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9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目的研究我国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风险时间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研究在本院手术治疗并且资料完整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共2214例,对其进行生存分析及复发风险分析。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均提示,肿瘤大小、腋下淋巴结转移状态及孕激素受体(PR)状态是无复发生存率的预后因素(P〈0,05)。全组患者年复发风险曲线呈现双峰型,即该复发风险存在两个高峰期,分别位于术后第2年及术后第9.5~10年左右;肿瘤大小、腋下淋巴结转移状态、绝经状态或激素受体状态不同的患者均存在术后双峰型复发模式,但不同亚组间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该复发模式在肿瘤较大及淋巴结阳性的亚组中更为明显,以及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的复发双峰较阴性患者在时间上有所延迟。结论乳腺癌术后复发风险时间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针对性制定术后随访和辅助治疗的新策略,可能有助于改善乳腺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2.
周正球  周定华  吴炅  金艳 《中医杂志》2006,47(12):923-923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骨痹”、“肾痹”范畴。现代医学认为,与遗传、免疫和感染有关。本病好发于16~30岁的青年男性。以慢性炎性腰背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后期可引起关节强直、驼背畸形和严重功能障碍。我科自2004年12月~2006年5月,应用三军丸、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6例,临床观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构建乳腺癌重建患者决策辅助工具,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在渥太华决策支持理论框架指导下,通过文献分析法形成国内首个乳腺癌重建患者决策辅助草案,通过专家会议法,初步修订决策辅助内容,再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利益相关人员,形成决策辅助工具最终版。根据纳入标准,选取2019年5—8月接受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手术的5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9—12月接受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手术的54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决策辅助工具。两组患者在术前分别使用决策冲突量表,Breast-Q术前模块和期望模块进行基线调查,并在术后一个月进行决策冲突量表和决策后悔量表调查,在术后的3个月进行决策冲突量表、决策后悔量表和Breast-Q术后模块调查。结果 对照组和干预组中94.5%的乳腺癌患者希望得到更多的乳房重建信息,80.8%的患者希望能够一定程度地参与到乳房重建决策中。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决策冲突的比较中存在显著的时间效应、分组效应和交互效应(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决策后悔得分在术后1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术后3个月时存在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的决策后悔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reast-Q术后医护人员满意度模块存在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对外科医师及其他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决策辅助工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可行性,乳腺癌患者对重建期望值较高,同时也希望能够参与到重建决策中;决策辅助工具的临床应用能够减少患者的重建决策冲突和远期决策遗憾,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4.
诺维本加阿霉素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诺维本加阿霉素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在局部晚期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31例Ⅱb至Ⅲb期的乳腺癌病人,术前均经病理或细胞学检查证实。中位年龄48岁,化疗用药为NVB 40mg d1,8+ADM 40mg dl,每3周为一疗程,术前用药2疗程,评估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的缓解情况和随访长期生存率。结果:本组总体化疗有效率为67.7%,肿瘤原发灶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20例,无变化(SD)10例;腋淋巴结临床CR12例,PR14例,SD5例。术后中位随访期36个月,术后死亡6例,复发9例,健在16例。结论:诺维本加阿霉素的联合术前化疗能使局部晚期乳腺癌的原发灶和腋淋巴结缩小,肿瘤降期,亦能减少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且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05.
乳腺癌治疗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镇宙  吴炅 《肿瘤》2000,20(5):315-318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 ,乳腺癌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由于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不断认识 ,对各期乳腺癌开展了许多大规模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认识到乳腺癌局部治疗时应注重全身性的治疗。一、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的治疗(一 )局部治疗以手术为主的局部治疗仍是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手术包括改良根治术、根治术以及在部分病例中开展保留乳房手术加术后放疗。局部治疗还包括了术后的辅助放疗及整复手术。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深入认识、病人在治疗决策中的积极参与以及全身治疗日益受到重视 ;现今乳腺癌的局部治疗已成为外…  相似文献   
106.
genistein多途径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和侵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genistein在乳腺癌细胞生长和侵袭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体外细胞培养和体内乳腺癌细胞移植裸鼠模型以及酶谱分析、Northen和Western blot方法。结果 在体外实验中,genistein不仅具有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的作用,还具有抑制乳腺癌细胞侵袭的功能,这种抑制功能是伴genistein能明显抑制蛋白金属酶MMP-9的表达和增加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的表达。genist  相似文献   
107.
