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9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免疫性疾病,致残率高,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本病属中医“尪痹”范畴。笔者自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应用舒节合剂和三军丸治疗RA83例,并与甲氨喋呤和美洛昔康分散片治疗的38例进行对照观察,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入选病例标准所有病例均根据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诊断标准[1]确诊为RA,且病情处于活动期。同时符合中医病证诊断标准[2],辨证属尪痹之风湿热郁型。排除已使用激素治疗和有消化性溃疡者。1.2一般资料12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3例,…  相似文献   
152.
目的验证并评估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前哨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在中国早期乳腺癌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2005年3月至2009年10月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的524例乳腺癌病人的病历资料,探索前哨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利用MSKCC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计算每例病人前哨淋巴结转移风险,并以校正曲线和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该模型在中国早期乳腺癌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发病年龄、肿瘤原发灶大小、肿瘤组织学分级、神经侵犯、脉管侵犯情况等因素与前哨淋巴结转移有关。其中,原发灶大小(OR1.429,95%CI1.142-1.788)和脉管情况(OR9.462,CI5.551-16.130)是独立的危险因素。校正曲线显示预测值曲线和真实值曲线趋势相同,MSKCC模型的AUC为0.757。结论 MSKCC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可较准确地应用于中国人群,作为术前评估工具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3.
目的:观察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湿热毒型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美洛昔康分散片、甲氨喋呤和柳氮磺吡啶联合治疗;治疗组42例在美洛昔康分散片、甲氨喋呤和柳氮磺吡啶联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注射液。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A)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2%,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AS功能状况各项指标较对照组均有较大的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ESR、CRP、IgA改变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注射液联合美洛昔康分散片、甲氨喋呤、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较单纯使用甲氨喋呤、美洛昔康分散片等西药治疗疗效好,副作用少,可在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54.
背景与目的:恶性肿瘤患者90%的死亡原因为发生远处转移,通过分析以医院登记为基础的2万余例发生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的转移部位分布和转移后生存状况,为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和生存管理提供真实世界数据支持.方法:基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8—2017年住院就诊的恶性肿瘤患者,纳入20067例初诊或复诊过程中发生转移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55.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淋巴水肿分期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128例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乳腺癌患者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9~81岁(平均49.0±6.8岁)。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及36个月时随访,采用诺曼问卷和臂围测量,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评估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情况及淋巴水肿治疗情况。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分析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因素。结果 乳腺癌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的上肢淋巴水肿比例分别为9.4%(12/128)、25.0%(32/128)、23.4%(30/128)、23.4%(30/128),诺曼问卷得出的结果为12.5%、26.6%、25.0%、25.0%。128例患者中,最终30例诊断为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其中,Ⅰ、Ⅱ、Ⅲ期淋巴水肿的发生比例分别为15.6%、6.3%和1.6%。体重指数(BMI)、放疗、淋巴结阳性数目及手术方式在淋巴水肿及对照组中存在差异。乳腺癌术后的CDT治疗及淋巴外科手术均对淋巴水肿有积极的治疗效果。结论 乳腺癌术...  相似文献   
156.
前哨淋巴结活检已成为早期乳腺癌区域淋巴结评估的标准术式。随着乳腺癌精准诊疗和预后判断的需要,临床上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包括新型示踪剂的临床应用、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淋巴结阳性患者新辅助治疗后豁免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等。从以上几方面的问题出发,引用近期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就这些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并展开讨论,以推动早期乳腺癌外科诊疗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57.
乳房重建已成为乳腺癌综合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不影响肿瘤安全性的基础上,可重塑乳房外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关于新辅助治疗对乳房重建的影响尚存争议,大部分研究认为新辅助治疗可能影响乳房重建时机,但并不增加乳房重建的并发症发生率,也不影响患者预后,即新辅助治疗与乳房重建并不矛盾。本文将从新辅助治疗对乳房重建时机、重建方式、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58.
李琳  吴炅 《大众医学》2012,(12):22-22
生活实例 最近,张女士在洗澡时无意问摸到左侧乳房上有个肿块,当时未太在意。周末,张女士女儿和女婿回家,张女士遂告诉女儿,她的左乳房上有个肿块。考虑到母亲今年已68岁,退休后从来没做过健康体检,翌日,张女士在女儿陪同下来到医院检查。医生详细询问病情后,为张女士做了全面检查,发现她左侧乳房近腋窝处有一个3厘米大小的肿块,质硬,  相似文献   
159.
司婧  吴炅 《中国肿瘤临床》2016,43(20):879-882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外科治疗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精准医疗的背景下,通过回顾近期早期乳腺癌外科治疗的若干热点问题,对外科治疗策略制定、保乳手术范围、区域淋巴结处理、乳房重建时机抉择及乳腺微创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多学科合作,实施早期乳腺癌精准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60.
编者的话     
乳腺癌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和肿瘤早期筛查工作的推进,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总体治愈率不断提高.许多女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切除乳房;也有部分患者接受保乳手术后乳房外观出现畸形,其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打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