响乳房重建时机,但并不增加乳房重建的并发症发生率,也不影响患者预后,即新辅助治疗与乳房重建并不矛盾。本文将从新辅助治疗对乳房重建时机、重建方式、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96.
目的:观察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湿热毒型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美洛昔康分散片、甲氨喋呤和柳氮磺吡啶联合治疗;治疗组42例在美洛昔康分散片、甲氨喋呤和柳氮磺吡啶联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注射液。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A)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2%,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AS功能状况各项指标较对照组均有较大的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ESR、CRP、IgA改变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注射液联合美洛昔康分散片、甲氨喋呤、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较单纯使用甲氨喋呤、美洛昔康分散片等西药治疗疗效好,副作用少,可在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97.
高质量的临床数据是临床研究的基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将临床科研平台的建设作为重点发展项目,确定了结构化、关联化、平台化、项目化的建设目标,建立了优势学科单病种数据库,并构建了临床科研平台。未来还将进一步完善顶层制度设计,以保障临床科研平台持续、高效运转。  相似文献   
198.
吴炅  高才良  曾文兵  杨染  秦媛  李翔 《安徽医药》2021,25(12):2403-2407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发病早期、进展期、转归期的胸部CT影像学动态变化与临床分型及表现的关系.方法 收集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2020年1—2月88例治愈出院COVID-19病人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其中出院诊断普通型51例,重型29例,危重型8例.每例病人做了(4±1)CT检查,范围为3~6次,每次检查间隔3~7 d,总共346次胸部CT.回顾性分析每例病人发病早期(1~7 d)、进展期(8~14 d)、转归期(>14 d)胸部CT影像学表现及变化.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非正态分布)比较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人的年龄、发病至影像学好转天数、发病至出院天数差异.结果 COVID-19发病早期CT主要表现为双肺多叶多段(74/88,84%)、斑片状磨玻璃影(82/88,93%),以外带及胸膜下分布为主(374/492,76%);进展期双肺磨玻璃病灶逐渐增多、增大,密度增高,边缘变清晰,其内纹理增多、间质增厚,常出现"铺路石"征(29/88,33%)和"蜘蛛网"征(26/88,30%),斑片状实变影及条索影增多;转归期双肺磨玻璃及实变病灶逐渐吸收、减少,95%(84/88)的病人出院时双肺残留条索影、浅淡磨玻璃影或条网状间质纤维化病灶.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人的年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47(7)、49(13)、69(20)岁,发病至影像学好转天数分别为13(6)、17(3)、24(9)d,发病至出院天数分别为18(5)、23(4)、29(4)d,三者均P<0.001.结论 胸部CT可以很好地观察COVID-19病人发病早期、进展期、转归期的影像学动态变化,COVID-19病人临床分型的严重程度与病人年龄、影像学及临床好转天数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