细胞周期蛋白D1、CDK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周期蛋白D1、CDK4的蛋白表达定位、表达水平,及与P2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方法: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06例乳腺癌组织石蜡切片上的周期蛋白D1、CDK4的蛋白定位和蛋白表达,比较其与P21的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指标,如病理类型、组织学分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雌激素受体状态、TNM分期等之间的关系;②对周期蛋白D1、CDK4、P21及临床病理指标如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TNM分期、ER状态等,应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①周期蛋白D1表达定位于细胞核、CDK4的表达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周期蛋白D1的阳性率为30.2%,CDK4的阳性率为53.8%。②周期蛋白D1及CDK4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病理诊断组织学分型、组织学分级、ER状态、临床TNM分期、淋巴结状态、P21蛋白表达水平无关(P>0.05)。周期蛋白D1的蛋白表达与DCK4的蛋白表达相关(P<0.05)。③单因素分析提示影响140个月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因素有:临床TNM分期、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状态、周期蛋白D1的蛋白表达(P<0.05)。在无腋淋巴结转移亚组周期蛋白D1蛋白表达单因素生存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腋淋巴结有转移亚组周期蛋白D1是影响140个月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因素(P<0.01)。④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表明周期蛋白D1、P21蛋白表达、组织学分级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周期蛋白D1、P21的蛋白表达水平及组织学分级可能是判断乳腺癌术后生存的有效指标,综合应用这些指标可能更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8.
结合整形外科的理念和手段,在保证肿瘤安全性的前提下对乳腺癌病人进行乳房重建修复,成为乳腺外科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乳房重建可以与全乳切除或部分乳房切除术同时进行,也可以延迟至完成辅助治疗后的适当时间进行,前者称为即刻乳房重建,后者称为延期乳房重建。临床上根据病人的疾病情况和自身的需求来确定重建时机。部分病人采用延迟-即刻乳房重建来降低辅助放疗给重建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从重建的技术手段来看,乳房重建有自体皮瓣乳房重建、假体乳房重建以及自体联合假体的乳房重建。植入物重建是即刻乳房重建中最常用的术式。在延期乳房重建中,更常采用自体皮瓣乳房重建或两步法的植入物重建术。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肾孟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患者,其中移行细胞癌16例,鳞状上皮癌4例,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由两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共同阅片,将扫描图像进行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和分泌期及延迟期多期分析,与病理对照.结果:肾孟内肿决型15例,浸润肾实质型4例,肾孟壁增厚型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18例肿瘤轻度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和分泌期11例病灶强化程度几乎没有改变,与相邻肾实质相比肿瘤呈低密度,15例延迟增强扫描见肾孟内充盈缺损.其中2例出现尿漏.1例肾孟内见型略高密度影,术前诊断凝血块,术后病理为乳头状移行细胞癌.结论:多屡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可提高肾孟癌的诊断正确率,平扫有利于和结石的鉴别,多平面重建更清晰显示病变位置及形态,增强扫描更有利于病变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128-SCTCA)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49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行128-SCTCA筛查,对其中59例患者同时作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分析比较128-SCTC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341例患者成功完成了128-SCTCA检查,并可清晰显示冠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193例患者的596支冠脉伴有不同性质的斑块和不同程度的狭窄,对其中59例冠心病患者以CAG为金标准,得出128-SCTCA诊断冠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100%、90.23%、92.57%、100%、95.59%。从59例患者的295支冠脉中检测出136个斑块,脂质软斑块、纤维斑块及钙化硬斑块分别占18%、11%、71%。结论:128层CT冠脉成像是一种无创的成像方法,检出冠心病的准确程度高,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率接近CAG,区分高危斑块优于CAG,作为冠心病的一种无创筛查手段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